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代码]532500 [区号]0873 [拼音]Hónghé Hānízú Yízú Zìzhìzhōu

[邮政编码]661400 [英文]Honghe Hani and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位置面积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45′之间。北靠昆明市,东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邻玉溪市,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全州总面积32931平方千米(云南年鉴2023数据)。

红河州总面积32173.96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其中,个旧市1557.38平方千米,开远市1940.35平方千米,蒙自市2171平方千米,弥勒市3912.79平方千米,屏边县1844.19平方千米,建水县3782.37平方千米,石屏县3041.81平方千米,泸西县1645.57平方千米,元阳县2213平方千米,红河县2028.47平方千米,金平县3615.42平方千米,绿春县3092.85平方千米,河口县1329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43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8.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1%,比2022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全州户籍人口470.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8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4%。按性别分:男性242.25万人,女性228.39万人。全州有汉族、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壮族、瑶族、回族、布依族、布朗族、拉祜族11个世居民族,其中汉族179.45万人。少数民族291.19万人,占总人口的61.9%,其中,哈尼族90.88万人、彝族117.46万人、壮族12.05万人、傣族12.38万人、苗族37.17万人、回族7.79万人、拉祜族1.37万人、瑶族10.20万人、布朗族0.10万人、布依族0.41万人。

政区划分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4个县级市、6个县、3个自治县,即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弥勒市、屏边苗族自治县、建水县、石屏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绿春县、河口瑶族自治县。共有15个街道、60个镇、60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州政府驻蒙自市。

名胜古迹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建水风景名胜区(国家级,1994)、阿庐风景名胜区(国家级,2004)、泸西阿庐国家地质公园,个旧蔓耗、弥勒白龙洞、屏边大围山、石屏异龙湖、元阳观音山、河口南溪河等风景名胜区(省级),建水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蒙自市新安所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屏县郑营村、泸西县城子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屏县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鸡街火车站、宝丰隆商号、开远发电厂旧址、开远长虹桥、蒙自海关旧址、碧色寨车站、周家宅院、蒙自玉皇阁、新安所古建筑群、熊庆来故居、五家寨铁路桥、纳楼长官司署、建水文庙、指林寺大殿、朝阳楼、双龙桥、建水朱家花园、团山民居建筑群、建水土主庙、建水玉皇阁及崇文塔、建水学政考棚、企鹤楼、陈氏宗祠、来鹤亭、郑氏宗祠、石屏文庙建筑群、洄澜桥阁、泸西万寿寺三佛殿、红河哈尼梯田、红河县东门楼及迤萨民居等

地名由来 红河,上游叫元江,到红河州境内时,因两岸系红色泥土,河水汹涌而下,冲涮下大量泥沙致使江水呈红色,故名红河。

历史沿革 汉属牂牁郡、益州郡。唐南诏属通海都督和拓东节度。元置临安路、广西路、和泥路。明、清为临安府,广西府(清改广西直隶州),西南部属元江府(清改元江直隶州),东南部属开化府。1913年置临开广道,1914年改蒙自道。1929年各县直隶云南省府。1942年置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50年置蒙自专区。1954年置红河哈尼族自治区。1957年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开远市(县级),以原开远县的行政区域为开远市的行政区域。1984年12月5日,国务院(国函字169号)批复:将红河县哈阿乡梅普村划归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管辖。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88号)批复:撤销金平县,设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原金平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辖个旧、开远2市,弥勒、泸西、蒙自、建水、石屏、元阳、红河、绿春8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州政府驻个旧市。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国函〔2003〕12号)批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

2004年,全州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54个调整为142个,减幅为7.8%;全州乡(镇)平均地域规模由205.7平方千米增加到231.9平方千米,增幅为12.7%;乡(镇)平均人口规模由2.7万人,增加到2.9万人,增幅为7.4%;撤并后的县城平均辖区面积由34.68平方千米扩大到322.174平方千米;特别是蒙自、建水、弥勒、石屏4县城辖区规模得到了扩大。蒙自县城区面积由13平方千米扩大到231.4平方千米,人口由33273人增加到116424人。

