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

行政区划代码:430225 邮政编码:412500 区号:0731 拼音:Yánlínɡ Xiàn 英文:Yanling County

位置面积 炎陵县是株洲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东部,东与江西省井冈山市、遂川县相邻。全县总面积2029.77平方千米。(面积数据根据《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2》)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万人,乡村人口13.4万人。全县常住人口15.77万人。

政区划分 炎陵县辖5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即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水口镇、鹿原镇、垄溪乡、策源乡、下村乡、船形乡、中村瑶族乡。县政府驻霞阳镇井岗路1号。

(本页内容制作/更新中,敬请期待)

 

地名由来 因境内“炎帝陵”得名。原名酃县。明嘉靖《衡州政府志》谓“取古酃县为名”(西汉时曾于今衡阳市区东郊置酃县,东晋时废);清乾隆《酃县志》谓今县城有酃泉,因以为名。《水经注》谓因县东有酃湖,水可酿酒而得名。

历史沿革 古属荆地,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西汉至南朝陈为茶陵县地。隋为湘潭县地。唐复为茶陵县地。南宋绍兴九年(1139)为茶陵军地。宋嘉定四年(1211)析茶陵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初属衡州,后属茶陵军。元属衡州路(府)。1914年~1922年属衡阳道;1937年、1940年分别属第五、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属郴州专区,同年划安仁县云秋、草坪、大鹏三乡来属。1959年(一说1956年)与茶陵县合并,1961年复置酃县,属湘潭专区,1968年属湘潭地区。1983年后属株洲市。1994年4月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55号)同意酃县更名为炎陵县。

1995年,炎陵县面积2030平方千米,人口约17.7万人。辖4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城关镇、王家渡镇、沔渡镇、水口镇、十都乡、下村乡、三河乡、中村乡、东风乡、平乐乡、石洲乡、龙渣瑶族乡、垅溪乡、城东乡、船形乡、塘田乡、策源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三河乡、十都乡撤乡建镇。1996年12月,城关镇与城东乡合并组建霞阳镇。1996年12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王家渡镇、塘田乡及三河镇之河光村合并组建鹿原镇。至此,炎陵县辖6个镇、8个乡、1个民族乡: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水口镇、三河镇、鹿原镇、垄溪乡、石洲乡、策源乡、下村乡、中村乡、龙渣瑶族乡、平乐乡、船形乡、东风乡。

2015年11月20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57号)批复同意:霞阳镇、三河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霞阳镇。鹿原镇、东风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鹿原镇。中村乡、龙渣瑶族乡、平乐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中村瑶族乡。撤销沔渡镇、石洲乡,设立新的沔渡镇;调整十都镇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霞阳镇、沔渡镇、十都镇、水口镇、鹿原镇、垄溪乡、策源乡、下村乡、中村瑶族乡、船形乡。总面积2030平方千米,总人口20.22万人。

 

历年人口(部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炎陵县常住人口202071人,其中,霞阳镇53347人,沔渡镇14754人,十都镇11612人,水口镇16501人,三河镇24924人,鹿原镇23176人,垄溪乡7679人,石洲乡4916人,策源乡6237人,下村乡7879人,中村乡8628人,龙渣瑶族乡3190人,平乐乡2323人,船形乡6831人,东风乡9175人,炎陵县大院农场766人,炎陵县神农谷管理局133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炎陵县常住人口164807人,其中,霞阳镇32279人、沔渡镇13483人、十都镇11687人、水口镇14948人、三河镇17300人、鹿原镇22514人、垄溪乡7792人、石洲乡5244人、策源乡5744人、下村乡7201人、中村乡7100人、龙渣瑶族乡2026人、平乐乡2465人、船形乡7106人、东风乡7918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