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地区辖县。位于省境南部,吕梁山东南麓,汾河中下游。辖7镇14乡。面积1034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县政府驻城关镇。(本页根据《中国政区大典》,1997年左右资料)
城关镇 县政府驻地。1961年设城关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57.6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南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过境。辖夏梁、南村、柴村、吴家庄、六家嘴、丁村、敬村、阎店、沙女沟、汾道沟、曲里、伯社、伯玉、柴庄、蒙亨、官滩、宋村、城东、城西、沙女、上庄、史家庄、狄家庄、解村24个行政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丁村文化陈列馆和晋南民俗博物馆。
襄陵镇 1961年设襄陵公社,1966年改红卫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北部,地跨汾河两岸,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临新公路过境。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中兴、中和庄、庄头、李村、屯大、屯南、河北、西院、东院、巩固、向阳15个行政村。传说是晋襄公陵墓所在地。
南贾镇 1961年设南贾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89.4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襄(汾)襄(新)公路过境。辖张垣、阜宁、西牛、东牛、万王、裴村、仓头、下鲁、下月、东刘、大柴、荀董、连村、大张、北刘、南刘、兴宁、南贾、东张、上鲁、古县21个行政村。
赵康镇 1961年设赵康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50.8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襄(汾)襄(新)公路过境。辖赵康、晋城、北赵、赵雄、东柴、薛家庄、牛席、南柴、东汾阳、习礼、北柴、西汾阳、扬威、大赵、史威、小赵、南史威、南赵18个行政村。
邓庄镇 1961年改邓庄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5千米。面积35.2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临襄公路从境内通过。辖邓庄、小王、小郭、寺头、南梁、新民、河坡、户村、孙家院、段村、北梁、东侯、席村、西侯、下西梁15个行政村。
古城镇 1961年设古城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52.2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临新公路和襄光公路在境内交汇。辖西街、南街、东街、北街、吴村、姚村、关村、张村、东侯、邓村、五里墩、南梁、南侯、北姚、京安、贾朱、北侯、东关、北梁、西王、孟家庄、杜村、北沟、上北戌、常村25个行政村。
汾城镇 1961年设汾城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82.1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临新路过境。辖西中黄、南中黄、程公村、李果、张高、薛庄、尉村、三公村、太常村、北高一、南高一、大有村、孝村、良陌、高家庄、汾阳岭、阜育村、定兴村、单家庄、南关、西圪塔、东坡、东关、城内、北关、长子头、北中黄27个行政村。程公村是历史名人程婴故里。
南辛店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置南辛店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临新公路从境内通过。辖南辛店、南许、北许、南吝、北吝、西梁、梁段、北关、西贾、北贾、南贾、西邓、东徐、刘庄、西徐、新民、中陈、北陈18个行政村。
陶寺乡 原为乡建制,1958年称陶寺乡,1961年置陶寺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有临襄、临塔两大公路连接县城与各村。辖陶寺、安李、东坡沟、王云、李庄、中梁、小梁、刘家、兴光、北张、陈庄、张相、张再、青杨、盘道、常垣、贾沙向、崔家庄、云合、崇实20个行政村。古迹有龙山文化遗址。
大邓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置大邓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0千米。面积26.5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赤邓、范村、小邓、大邓、西郭、东郭、东社、西社、吉柴、西张、上西梁11个行政村。
张礼乡 原为乡建制,1958年属邓庄公社,1962年称贾庄公社,1976年设张礼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2千米。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南南同蒲铁路过境,张礼火车站,大运公路贯通南北。辖张礼、斛塚、贾庄、辛建、令伯、鄢里、温泉、小韩、涧沟、东邓、鱼池、上靳、燕村、下院14个行政村。
贾罕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设贾罕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5千米。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襄光公路过境。辖贾罕、刘村、湖李、大陈、北靳、西靳、南靳、文臣、小陈、司马、无一、福寿、东王、崔村14个行政村。
浪泉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置浪泉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千米。面积51.7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胡村、浪泉、黄崖、南柴、齐村、薛村、景村、西阳、南太、双凫、井头、许留、北太、四柱14个行政村。自然风景有姑射山龙树峪景观,古迹有神医华佗庙。
曹家庄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置曹家庄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的姑射山下,面积36.4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有通往临新公路的二级路。辖盘道、西安平、中安平、南安平、北焦彭、南焦彭、苏家庄、曹家庄、南相李、北相李、赵家庄、站李、东曹路、西曹路14个行政村。
丰盈乡 原为乡建制,1959年属赵康红旗公社,1961年称丰盈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8千米。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有通往临新公路的柏油路。辖东南毛、西南毛、广巨、阜平、李村、义西毛、绍平、丰盈、南王、焦村、赵豹、北王12个行政村。
景毛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设景毛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45.5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襄光路过境。辖景毛、新成、南高、北高、西郭、柴寺、陈郭、吉村、堡头、古县、董村、申村、柴王、北小张、南小张、东李、北李17个行政村。
永固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设永固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汾河西岸,面积50.3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襄汾线二级路过境。辖永固、南姚、车回东、续村、万宁、马村、北众、丰亨、乔村、家村、官庄、仁佑、南董、西吉、东吉、南王16个行政村。
西贾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设西贾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西贾、东南李、西南李、西李、郭店、东庄、柴家庄、西张、西村、义顺、东彭、西彭、安威平、兴隆庄、七一、上毛、东毛、西毛18个行政村。
土地殿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置土地殿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塔儿山麓,距县城15千米。面积53.4平方千米,人口0.4万人,辖裴家庄、周家庄、前河、陕家坡、河北、龙王庙、神坡、土地殿、下庄、洞沟10个行政村。
贾岗乡 原为乡建制,1958年属侯马市汾城公社,1961年置贾岗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0千米。面积46.7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北西城、南西城、车口、峪口、辛丰、高庄、兴平、北贾岗、南贾岗、吴兴庄、北贾坊、南贾坊12个行政村。
赵曲乡 原为乡建制,1961年设赵曲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8千米。面积33.2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南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贯穿南北。辖赵曲、城南、张槐、梁坡、乔子沟、古城庄、赵店、邓曲、城尔里、沟尔里、圪塔、新庄12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