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地区

[行政区划代码]530800 [邮政编码]665000 [区号]0879 [拼音]Sīmáo Dìqū [英文]Simao Prefecture

位置面积 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其境。东接红河州、玉溪市,南接西双版纳州,西北沿澜沧江为界与临沧地区相望,东北接楚维州,北接大理州;东南边界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边界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86.29千米,其中中越段67千米,中老段116千米,中缅段303.29千米。南北纵距208.5千米,东西横距北部55千米、南部299千米,总面积45385平方千米。地区行署所在地思茅市思茅镇距省会昆明市570千米。

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山川相间排列,烷蜒南下,北部篮密,向东南、西南散开,呈北窄南宽的帚状构造。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无量山的猫头山最高,海拔3307米;南部江城县内李仙江出境处最低,海拔317米。境内山脉有哀牢山、无量山、怒山南段余脉的大黑山、西盟山,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水系有红河、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的100多条文流分布在祟山峻岭之中。气候主体为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森林、水能、矿藏、热区土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为云南省第二大林区。有菜阳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量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盛产茶叶,尤以普洱茶享誉国内外。古迹有孟连宣抚司署,景东文庙(黉学),澜沧雅口整控摩崖、糯福教堂,景谷迁糯缅寺、勐卧双塔(树包塔、塔包树),江城贺开塔及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等。

政区划分 思茅地区辖1个县级市、9个自治县,即思茅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地区行署驻思茅市思茅镇。

人口民族 有汉、哈尼、彝、拉拈、佤、傣、布朗、傈僳、回、白、苗、瑶、蒙古、景颇等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思茅地区常住人口2480346人,其中,思茅市230834人,普洱哈尼彝族自治县188106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355364人,景东彝族自治县352089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288794人,镇沅彝哈尼拉祜县205709人,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100243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208593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464016人,西盟佤族自治县86598人。

历史沿革 

“普洱”为哈尼语,意为水湾寨,系由“步日”演变而来。西汉及蜀汉先后属哀牢地和益州刺史部永昌郡。西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属宁州永昌郡。隋代属濮部地。唐南诏国时于今景东设银生节度,东部地区属之,西部(今澜沧、西盟、孟连)初属永昌节度,后归银生节度。宋代大理国时,东部属威楚府;西部称倮黑部地,属永昌府。元代,北部归威楚路军民府,东部属元江路车里宣慰司,西部置木连路军民府。明代各县设置不同,统属布政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普洱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改迤南道。民国元年(1912)复为普洱府,二年废府设道,曾称迤南道、滇南道、普洱道。1929年废道改设第二殖边督办。1941年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1942年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1946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春全区解放,8月成立思普区。1950年4月改为宁洱专区,专署驻宁洱县。辖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驻易武)、澜沧(驻募迺)、景谷(驻威远)、景东(驻锦屏)、镇沅(驻按板镇)、墨江(驻玖联镇)、江城(驻勐烈)、宁江(驻勐往)14县及沧源设治局(驻勐董)。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将宁洱县更名为普洱县。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沧源设治局,设立沧源县。1952年11月25日内务部【内民字第634号】批复:普洱专区的沧源县划入新设立的缅宁专区。澜沧县迁驻勐朗坝。普洱专区辖14县。

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驻地由普洱县迁至思茅县。1953年4月7日,撤销澜沧县,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驻募迺。1953年7月11日,内务部批准:撤销宁江县,新营盘区、雅口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勐往区、安康区划归佛海县。1953年11月3日,内务部批准:撤销六顺县,除整糯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外,其余部分划归思茅县。1954年5月18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江城县,设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县级),驻勐烈。1954年9月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地级),辖思茅专区的车里县、南峤县、佛海县、越镇县、江城县的整董乡、思茅县的象明乡和普文乡(1953年1月23日成立)。1954年10月16日由澜沧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一部地区合并设置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驻孟连城子)。思茅专区辖6县、3自治区。

1955年,普洱专署正式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驻复兴镇)。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55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专区澜沧县的建制,将其原辖的西盟山区暂时委托澜沧拉祜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思茅专区辖6县、1自治县、2自治区、1山区。1956年10月,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西盟县,以澜沧县西盟区为其行政区域。在西盟县未成立前,西盟山区由思茅专区直接领导。