2005年7月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屏边县湾塘乡政府驻地从水果队迁移至沙坝;绿春县半坡乡政府驻地从半坡迁移至坝溜;元阳县俄扎乡政府驻地从俄扎下寨迁移至哈播。10月1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弥勒县弥阳镇和卫泸乡,设新的弥阳镇,镇政府驻原弥阳镇政府驻地;撤销弥勒县竹园镇和朋普镇,设立新的竹园镇,镇政府驻原朋普镇同车村委会小者黑村;撤销红河县迤萨镇和勐龙傣族乡,设立新的迤萨镇,镇政府驻原勐龙傣族乡勐甸村委会凹腰山;撤销泸西县中枢镇和逸圃镇,设立新的中枢镇,镇政府驻原中枢镇政府驻地;撤销旧城镇和三河镇,设立新的旧城镇,镇政府驻原旧城镇政府驻地;撤销金平县金河镇和十里村乡,设立新的金河镇,镇政府驻原金河镇政府驻地;撤销建水县曲江镇、利民乡和李浩寨乡,设立新的曲江镇,镇政府驻原曲江镇政府驻地;撤销元阳县新街镇和胜村乡,设立新的新街镇,镇政府驻原新街镇政府驻地;撤销开远市中和营乡和马者哨乡,设立中和营镇,镇政府驻原中和营乡政府驻地;撤销个旧市鸡街镇、倘甸乡和乍甸镇,设立新的鸡街镇,镇政府驻原鸡街镇政府驻地。

2010年9月10日,《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的批复》(民函〔2010〕219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蒙自县,设立县级蒙自市,以原蒙自县的行政区域为蒙自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政府驻地文澜镇(11月16日正式实施)。

2013年1月24日,《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弥勒县设立弥勒市的批复》(民函〔2013〕29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弥勒县,设立县级弥勒市,以原弥勒县的行政区域为弥勒市的行政区域。弥勒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髯翁西路136号。弥勒市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辖。

2014年,个旧市鸡街镇、大屯镇,开远市中和营镇,蒙自市草坝镇、新安所镇,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建水县临安镇、曲江镇,石屏县宝秀镇、龙朋镇,弥勒市虹溪镇、竹园镇,泸西县金马镇,元阳县新街镇,红河县迤萨镇,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绿春县大兴镇,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镇共18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2021年2月2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弥勒市弥阳镇和个旧市锡城镇撤镇设街道的批复》(云政复〔2021〕9号):弥勒市撤销弥阳镇,设立弥阳街道;个旧市撤销锡城镇,设立锡城街道。4月29日,弥阳街道正式挂牌成立。

先秦今红河州属西南夷。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今晋宁),辖24县,今红河州属益州郡有三县:贲古县即今蒙自、个旧一带;毋棳县在今开远一带;胜休县在今石屏、通海一带;属牂牁郡(治在且兰,今贵州黄平县西)的三县:漏江县在今泸西县境,律高县在今弥勒县和建水曲江一带;西随县在金平县,进桑县在屏边一带。

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诸葛亮南征,分建宁、牂柯郡置兴古郡(在今红河、文山一带,治宛温,今文山州砚山县),辖十县,其中今红河州占五县,贲古县(今蒙自、个旧)、胜休县(今石屏、建水北部、通海一带)、西丰县(今开远)、进乘县(今屏边)、西随县(今金平一带)。两晋至南朝梁,今红河州属宁州梁水、建宁两郡管辖。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今红河州属剑南道姚州、戎州地及岭南道和蛮部;唐南诏国时期,今红河州大部属通海都督府辖地(治今通海),泸西、弥勒属拓东节度辖地弥鹿、弥勒部(治今昆明)。

宋大理国时期,今红河州之大部隶属秀山郡(治今通海),泸西、弥勒则属石城郡(治今曲靖),开远、屏边属最宁府(治今开远)。另有三十七蛮部,在红河州境内的有:伴溪(在今红河县西南之落恐)、铁容甸部(在今红河县东北下亏容)、思陀部(在今红河县思陀)、七溪部(在今红河县东南之溪处)、哈迷部(在今开远市)、阿僰部(在今建水县)、舍资部(在今蒙自县老寨)、纳楼茶甸部(今建水官厅、坡头一带)、弥勒部、阿泸部及屏边一带的屈中、阿马、阿月等部。

