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地区(1996年)

【《中国政区大典》资料(需进一步核对错误),面积、人口数据统计年份不详、仅供参考】

思茅地区[Simao Diqu] 云南省辖地区。位于省境西南部,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西南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486.5千米。面积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7万人,有哈尼、彝、拉祜、佤、傣、布朗、回、白、瑶、傈僳、苗、蒙古、景颇和汉族。辖思茅市、镇源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1个县级市、9个自治县。地区行署驻思茅市思茅镇,距省会昆明市570千米。

西汉及蜀汉先后属哀牢地和益州刺史部永昌郡。西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属宁州永昌郡。隋代属濮部地。唐南诏国时于今景东设银生节度,东部地区属之,西部(今澜沧、西盟、孟连)初属永昌节度,后归银生节度。宋代大理国时,东部属威楚府;西部称倮黑部地,属永昌府。元代,北部归威楚路军民府,东部属元江路车里宣慰司,西部置木连路军民府。明代各县设置不同,统属布政司。清雍正七年(1729)置普洱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改迤南道。民国元年(1912)复为普洱府,二年废府设道,曾称迤南道、滇南道、普洱道。1929年废道改设第二殖边督办。1941年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1942年改为第四行政督察区,1946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春全区解放,8月成立思普区。1950年4月改为宁洱专区,7月改称普洱专区,辖今全区各县市和西双版纳州及临沧之沧源,共15县。1953年改为思茅专区,1955年专署从普洱迁驻思茅,1971年改称思茅地区,1973年正式分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全区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延伸山地。区境北窄南宽,呈帚状形。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向东有怒山、无量山、哀牢山三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李仙江(红河)三大水系相间排列,蜿蜒南下。境内最高峰在北部景东境内,海拔3370米,最低点在东南江城土卡河口,海拔317米,相对高差3053米。区境江河众多,澜沧江、威远江、小黑江纵流中部,阿墨江、把边江、泗南江、勐野江、曼老江、李仙江流于东部和东南,南卡江流于西境。以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温暖,日温差大,无霜期长,干湿季分明。拥有森林、水能、矿藏和热区土地资源等优势。森林覆盖率42.2%,为云南省第二大林区。区内有思茅境的菜阳河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镇源、景东境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镇源和景东境的无量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

全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主产水稻、旱稻、玉米、小麦、荞麦、豆类和薯类。盛产茶叶、尤以普洱茶享誉国内外。已建设一批粮、茶、蔗、畜等商品基地。工业已初步建立了以林产、食品、矿产、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有发电、制盐、制茶、制糖、林化工、水泥、氯化钾、金、铅、铜、原煤、茶叶机械等行业。1951年前全区前没有公路,现国道213、214、323线和省级公路干线过境,各乡镇均通公路。澜沧江航运由思茅境经老挝可至泰国;昆明至思茅有航班。境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孟连宣抚司署,景东文庙(黉学),澜沧雅口整控摩崖、糯福教堂;景谷迁糯缅寺、勐卧双塔(树包塔、塔包树),江城贺开塔及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等。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