1957年10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专区(实际未执行,仍保留其建制),所辖的思茅县、普洱县、镇沅县、墨江县、景东县、景谷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9年12月10日,云南省民政厅报告:将相当于自治县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改名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将相当于自治县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名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思茅专区辖6县、3自治县、1山区。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思茅县,将原思茅县的行政区域并归普洱县(1958年11月撤并);撤销镇沅县,将原镇沅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景谷、景东、墨江及玉溪专区新平4县(1958年12月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镇沅县,以合并于景谷、景东2个县的原镇沅县其行政区域为镇沅县的行政区域;思茅专区辖5县、3自治县、1山区。1963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孟连傣族拉祜族佧佤族自治县改名为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以西盟地区为西盟佤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65年3月6日正式成立);思茅专区辖5县、4自治县。

1964年8月18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思茅专员公署,驻普洱县的复兴镇。领导原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普洱、景东、景谷、墨江、镇沅5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等4个自治县。1967年3月成立思茅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9月成立思茅专区革命委员会。1970年思茅专区改称思茅地区,地区驻普洱县思茅镇(原复兴镇)。辖普洱(驻宁洱镇)、景东(驻锦屏镇)、镇沅(驻按板镇下观音)、景谷(驻大街镇)、墨江(驻玖联镇)等5县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勐烈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勐朗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驻孟连城子)、西盟佤族自治县(驻西盟镇)等4自治县。

1971年改称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墨江县,设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11月25日成立)。198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思茅县。以合并于普洱县的原思茅县的思茅镇和云仙、震东、南屏、竹林、翠云、大寨6个公社,为思茅县的行政区域,县级机关驻思茅镇。思茅县由思茅地区行署领导。思茅地区辖5县、5自治县。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85)国函字88号)批准同意:撤销景东县,设立景东彝族自治县。以原景东县的行政区域为景东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撤销景谷县,设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以原景谷县的行政区域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撤销普洱县,设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以原普洱县的行政区域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2月15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12月20日,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12月25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成立。思茅地区辖2个县、8个自治县。

1990年2月3日,民政部(民行批〔1990〕24号)批复:撤销镇沅县,设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以原镇沅县的行政区域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93年3月25日,民政部(民行批〔1993〕61号)批复:撤销思茅县,设立思茅市(县级),以原思茅县的行政区域为思茅市的行政区域;1993年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1993〕89号)同意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按板镇迁至恩乐镇。思茅地区辖1县级市、4县、5自治县,即思茅市和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9个自治县。地区行署驻思茅市思茅镇。

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的批复》(国函〔2003〕113号):一、同意撤销思茅地区和县级思茅市,设立地级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翠云区思茅镇月光路。二、思茅市设立翠云区。以原县级思茅市的行政区域为翠云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过街楼路。三、地级思茅市辖原思茅地区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翠云区。

 

西汉属哀牢地,东汉属益州永昌郡。三国蜀汉时期,大部分地方属益州(降都督)永昌郡。两晋南北朝时期属宁州永昌郡。隋代称濮部。唐初属剑南道,澜沧江以东区域(今景东、镇沅、景谷、墨江、宁洱、思茅、江城)属濮子部,澜沧江以西(今澜沧、孟连、西盟)属望部和茫部。唐南诏国时期,东部属银生节度,景东设银生府,景谷称威远城,墨江称河普川,普洱称步日赕,江城称羌浪川,孟连称茫天连;西部(今澜沧、西盟、孟连)初属永昌节度,后归银生节度。贞员十年(794),南诏国在银生城(今景东城)设银生节度。乾符六年(879),南诏设威远赕(今景谷),隶属银生节度;同年,普洱设治,名步日赕。宋代大理国时期,今普洱除澜沧、孟连、西盟属永昌府外(西部称倮黑部地),景谷为威远赕,普洱为步日部,墨江为马龙甸、他郎甸,思茅为思摩部,景东为当箸赕,均属威楚府。

元代设云南行省,景东设开南州,镇沅设远干州,景谷设威远州,以上三地属威楚路,后属景东军民府;墨江设马龙他郎甸司,普洱设普日思摩甸司,思茅设思么部,以及江城地域,均属元江路;孟连、西盟、澜沧属木连路军民府。景东军民府:至顺二年(1331)析开南州境置景东军民府。开南州:中统三年(1262),属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置开南州,属威楚路;至顺二年(1331)改属景东军民府。威远州:至元十二年(1275)置威远州,属威楚路;至元二十九年(1292)威远州改为威远蛮栅府,属元江路;至顺二年(1331)改属景东军民府。远干州:至顺二年(1331)析开南州境置远干州。元江路:至元十三年(1276)置元江万户,二十五年(1288)改置元江路。统管罗盘、马笼、步日(今普洱)、思么(今思茅)、罗丑、罗陀、步藤、步竭、台威、台阳、设栖、你陀等十二部。马龙他郎甸长官司:至元十三年(1276)并马龙等甸管民官入他郎甸,置马龙他郎甸长官司,属元江路。普日思麽甸长官司:元初改属元江万户。木连路军民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木连路;后改属银沙罗甸宣慰司。

