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430223 邮政编码:412300 区号:0731 拼音:Yōu Xiàn 英文:Youxian County
位置面积 攸县是株洲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东部,与江西省为邻。全县总面积2648.65平方千米。(面积数据根据《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2》)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84776人,其中:女性人口388551人,男性人口396225人。全县常住人口61.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11万人,农村人口25.66万人,城镇化率58.46%。
政区划分 攸县辖4个街道、13个镇,即春联街道、谭桥街道、联星街道、江桥街道、酒埠江镇、桃水镇、鸾山镇、丫江桥镇、渌田镇、石羊塘镇、皇图岭镇、菜花坪镇、莲塘坳镇、黄丰桥镇、新市镇、宁家坪镇、网岭镇。县政府驻春联街道内环路发展中心。
地名由来 攸水在东。据《水经注》:“县北带攸溪,盖即溪以名县也。”攸县之名始见于史籍。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今攸县境域属楚黔中郡地。秦(公元前250)设阴山县,管辖范围是现在攸县的西乡、南乡以及安仁、衡东的部分地区;据《攸县志》(1871-1949)记载,其县治大约在现攸县鸭塘铺乡的阴山港村。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攸县。其管辖范围是现在的东乡、北乡以及银坑、凉江、莲塘坳、网岭、大同桥一带,县城大约在罗家坪或酒埠江某地。攸县、容陵均属长沙国。阴山县属桂阳郡。东汉,攸县、容陵均属荆州长沙郡;长沙郡辖攸十一县。建安十三年(208),刘备攻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攸县、容陵县属刘备管辖。建安二十年(215),吴孙权攻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攸县、容陵皆属吴,吴将容陵县改名阴山县。
三国吴黄武年间(222-229),改容陵县为阴山县,属湘东郡。攸县仍属长沙国。吴太平三年(258),分长沙东部为都尉湘东郡(郡治在今衡阴),西部为衡阳郡。阴山改属湘东郡,攸隶湘东。晋太康元年(280),破吴,置长沙郡,属荆州,领攸、蒲圻十县。南北朝时期:齐代,攸县、阴山县均属湘东郡。梁天监年间(502~519),阴山县分其地予湘潭县,大概只保留现攸县的西乡和南乡一带地方。梁代(531~555)始迁县治于攸江之上;此为老县治之所在,即今网岭镇罗家坪村。陈代辛巳年(561)改攸县曰攸水县,隶湘州。
隋开皇元年(581),攸水、阴山、茶陵、建宁(今株洲)四县合并为湘潭县(非今湘潭县),属衡山郡。唐武德四年(621),废湘潭县,置南云州,州治设攸水,辖新兴、安乐(两县系攸水析置)、阴山、茶陵、建宁五县。贞观元年(627),撤销南云州,将新兴、安乐、阴山、建宁、茶陵五县合并为攸县,属衡州衡阳郡。圣历元年(689),析攸县所辖茶陵旧地,复置茶陵县。五代的后梁(907~935)、后唐、后晋三代,攸县均属潭州。其间县治于后梁时期由罗家坪东迁至洣水北岸(今址)。后汉乾裕元年(948),攸县改属衡州。
宋代攸县属潭州长沙郡。至道三年(997),潭州属荆湖南路,领长沙、攸、醴十一县。元元贞元年(1295),攸县户口增至一万户,升为攸州,属湖广行省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攸州为攸县,属长沙府。清代攸县属长沙府。康熙二十六年(1687),原茶陵卫在攸县境内的屯田,划归攸县征赋。雍正十一年(1733),湖南巡抚提请将攸县与茶陵分管的马鞍山至小集一带的茶陵卫屯田地区划归攸县管辖。
民国元年(1912)废除知县公署,成立攸县行政厅。不久,改称为知事公署。民国3年(1914),废府设道,攸县属湘江道。民国11年(1922)废道,县直接属省。民国27年(1938),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攸县属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衡阳,后迁耒阳。同年8月,废区扩乡,整顿保甲。撤销7个区,将30个乡合并为22乡、镇;5百多个保并为247保,保下设甲。
民国30年(1941),湖南省调整各县插花飞地。攸县将菜花坪乡的黄皮洲及渌田乡丫尖下街划归茶陵;茶陵将大洲及渌田街的肖家土坪、花明楼一带划归攸县;攸县将渌田乡的东冲划归安仁。民国33年(1944)6月22日,日本侵略军侵入明白乡。23日,县政府撤离县城。7月初,县政府迁鸾山高山岭,后又迁高楼、官田,并设路西(攸醴公路以西)、米南(米水以南)两个办事处。民国34年(1945)9月,县政府迁回县城,改梅城镇为中兴镇。
