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区大典》资料(需进一步核对错误),面积、人口数据统计年份不详、仅供参考】
弥渡县[Midu Xian] 大理白族自治州辖县。位于自治州东南部,面积1525平方千米,人口29.2万人,有汉、白、傈僳等民族。辖1镇8乡,县政府驻弥城镇,距州府大理市62千米。清设弥渡州,1912年改弥渡县。1950年属楚雄专区,同年3月划归大理专区。1958年宾川、弥渡、祥云并为祥云县,1961年复置弥渡县。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重叠,峰谷相间。主河流有毗雄河、毗雌河、城河、白云河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矿藏有铜、铅、铂、褐煤、石膏、石棉等。海勐公路、昆畹公路过境。农产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烤烟、蔬菜、茶叶、水果,为全省优质烟生产基地。工业有食品、皮件、印刷、建材、建筑、服装、铜选、汽车板簧制造、煤矿、农机修造等行业。名胜古迹有国家级文物“南诏铁柱”,国家级风景名胜游览区东山森林公园。省级文物有清代(1856)彝族农民起义领袖李文学遗址。州县级风景名胜有太极顶风景自然保护区及天生桥、花鱼洞。
弥城镇[Micheng Zhen] 弥渡县辖镇,县政府驻地。1958年为弥城公社,1961年改弥城镇公社,1963年改弥城镇。位于县境北部,面积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城东、城西、城南、城北4个行政村。海勐公路过境。城东文笔山迴龙塔属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乡[Hongyan Xiang] 弥渡县辖乡。1954年由风仪县划归弥渡县,1958年建红岩公社,1963年设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乡政政府驻红岩街,距县城11.4千米。面积128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辖红岩镇、吉祥、竹园、班局、赤水、大营、理卫、章岗、罗营、史近、东海、清水沟11个行政村。昆畹公路过境。风景名胜有谷女寺、东山森林公园等。
新街乡[Xinjie Xiang] 弥渡县辖乡。1961年建新街公社,1963年设区,1970年改新跃公社,1982年复改新街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乡政府驻新街,距县城4.5千米。面积125.4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辖永增、永祥、新胜、陶营、六一、罗旦、西庄、黄和、西河、金刚、新街、海坝庄2个行政村。海勐公路过境。
太花乡[Taihua Xiang] 弥渡县辖乡。1950年为一区,1961年建太花公社,1963年设区,1970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北部,乡政府驻太和街。面积169.8平方千米,人口5.8万人。辖张迁、双海、龙泉、新庄、红星、山高、长坡、石甲、高坪、蔡庄、新城、谷芹、龙华13个行政村。海勐公路过境。唐代建立的“南诏铁柱”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苴力乡[Juli Xiang] 弥渡县辖乡。1961年由五一公社分出,建苴力公社,1963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9千米。面积329.9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苴力、先锋、五台、栗子园、白邑、白云、水田7个行政村。海勐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五台大寺。
密祉乡[Mizhi Xiang] 弥渡县辖乡。1961年建密祉公社,1963年属苴力区,1978年属苴力公社,1988年析置密祉乡。位于县境南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石麟、永和、连丰、八土、中心、兴隆等8个行政村。乡政政府驻密祉街,距县城30千米。是县内著名的花灯之乡。有太极顶自然保护区。
寅街乡[Yinjie Xiang] 弥渡县辖乡。1950年为三区,1958年建五一公社,1961年先后分为五一、大庄、勤劳、密祉、苴力5个公社,1963年大庄、五一、勤劳合并为寅街区,1970年改称五一公社,1982年更名寅街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8.5千米。面积209.5平方千米,人口4.3万人。辖寅街、永丰、高营、大庄、东风、武邑、勤劳、果树、河东、朵祜、瓦哲11个行政村。海勐公路过境。
德苴乡[Deju Xiang] 弥渡县辖乡。1950年为四区,1958年建德苴公社,1961年分为德苴、青云、邑郎3个公社,1963年3个公社并为德苴区,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位于境东南部,面积301.1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辖德苴、团山、多依、新河、岔河、邑郎、金星、塘子、太平、李丰、青云、青丰、小里13个行政村。有县乡公路与海勐公路连接。景点有青云大寺、花鱼洞等。
牛街彝族乡[Niujie Yizu Xiang] 弥渡县辖乡。1950年为第四区,1958年分为牛街、德苴两个公社,1963年并为牛街区,1970年改牛街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改牛街彝族乡。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256.6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牛街、大桥、康郎、树密、梅红、保邑、马鞍、龙街、团结、荣华、木掌11个行政村。有县乡公路马与海勐公路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