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营镇 区政府驻地。1958年建节营公社,1969年划归郊区,1984年置荫营镇。位于区境中部,距市中心10千米。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石太铁路支线过境,石太公路、阳(泉)盂(县)公路在此交汇,为晋煤外运的重要交通枢纽。辖坪上、桥上、街上、老虎沟、后沟、下荫营、矾窑、上千亩坪、下千亩坪、南窑庄、上烟、下烟、三泉13个行政村。
河底镇 1958年建河底公社,1969年划归阳泉市郊区,1984年置河底镇。位于区境北部,距区政府8千米。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207国道、阳石公路过境。辖河底、牵牛镇、中佐、龙光峪、里龙光峪、小固庄、固庄、任家峪、邓家峪、关家峪、苇泊、上章台、下章台、河南14个行政村。
义井镇 1979年划入郊区,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南部,距区政府10千米。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石太铁路、307国道和连接太旧公路的义(井)平(定)路过境。辖义井、义东沟、南庄、泊里、河下、小河、圪台、白羊墅、大阳泉、神峪、西峪、王家峪、牛家峪、西峪掌14个行政村。境内狮垴山为“百团大战”主战场。
平坦镇 1979年划归阳泉市郊区,1984年复置乡,1996年置平坦镇。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政府9千米。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石太铁路和连接太旧公路的赛鱼路过境。辖富山、甘河、龙丰沟、魏家峪、西河、北头咀、大村、半坡、石卜咀、寨鱼、南山、桃林沟、前庄、官沟、小南沟、大南沟、老坪掌、庙上18个行政村。
西南舁乡 原为乡建制,1958年改西南舁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政府12.5千米。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207国道贯境。辖西南舁,五里庄、王家庄、大洼、雨下沟、杜家庄、张家井、霍树头、嘴子上、东南舁、北舁、东林尖、郊山、孔南庄、大西庄、石窑垴、代家庄17个行政村。
东村乡 原为乡建制,1969年划入郊区,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北部,距区政府16千米。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4万,辖东村、南沟、苏家泉、大河北、小河北、五架山、小西庄、山底、小沟、红土岩、猪头垴、武家庄12个行政村。
燕龛乡 原为乡建制,后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北部,距区政府10千米,紧靠阳盂公路。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0.8万,辖燕龛、程庄、北庄、曹家掌、西沟、郊里6个行政村。
三郊乡 原为乡建制,后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北部,距区政府3千米。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阳盂公路、207国道过境。辖三郊、三都、韩庄、杨树沟、前洼、东垴、后洼、西垴、南垴、马庄、火石岩、辛庄、小庄13个行政村。
白泉乡 原为乡建制,后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区政府8千米。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阳(泉)盂(县)公路与307国道过境。辖下白泉、上白泉、林里、鸡洼、东古、西古、东梁庄、西梨庄、山头、段家庄、小河北、窑沟12个行政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王庙”在境内。
杨家庄乡 原为乡建制,1969年划入郊区,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东部,距区政府12千米。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1万,辖南杨家庄、北杨家庄、齐家岩、桐花树、小西庄、孙家沟、杏树坡、黑山岩、白家庄、张家洼、路家山、高垴庄、大南庄、庙岭14个行政村。
李家庄乡 原为乡建制,1969年划入郊区,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南部,距区政府7千米。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石太铁路和307国道、阳(泉)盂(县)公路过境。辖李家庄、冯家庄、汉河沟、河坡、驼岭头、长岭、大西庄、柳沟、侯家沟、甄家庄、余积粮沟、桑堰、石马沟、黄沙堰14个行政村。
辛兴乡 原为乡建制,1979年划归阳泉市郊区,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南部,距区政府25千米。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紧靠太旧公路,石太铁路过境,交通较为便利。辖辛兴、神堂嘴、马家坡、石板片、吴家掌、李家山、常家山、东西畛、北垴、张家岩、桑掌、中庄、西上庄、后峪14个行政村。
旧街乡 原为乡建制,1978年划归阳泉市郊区,1984年复置乡。位于区境西部,距区政府35千米。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石太铁路和307国道、太旧公路过境。辖测石、柳渠、南沟、旧街、新店、新庄窝、簸箕掌、高岭、佛洼、阳窑、枣园、保安、梁家庄、虎峪、阳坡、闫家庄、路家庄、后山18个行政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转载请保留本页地址:http://xzqh.org/html/show/sx/2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