1949年8月14日,攸县解放。9月7日,攸县人民政府、中共攸县县委成立。9月,撤销原12乡镇,划为6个行政区,区以下沿用旧保甲编制,计157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攸县属衡阳专区;1952年改属湘潭专区(后改称湘潭地区)。1983年7月,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攸县改属株洲市。
1995年,攸县辖10个镇、20个乡:城关镇、丫江桥镇、网岭镇、皇图岭镇、桃水镇、酒埠江镇、鸾山镇、黄丰桥镇、渌田镇、新市镇、上云桥乡、大同桥乡、大桥乡、市上坪乡、石羊塘乡、兰村乡、沙陵陂乡、坪阳庙乡、钟佳桥乡、柏树下乡、莲塘坳乡、凉江乡、菜花坪乡、高和乡、高枧乡、鸭塘铺乡、银坑乡、湖南坳乡、槚山乡、漕泊乡。
1996年9月,大同桥乡撤乡设镇。1997年,上云桥乡、菜花坪乡撤乡设镇。1998年,石羊塘乡、高枧乡、市上坪乡、高枧乡、钟佳桥乡撤乡设镇。至此,攸县辖18个镇、12个乡。
2005年1月24日湖南省民政厅下发《关于攸县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湘民行发[2005〕5号),1月28日株洲市政府(株政办发〔2005〕3号)批复同意攸县行政区划调整:一、同意兰村乡与黄丰桥镇合并设立新的黄丰桥镇。以原兰村乡和黄丰桥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黄丰桥镇的行政区域,黄丰桥镇辖23个建制村,总面积163.68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黄丰桥。二、同意鸾山镇与漕泊乡合并设立新的鸾山镇。以原鸾山镇与漕泊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鸾山镇的行政区域,鸾山镇辖1个居委会、25个建制村,总面积259.32平方千米,总人口2.6万人,镇人民政府驻陶坪。三、同意大桥乡与丫江桥镇合并设立新的丫江桥镇。以原大桥乡与丫江桥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丫江桥镇的行政区域,丫江桥镇辖34个建制村,总面积160.64平方千米,总人口4万人,镇人民政府驻丫江桥。四、同意沙陵陂乡与上云桥镇合并设立新的上云桥镇。以原沙陵陂乡和上云桥镇(不含万古桥、江桥2个建制村)的行政区域为新设上云桥镇的行政区域,上云桥镇辖28个建制村,总面积81.92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镇人民政府驻枫岭。五、同意凉江乡与莲塘坳乡合并设立新的莲塘坳乡。以原凉江乡与莲塘坳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莲塘坳乡的行政区域,莲塘坳乡辖38个建制村,总面积185.47平方千米,总人口4.3万人,乡人民政府驻同联。六、同意将鸭塘铺乡的胡公庙及上云桥镇的万古桥、江桥等3个建制村划入城关镇。行政区域调整后,城关镇辖15个居委会、3个建制村,总面积24.05平方千米,总人口9.53万人,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鸭塘铺乡辖19个建制村,总面积72.95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具体调整如下:兰村乡与黄丰桥镇合并设立黄丰桥镇(镇政府驻黄丰桥);鸾山镇与漕泊乡合并设立鸾山镇(镇政府驻陶坪);大桥乡与丫江桥镇合并设立丫江桥镇(镇政府驻丫江桥);沙陵陂乡与上云桥镇(2个建制村除外)合并设立上云桥镇(镇政府驻枫岭);凉江乡与莲塘坳乡合并设立莲搪坳乡(乡政府驻同联);鸭塘铺乡1个建制村及上云桥镇2个建制村划入城关镇。至此,攸县辖18个镇、7个乡:城关镇、黄丰桥镇、酒埠江镇、桃水镇、鸾山镇、皇图岭镇、网岭镇、新市镇、丫江桥镇、渌田镇、柏市镇、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菜花坪镇、市上坪镇、石羊塘镇、高枧镇、钟佳桥镇、银坑乡、湖南坳乡、坪阳庙乡、槚山乡、莲塘坳乡、高和乡、鸭塘铺乡。
2007年,皇图岭镇与市上坪镇、高枧镇合并,新设皇图岭镇,镇政府设皇图岭镇;银坑乡与莲塘坳乡合并,新设莲塘坳乡,乡政府设莲塘坳乡;新市镇与钟佳桥镇合并,新设新市镇,镇政府设新市镇;菜花坪镇与高和乡合并,新设菜花坪镇,镇政府设菜花坪镇。整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于2月5日前完成。调整后攸县共设15个镇、5个乡:城关镇、黄丰桥镇、酒埠江镇、桃水镇、鸾山镇、皇图岭镇、网岭镇、新市镇、丫江桥镇、渌田镇、柏市镇、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菜花坪镇、石羊塘镇、湖南坳乡、坪阳庙乡、槚山乡、莲塘坳乡、鸭塘铺乡。乡镇平均人口由原3万增加到3.7万,面积由平均106平方千米扩大到133.4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城关镇北街。
