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別行政區,Xiānggǎng Tèbiéxíngzhèngqū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KSAR

 

位置境域 香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北纬22°15′,西与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公里。由香港岛、大屿山、九龙半岛以及新界(包括262个离岛)组成。位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是举世知名的深水海港。

自然地理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

香港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气温可降至摄氏10度以下,夏季气温则升至摄氏31度以上。香港的秋季天气晴朗,和暖干爽;冬季天气稍冷而且干燥;春季天气温暖潮湿;夏季天气炎热而多雨。雨量最多月份为6月和8月,雨量最少月份为1月和12月。

 

历年面积(部分)

【2022年】陆地面积总计1114.35平方公里,其中,港岛和邻近岛屿80.72平方公里,九龙46.93平方公里,新界—大陆748.26平方公里,新界—离岛238.44平方公里(其中大屿山148.36平方公里、其他90.08平方公里)] 。自1887年以来填海所得土地78.20平方公里。(根据“香港2022:便览”)

【2018年】陆地总面积为1106.66平方公里,其中,港岛及邻近岛屿80.72平方公里,九龙46.94平方公里,新界979平方公里[ 其中,大陆748.23平方公里,离岛230.77平方公里(其中大屿山147.16平方公里、其他83.61平方公里)] 。自1887年以来填海所得土地70.51平方公里。(数据出处:www.yearbook.gov.hk/2018/sc/ 香港年报2018·香港便览)

【2001年】全港2754.07平方公里,其中,香港岛/香港島78.33平方公里,九龙/九龍46.83平方公里,新界746.45平方公里,大屿山/大嶼山144.23平方公里,所有岛屿/所有島嶼82.24平方公里,陆地/陸地1098.08平方公里,海域1655.99平方公里。各区资料/各區資料:离岛区/離島區174.84平方公里,大埔区/大埔區148.05平方公里,元朗区/元朗區138.59平方公里,北区/北區136.74平方公里,西贡区/西貢區136.03平方公里,屯门区/屯門區84.27平方公里,沙田区/沙田區69.21平方公里,荃湾区/荃灣區61.01平方公里,南区/南區39.39平方公里,葵青区/葵青區22.11平方公里,东区/東區18.70平方公里,中西区/中西區12.39平方公里,观塘区/觀塘區11.26平方公里,九龙城区/九龍城區10.02平方公里,湾仔区/灣仔區9.92平方公里,深水埗区/深水埗區9.35平方公里,黃大仙区/黃大仙區9.30平方公里,油尖旺区/油尖旺區6.90平方公里。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50.31万人,与2022年底人口747.26万人比较,增加约3万人,增幅为0.4%。(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24年2月20日公布数据)

【2022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33.32万人,与2021年底740.15万人相比,减少6.83万人。(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23年2月16日公布数据)

【2022年中】香港人口总计734.61万人。其中,港岛116万人,九龙221万人,新界398万人,水上人口少于0.万人。整体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740人。(根据“香港2022:便览”)

【2019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50.07万人,与2018年年底人口748.64万人比较,增加1.42万人。2019年年中人口的数字修订为750.74万人,常住居民的数字修订为731.14万人,流动居民的数字修订为19.6万人。(人口数据出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网站)

【2016年中期】全港7 336 585人。其中,香港岛/香港島1 253 417人,九龙/九龍2 241 347人,新界3 840 620人,水上1 201人。各区资料/各區資料:中西区/中西區243 266人,湾仔区/灣仔區180 123人,东区/東區555 034人,南区/南區274 994人;油尖旺区/油尖旺區342 970人,深水埗区/深水埗區405 869人,九龙城区/九龍城區418 732人,黃大仙区/黃大仙區425 235人,观塘区/觀塘區648 541人;葵青区/葵青區520 572人,荃湾区/荃灣區318 916人,屯门区/屯門區489 299人,元朗区/元朗區614 178人,北区/北區315 270人,大埔区/大埔區303 926人,沙田区/沙田區659 794人,西贡区/西貢區461 864人,离岛区/離島區156 801人。

【2001年】全港6 708 389人,其中,香港岛/香港島1 335 469人,九龙/九龍2 023 979人,新界3 256 379人,大屿山/大嶼山86 667人;陆地/陸地6 702 494人,海域5 895人。各区资料/各區資料:中西区/中西區261 884人,湾仔区/灣仔區167 146人,东区/東區616 199人,南区/南區290 240人;油尖旺区/油尖旺區282 020人,深水埗区/深水埗區353 550人,九龙城区/九龍城區381 352人,黃大仙区/黃大仙區444 630人,观塘区/觀塘區562 427人;葵青区/葵青區477 092人,荃湾区/荃灣區275 527人,屯门区/屯門區488 831人,元朗区/元朗區449 070人,北区/北區298 657人,大埔区/大埔區310 879人,沙田区/沙田區628 634人,西贡区/西貢區327 689人,离岛区/離島區86 667人。

 

地名由来 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历史上东莞的莞香树受虫蛀或人式砍伤后,由木质分泌而出,经多年沉积而成,有特别香气,故名“沉香”。可作中药,又是制作多种香的主要原料。东莞一带所产的这种香料最有名,故称“莞香”。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亦产莞香。当时莞香多数先运到香埗头(今尖沙咀),再用小艇运至港岛南边的香港仔与鸭(月利)洲相抱形成的石排湾,然后换载“在眼鸡”帆役转运广州,再行销北方,远至京师。莞香所经之地,多被冠以“香”字:集中莞香的码头叫香埗头;运莞香出口的石排湾,就被称为香港仔、香港围;1860-1870年间,在旧围之外又建起新围,叫香港村,即今黄竹坑邨。原石排湾亦有几户人家,1965年在此开发兴建渔光邨。总之,“香港”原指石排湾、香港仔一带,后推而广之,扩大为香港全岛乃至九龙、新界之总称,而香港仔则独留其原有之名。(摘自人民网)

历史沿革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国的领土。自明万历元年(1573年)至清道光廿一年(1841年),香港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18个区,即中西区、东区、九龙城区、观塘区、南区、深水埗区、黄大仙区、湾仔区、油尖旺区、离岛区、葵青区、北区、西贡区、沙田区、屯门区、大埔区、荃湾区、元朗区。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18个区只设立非政权性地区组织。

【政制和行政】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並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況,国家決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別行政区(香港特区),并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不在香港施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別行政区,《基本法》同時生效。《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区的宪制文件,以法律形式订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重要理念。在《基本法》下,香港特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特区的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由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香港特区保持自由港、单独的关税地区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体育等领域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单独地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本段摘自《香港年报》)

 

(更多内容制作/更新中,敬请期待)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