元代,今红河州大部属临安路,弥勒、泸西属广西路,元阳、金平属和泥路,绿春属元江路。临安路:元宪宗六年(1256),置阿僰万户府(治今通海),下辖通海、建水、目则(今蒙自)三个千户所;又设阿宁万户下辖阿宁千户(今开远)、纳楼茶甸千户所及丘北一带的维摩千户所;在红河县境设落恐万户府、辖落恐部、溪处部等。至元八年(1271)改置南路,十三年(1276)更名临安路。下辖建水州、石平州、宁州(今华宁)、舍资千户(蒙自老寨)、蒙自县等地。阿迷州宪宗七年(1257)置阿迷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改置阿迷州,大德三年(1299)改属临安路,下辖纳楼千户、茶甸千户。广西路:元宪宗七年(1257)属落蒙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置广西路,后置宣抚司,又废。辖师宗、弥勒2个千户总把。至元二十七年(1290),师宗、弥勒千户总把改置师宗州、弥勒州。大德四年(1300)维摩州改属广西路。

明代,今红河州大部属临安府,弥勒、泸西属广西府。临安府:洪武十五年(1382)临安府治迁至建水州,石平州更名为石屏州。下辖建水州、石屏州、阿迷州、蒙自县等地。永历二年阿迷州(1648)更名为开远州,后又复名阿迷州。广西府:下辖师宗、弥勒、维摩3个州。明代云南全省先后设置20卫和3御、18所,共133千户所。今红河州除了设临安府以外,还设了临安卫(当时府治东),又在各地设了许多所,较大的有云南十八寨守御千户所(今弥勒县西南)、新安守御千户所(今蒙自县西南)等。

清代,今红河州大部属临安府,弥勒、泸西属广西直隶州,屏边属开化府,河口由省直辖。临安府:清初袭明制,称临安府,属云南省。辖建水、石屏、阿迷(今开远)、宁州(今华宁)、新化5个州;通海、河西、嶍峨(今峨山)、蒙自、新平5个县;亏容甸、思陀甸、左能寨、落恐甸、纳楼寨、溪处甸、教化三部、王弄山、安南9个长官司。康熙五年(1666)4月,裁新化州入新平县。同年(1666)8月,溪处甸、教化三部、王弄山、安南等四长官司改土归流,溪处甸土司地并入临安府,其余三土司地并入新设立的开化府。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雍正十年(1732)3月,析新平县划归元江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临安府属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改建水州为县,仍为府之附郭。光绪十一年(1885),设个旧厅。光绪十三年(1887)10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至清末,临安府辖石屏、阿迷、宁州3个州;建水(附郭)、通海、河西、嶍峨、蒙自5个县;亏容甸、思陀甸、左能寨、落恐甸、纳楼寨5个长官司。广西直隶州:清初袭明制,称广西府,属云南省。辖师宗、弥勒、维摩3州。康熙八年(1669)裁维摩州,其地析入广西、广南、开化三府。以其属广西府地改置三乡县,属广西府。康熙九年(1670)裁三乡县,并入师宗州。雍正二年(1724)于五螬地置五峭厅,属广西府。雍正八年(1730)7月,广西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雍正九年(1731)设师宗州州同于旧三乡县之丘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降广西府为直隶州,改所领师宗、弥勒二州为县,师宗州州同改县丞,析五螬厅改属曲靖府,广西直隶州仍属迤东道。乾隆四十一年(1776)11月,裁曲靖府属之五峭厅,于其地置广西直隶州判还属于广西直隶州。道光二十年(1840)6月,于丘北县丞地置丘北县,属广西直隶州。至清末,广西直隶州辖师宗、弥勒、丘北3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设河口对汛副督办公署,由省直辖。