明代设景东府、镇沅府、威远州(景谷)、钮兀司(江城)、者乐甸长官司(今镇源者东、恩乐);墨江设恭顺州,属元江府;普耳(普洱)、思毛(思茅)属车里宣慰司;孟连、西盟、澜沧属孟琏司。景东府:洪武十五年(1382),撤销开南州并入景东,并降景东军民府为景东州,改属楚雄府;十七年(1384)升为景东府,直属云南布政司。镇沅府:明初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置镇沅直隶州,属云南布政司;永乐四年(1406)升为镇沅府,直属云南布政司。威远御夷直隶州:洪武十五年(1382),威远蛮栅府改为威远州,属楚雄府;洪武十七年(1384)升为威远府,属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置威远御夷直隶州,仍属布政司。者乐甸长官司:元为楚雄府地。洪武年间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元年(1403)置者乐甸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后改属布政司。恭顺州:嘉靖年间他郎寨长官司改置恭顺州,属元江军民府;嘉靖十年(1531),州署从今碧朔移至今墨江县城。钮兀御夷长官司:宣德八年(1433)析置钮兀御夷长官司,直属布政司。普日思麽甸长官司:洪武十六年(1383)省入车里军民府,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猛缅长官司:宣德五年(1430)于景东府猛缅、猛梳地置猛缅长官司,属景东府,后直属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属顺宁府云州。

清代,今普洱大部属普洱府,景东为直隶厅,镇边(今澜沧、孟连、西盟)为直隶厅,镇沅为镇沅府(后改直隶州、直隶厅)。普洱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编置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养、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万、上猛乌、下猛乌、整董十三版纳;康熙三年(1663),设元江府分防通判驻普洱;雍正七年(1729)7月,析普洱等处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曼端、曼撒)、橄榄坝、江内六版纳(猛养、思茅、普滕、整董、猛乌、乌得)改置普洱府,元江府车里宣慰司划归普洱府,普洱通判移驻思茅。雍正八年(1730)7月,普洱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雍正十三年(1735),置宁洱县与思茅厅,宁洱县为普洱府附郭。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普洱府属迤南道(治普洱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将元江府他郎厅、镇沅府威远厅划归普洱府。三十八年(1773)5月,裁车里宣慰司。四十二年(1777)复置车里宣慰司。至清末,普洱府辖思茅、威远、他郎3个厅,宁洱县及车里宣慰司。宁洱县:雍正十三年(1735),以攸乐通判改置宁洱县,辖圆通、信成、善长、嘉会、义正五里和、普藤、勐旺、整董、勐乌、乌得五勐地及竜得、等角。思茅厅:雍正十三年(1735),置思茅厅,辖车里、六顺、倚邦、易武、勐腊、勐遮、勐阿、勐笼、橄榄坝九土司及攸乐土目共八勐地方。威远厅:清初为威远直隶土州;雍正三年(1725)4月,威远直隶土州改为威远直隶厅;雍正十三年(1735)10月,降威远直隶厅为散厅,属镇沅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划归普洱府。他郎厅:清初为元江军民府恭顺州;顺治十八年(1661)撤恭顺州直属元江府;雍正十年(1732)3月,于他郎寨(旧恭顺州地)置他郎厅,仍属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元江府降为直隶州,他郎厅改属普洱府。车里宣慰司:清初袭明制,直属云南省;顺治十八年(1661)属元江府;雍正七年(1729)7月,划归普洱府。景东直隶厅:清初袭明制,称景东府,属云南省;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降为直隶厅。镇沅直隶厅:清初袭明制,称镇沅土府,属云南省,辖禄谷长官司。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为镇沅府,撤禄谷长官司,并裁省属者乐甸长官司置恩乐县属镇沅府。雍正十三年(1735)10月,降威远直隶厅为散厅属镇沅府,析府属之坝朗、坝木、坝痴等三寨地入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降为直隶州,威远厅划归普洱府。道光二十年(1840)6月,改直隶州为直隶厅,裁恩乐县,徙厅治于旧恩乐县址。镇边直隶厅:光绪十四年(1888)5月,于顺宁府属之猛朗坝地置镇边直隶厅,属迤南道。光绪十七年(1891)将顺宁府属耿马宣抚司之猛角、猛董地方划入镇边厅。光绪二十年(1894)将顺宁府属猛连宣抚司划入镇边厅。至清末,镇边直隶厅下辖猛连宣抚司。猛连宣抚司:清初袭明制,称猛连长官司,属云南省。顺治十七年(1660)改属永昌军民府,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置宣抚司,属迤西道永昌府;乾隆二十九年(1764)改属迤西道顺宁府,光绪二十年(1894)改属镇边直隶厅。