2011年,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1〕8号)批复同意:撤销攸县城关镇,设立联星、江桥2个街道。同时,将莲塘坳镇的柘合等6个行政村、上云桥镇的6个行政村、鸭塘铺乡的龙湖等2个行政村、菜花坪镇的东联等8个行政村分别划归新设的联星、江桥2个街道管辖。调整后,攸县辖15个镇、4个乡、2个街道。联星街道辖13个社区、7个行政村,面积43.45平方千米,人口8.8万人,街道办事处驻攸衡路109号;江桥街道辖8个社区、9个行政村,面积67.38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街道办事处驻兴业路1号;莲塘坳镇辖3个社区、41个行政村,面积282.19平方千米,人口5.5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菜花坪镇辖24个行政村,面积125.64平方千米,人口4.2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上云桥镇辖22个行政村,面积62.13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镇政府驻地不变;鸭塘铺乡辖17个行政村,面积62.43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乡政府驻地不变。
2011年4月实施村级区划调整,全县原有的533个村(社区)合并为304个。
2014年1月13日,春联、谭桥两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春联街道位于攸县东城新区,面积25.18平方千米,总人口9588人,辖春联、春风、双丰等5个社区和盘龙村,62个村民小组。谭桥街道位于县城南郊,洣水河畔,驻谭桥居委会张家塘组,面积36.1平方千米,总人口1.79万人,辖谭桥、东塔、谭洲3个居委会和竹丰、流和、东联3个村委会,95个居(村)民小组。调整后,全县辖4个街道、15个镇、4个乡:联星街道、江桥街道、春联街道、谭桥街道、黄丰桥镇、酒埠江镇、桃水镇、鸾山镇、皇图岭镇、网岭镇、新市镇、丫江桥镇、渌田镇、柏市镇、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菜花坪镇、石羊塘镇、莲塘坳镇、湖南坳乡、坪阳庙乡、槚山乡、鸭塘铺乡。县政府驻文化东路。
2015年11月26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87号)批复同意:柏市镇与黄丰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黄丰桥镇。大同桥镇与新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市镇。槚山乡、网岭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网岭镇。坪阳庙乡与湖南坳乡(析出大瑞1个建制村)成建制合并设立宁家坪镇。撤销上云桥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联星街道管辖。撤销鸭塘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江桥街道管辖。将莲塘坳镇的盘龙、春塘龙、巨洲3个建制村划归春联街道管辖。菜花坪镇的万美、马址陂、大和、苏洲、苏江等5个建制村划归谭桥街道管辖。调整后,全县辖4个街道、13个镇:联星街道、江桥街道、春联街道、谭桥街道、黄丰桥镇、酒埠江镇、桃水镇、鸾山镇、皇图岭镇、网岭镇、新市镇、丫江桥镇、渌田镇、菜花坪镇、石羊塘镇、莲塘坳镇、宁家坪镇。总面积2649平方千米,总人口80.4万人。县政府驻春联街道。
历年人口(部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攸县常住人口693458人,其中,城关镇103060人,酒埠江镇28654人,桃水镇30825人,网岭镇36847人,渌田镇41415人,柏市镇10925人,大同桥镇24194人,石羊塘镇31067人,黄丰桥镇26497人,鸾山镇23798人,丫江桥镇37320人,上云桥镇30223人,皇图岭镇60014人,新市镇35674人,菜花坪镇55632人,湖南坳乡19030人,坪阳庙乡17196人,檟山乡19023人,鸭塘铺乡25672人,莲塘坳乡36392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攸县常住人口679839人,其中(17镇13乡),城关镇63512人、黄丰桥镇16176人、酒埠江镇27552人、桃水镇29308人、峦山镇18770人、皇图岭镇31268人、网岭镇37758人、新市镇28194人、丫江桥镇23336人、渌田镇35569人、柏市镇11726人、大同桥镇25393人、上云桥镇22606人、菜花坪镇27188人、市上坪镇14884人、石羊塘镇30912人、高枧镇16523人、漕泊乡6163人、兰村乡6461人、银坑乡11792人、钟佳桥乡12661人、湖南坳乡23977人、坪阳庙乡22172人、大桥乡12987人、贾山乡22530人、沙陵陂乡12238人、凉江乡11890人、莲塘坳乡25580人、高和乡22304人、鸭塘铺乡284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