民国2年(1913)4月,个旧厅改个旧县。民国3年(1914)改设蒙自道,辖建水、蒙自、石屏、阿迷、个旧、广西、弥勒、通海、河西、嶍峨、黎、文山、马关、广南、富州、师宗、邱北17个县。民国4年(1915)置河口对汛督办公署,由省直辖。民国6年(1917),文山县析置靖边行政区;建水县析置金河行政区,驻王庄田,辖刀、王、李3土司地域;建水县析置猛丁行政区,驻猛丁,辖三猛地方。蒙自道辖17县、3行政区。民国15年(1926),河口划为特别行政区,由省直辖。民国18年(1929),废蒙自道,各县及行政区由省直辖。同年11月,广西县改名为泸西县,由建水县析置曲溪县。民国20年(1931)12月,阿迷县改名为开远县。民国21年(1933)2月,靖边行政区改屏边县。民国21年(1932),石屏县析置龙武设治局;金河与猛丁行政区改置为金河设治局与平河设治局。民国23年(1934)9月1日,金河设治局与平河设治局合并设金平县(1936年7月批准)。民国31年(1942),设云南第3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辖建水、蒙自、个旧、石屏、曲溪、金平、新平、元江8县和龙武设治局;屏边县属第2区(驻文山县)。民国37年(1948),设云南第5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辖建水、石屏、曲溪、开远、个旧、蒙自、屏边、金平、河西、通海10县;弥勒、泸西县属第3区(驻弥勒县);龙武设治局属第6区(驻新平县);河口对讯督办区由省直辖。民国38年(1949),第3区驻地迁驻路南县,第5区驻地迁驻个旧县。

1949年12月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成立,次年2月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月迁到蒙自,12月又改为云南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简称蒙自专区。1950年1月27日,设立红河县,其辖区为:元江县的迤萨、大兴、骑马3个乡;石屏县的思陀、瓦渣、左能、落恐、上方容、下方容6个乡;建水县永平(又名溪处)三猛、哈播、曼车独立保等土司管区。1950年1月27日:设立新民县,其辖区为:建水县在红河两岸的水乐乡、猛弄乡、太和乡、瑞云乡、六和乡、敦厚镇、崇安乡的一个保和五亩、五帮2个独立保;个旧县在红河两岸的和邻乡;蒙自县在红河两岸的纳更镇、稿吾镇。1950年5月3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河口对讯督办区,设立河口市(1950年6月1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蒙自专区辖河口市及蒙自、屏边、开远、个旧、金平、建水、石屏、曲溪、元江、红河、新民、龙武12个县,专区驻蒙自县;个旧市属云南省直辖。

1951年1月10日政务院批准:撤销红河县,设立红河县爱尼族自治区(县级)。1951年3月24日,政务院批准时新民县改为元阳县。同年撤销龙武县,设立龙武设治区。蒙自专区辖1市、9县、1自治区、1设治区;个旧市属云南省直辖。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龙武设治区,设立龙武县(1955年12月30日实施)。1953年,撤销红河县爱尼族自治区,设立红河县。

1953年11月28日,政务院批准:设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区(地级),辖蒙自专区的元阳县(驻新街)、金平县、红河县(驻迤萨),驻地元阳县新街(1954年1月1日成立)。蒙自专区辖1市8县;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辖3县;个旧市属云南省直辖。1954年6月12日,政务院批准:撤销宜良专区,弥勒彝族自治区(县级)划归蒙自专区。同年7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报告备案:蒙自专区的元江县划归玉溪专区。蒙自专区辖1市、7县、1自治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辖3县;个旧市属云南省直辖。

1955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弥勒彝族自治区更名为弥勒彝族自治县。1955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河口市改为河口县,县等列为丁等,由蒙自专署领导监督。1956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的六村地区(包括六村、骑马、坝溜、三猛等4个地区)成立六村办事处(县级),作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领导六村地区的工作。六村办事处于1955年3月10日正式成立。蒙自专区辖8县、1自治县;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辖3县、1办事处;个旧市属云南省直辖。

1957年7月5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和蒙自专署两区联合召开各族代表会议,制定了建州方案,通过了合并建州的决议。1957年9月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7次会议决定:设置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撤销蒙自专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区。自治州的行政区域为:原蒙自专区所辖蒙自、屏边、河口、石屏、龙武(驻龙朋镇)、曲溪、建水、开远等8县和弥勒彝族自治县;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所辖的元阳、红河、金平等3县及六村办事处。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蒙自县城。弥勒彝族自治县在建州后改建为弥勒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于1957年11月18日成立。红河州辖12个县、1个办事处;个旧市属云南省直辖。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77次会议决定:设立绿春县,撤销六村办事处,绿春县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办六村事处的全部行政区域,和金平、元阳2县的部分地区;绿春县驻大兴寨。9月16日,国务院批准:个旧市原属省直辖,现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地由蒙自县迁至个旧市。9月2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0次会议决定:撤销河口县,设立河口瑶族自治县,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原河口县的全部和原屏边县的瑶山瑶族自治区;撤销屏边县,设立屏边苗族自治县,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原屏边县除去瑶山瑶族自治区的地区。10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1次会议决定:撤销蒙自县,将原蒙自县全部地区划归个旧市;撤销开远县,将原开远县的六区全部和七区的4个乡、五区的1个乡划归文山县,其余地区划归个旧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9县、2自治县,自治州驻个旧市。