民国时期,今普洱大部属迤南道(后改为滇南道、普洱道)及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后改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民国30年改置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为第四区、第七区)。民国元年(1912)1月,普洱厅同知将十二版纳地方改为十一行政区。同年,镇源直隶厅由恩乐迁治于按板井,辖恩乐、新抚两县佐。民国2年(1913)1月,在车里(今景洪)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原普洱厅所属沿边各勐划归行政总局。4月,裁普洱府。改普洱厅为普洱县,他郎厅为他郎县,威远厅为威远县,镇源直隶厅为镇源县,景东直隶厅为景东县,镇边直隶厅为镇边县。同年,迤南道改为滇南道。同年,改勐烈弹压委员为勐烈行政委员。民国3年(1914)1月,威远县改为景谷县,镇边县改为澜沧县。7月,滇南道改为普洱道,普洱县因与道同名复改宁洱县;同年,道尹公署迁驻宁洱。民国5年(1916)11月,他郎县改为墨江县。民国14年(1925)4月,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改为思普殖边总办公署。民国15年(1926)1月,普洱道尹公署由普洱迁回宁洱。同月,设澜沧县殖边总办,县署迁驻迤宋(佛房),民国19年撤销殖边总办。民国16年(1927),取消思普殖边总办八行政区,八区分别改设车里、五福、佛海、镇越、象明、普文、芦山7县和临江设治局。民国17年(1928)澜沧县属上改心县佐与缅宁县属四排山县佐所辖区域合并,设立双江县。民国18年(1929) 9月,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车里、五福、佛海、镇越、六顺、江城、普文7县和临江设治局及大勐笼县佐,12月正式改置。11月,废除普洱道,在宁洱设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辖宁河、普洱、六顺、澜沧、江城、双江、车里、五福、佛海、镇越、普文11县及临江、勐丁两设治局。民国19年(1930),云南省划为5个绥靖区,第二绥靖区驻普洱。

民国21年(1932)4月,云南省政府将全省划为12个政务视察区,墨江、景东、镇源、景谷、普洱、宁洱区,澜沧、江城、六顺列入第十二区。同年,裁撤宁洱县之通关哨县佐,景谷县之勐戛睦相处,镇源于县之恩乐县佐及新抚县佐,景东县之太和县佐,澜沧县之雅口县佐及下改心县佐。同年,云南省首次进行户口总调查,今普洱地区所辖10县共157237户,760956人。民国23年(1934)4月,云南省政府将全省划为16个政务视察区,墨江、镇源、普洱、宁洱、江城列入第十五区,景东列入第十四区,澜沧、景谷、六顺列入第十六区。民国24年(1935)8月,云南省政府将全省划为6个政务视察区,墨江、宁洱、普洱、江城、景谷、澜沧、六顺、宁江列入第六区,景东列入第五区。民国27年(1938)9月,云南省政府将全省划为15个政务视察区,墨江、宁洱、思茅、江城划入第八区;六顺、澜沧、宁江划入第九区,景东、镇沅、景谷划入第十区。民国28年(1939),第二殖办督办公署裁撤。民国30年(1941)6月15日,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宁洱县成立。民国31年(1942)7月,云南省成立7个专员区,在宁洱设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宁洱、普洱、景谷、墨江、澜沧、镇源、江城、六顺、车里、南峤、佛海、镇越12县及宁江、沧源两 设治局;景东县属第五区。民国35年(1946)10月,云南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宁洱、思茅、江城、六顺、镇越、车里、佛海、南峤等8县及宁江设治局;澜沧、景谷属第九区;墨江、镇源、景东属第六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