1960年2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96次会议通过:设立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撤销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将原河口瑶族、屏边苗族2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为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泸西县,将原泸西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弥勒县;撤销龙武县,将原龙武县的行政区域并归石屏县;撤销曲溪县,将原曲溪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建水县;恢复原并入个旧市并撤销的开远、蒙自2县建制,其行政区域仍照原撤并前不变,开远、蒙自2县由个旧市领导。红河州辖1市、9县、1自治县。

1961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复:将原由个旧领导的开远、蒙自2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领导。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泸西县(驻中枢镇。原泸西县于1960年属曲靖专区时撤销,并入弥勒县),以合并于弥勒县的原泸西县行政区域为泸西县的行政区域。3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10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7次会议决定:恢复河口瑶族自治县,以合并于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的原河口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为河口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7月11日成立);恢复屏边苗族自治县,以合并于河口瑶族苗族自治县的原屏边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为的屏边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1963年7月1日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个市、10个县、2个自治县。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436.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8.59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1.64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17.71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5.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0.1%,比2022年末提高0.85个百分点。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224.5万人,占总人口的51.46%;女性人口211.8万人,占总人口的48.54%。地区分布:个旧市41.45万人,开远市32.08万人,蒙自市59.51万人,弥勒市53.39万人,屏边县12.23万人,建水县52.51万人,石屏县25.71万人,泸西县37.01万人,元阳县34.13万人,红河县26.95万人,金平县31.63万人,绿春县19.93万人,河口县9.77万人。全州户籍人口470.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8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4%。按性别分:男性242.25万人,女性228.39万人。汉族179.45万人。少数民族291.19万人,占总人口的61.9%,其中,哈尼族90.88万人、彝族117.46万人、壮族12.05万人、傣族12.38万人、苗族37.17万人、回族7.79万人、拉祜族1.37万人、瑶族10.20万人、布朗族0.10万人、布依族0.41万人。

2022年末,全州常住人口440.5万人,比上年减少3.1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27.1万人,女性21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9.25%。全州户籍人口470.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79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6.3%。按性别分:男性242.24万人,女性228.04万人。按民族分:汉族179.86万人,少数民族290.4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8%,其中哈尼族人口90.60万人,彝族人口117.29万人,壮族人口12.02万人,傣族人口12.36万人,苗族人口36.95万人,瑶族人口10.19万人,回族人口7.78万人。

2021年末,全州户籍人口469.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274人。按性别分:男性242.08万人,女性227.67万人;按民族分:汉族180.24万人,少数民族289.5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6%。

2019年末,全州户籍人口467.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0万人。按性别分:男性241.27万人,女性226.61万人;按民族分:汉族180.85万人,少数民族287.0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6%。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4478422人。其中:城镇人口2136297人,占47.70%;乡村人口2342125人,占52.30%。各市(县)人口:个旧市419314人,开远市323031人,蒙自市585976人,弥勒市538083人,屏边苗族自治县129448人,建水县534205人,石屏县271951人,泸西县389138人,元阳县359155人,红河县284607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331377人,绿春县210166人,河口瑶族自治县101971人。

2012年末,红河州常住人口456.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4万人。全州户籍总人口446.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87万人,非农业人口94.0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67.3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为59.8%。

2011年,红河州总人口中,彝族有108.58万人,占总人口的24.48%;哈尼族8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8.23%,苗族、傣族、壮族均超过10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4500896人,其中:个旧市459781人,开远市322693人,蒙自县417156人,屏边苗族自治县153964人,建水县531456人,石屏县299114人,弥勒县539725人,泸西县400734人,元阳县396777人,红河县296480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356227人,绿春县222180人,河口瑶族自治县104609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常住总人口4130463人,其中:个旧市453311开远市292039人,蒙自县340051人,屏边苗族自治县149088人,建水县513712人,石屏县277580人,弥勒县495642人,泸西县365585人,元阳县362950人,红河县267627人,金平苗瑶傣族自治县316171人,绿春县201256人,河口瑶族自治县95451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