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代码]533100 [区号]0692 [拼音]Déhóng Dǎizú Jǐngpōzú Zìzhìzhōu

[邮编]678400 [英文]Dehong Dai and Jingpo Autonomous Prefecture

位置面积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县、腾冲市相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全州总面积11171.86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其中,瑞丽市944.77平方千米,芒市2900.82平方千米,梁河县1136.44平方千米,盈江县4317.11平方千米,陇川县1872.71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全州常住人口132.10万人(2022年末),其中城镇人口65.63万人,全州城镇化率49.68%;少数民族人口60.64万人,占总人口的45.90%;其中傣族35.98万人,景颇族13.49万人,阿昌族3.12万人,傈傈族3.46万人,德昂族1.45万人。

政区划分 全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即瑞丽市、芒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共有2个街道、23个镇、26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州政府驻芒市勐焕街道勇罕街3号。

名胜古迹 瑞丽江—大盈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畹町桥、南甸宣抚司署、#茶马古道[茂福古道石板路、杉木笼山北坡古道、杉木笼山西坡古道]、允燕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牨。

历史沿革 先秦为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西汉为滇越乘象国及哀牢国故地。东汉永平12年(69),设哀牢县(今盈江县),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属宁州永昌郡。南朝属宁州永昌郡西城县(今盈江县)。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初属为金齿部,今潞西为茫施部。唐南诏国属永昌节度辖地,境内有茫施(今潞西)、押西城(今盈江、梁河)等地。宋大理国分属永昌府、腾冲府。其中骠睒(今陇川)、布忙甸(今瑞丽)、干崖睒(今盈江)、南睒(今梁河)属腾冲府;怒谋甸(今潞西),属永昌府。

元代,今德宏州分属茫施路(今潞西)、镇西路(今盈江)、平缅路(今陇川)、麓川路(今瑞丽)、南赕(今盈江盏西)及南甸军民府(今梁河),隶属金齿宣慰司六路军民总管府。元初置大理等处宣抚司。中统二年(1261)置金齿等处安抚司,至元八年(1271)分置东路、西路二安抚司,十二年(1275)改置镇康路、建宁路二安抚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属镇康茫施柔远宣抚司;置镇西路、平缅路、麓川路,属镇西平缅麓川宣抚司;至元十五年(1278),南赕属镇西平缅麓川宣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置南甸军民府,属镇西平缅麓川宣抚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镇西平缅麓川等路、镇康茫施柔远等路二宣抚司合并设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驻永昌府。至元二十六年(1266)南甸军民府升南甸路军民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改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代设南甸(今梁河)、干崖(今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莲山)副长官司,遮放副宣抚司,勐卯(今瑞丽)安抚司,芒市(今潞西)安抚司,户撤、腊撒长官司。【陇川宣抚司】辖勐卯安抚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麓川路置麓川府,属布政司,寻省入平缅宣慰司,十七年(1384)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治此,正统六年(1444)宣慰司废,为麓川城,又称勐卯城;正统年间陇川宣抚同知驻孟卯城,万历三十七年(1609)置勐卯安抚司,属陇川宣抚司。芒市安抚司:洪武十五年(1382)茫施路改置茫施府,属布政司,后废;正统八年(1443)置芒市御夷长官司,改属金齿军民卫,后仍直属布政司。崇祯十三年(1640)芒市御夷长官司升置为芒市安抚司。

【南甸宣抚司】洪武十五年(1382)南甸路改置南甸府,属云南布政司,后省入腾冲所;永乐十二年(1414)置南甸直隶州,仍属布政司;正统三年(1438)降为散州,改属金齿军民卫;正统九年(1444)改置南甸宣抚司,仍属布政司。干崖宣抚司:洪武十五年(1382)镇西路改置镇西府,属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年间南赕省入镇西府。永乐元年(1403)置干崖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正统三年(1438)改属金齿军民卫;正统九年(1444)升为干崖宣抚司,仍属布政司。正统十四年(1449)析干崖宣抚司置盏达副长官司,属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洪武十五年(1382)仍置平缅宣慰司,同年属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平缅军民宣慰司,同年更名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自姐兰徙治故麓川府;正统六年(1441)废,正统九年(1444)于陇把置陇川宣抚司,仍属布政司。正统年间陇川宣抚副使驻遮放城,万历十二年(1584)置遮放副宣抚司,属陇川宣抚司。

清代,今德宏州分属永昌府腾越、龙陵二厅,腾越厅辖南甸、干崖、陇川、盏西、勐卯、户撒、腊撒七司;龙陵厅辖芒市、遮放二司。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英划定滇缅边界后,建立勐板土千总,属龙陵厅。清初袭明制,设干崖宣抚司(下辖盏达副宣抚司)、陇川宣抚司(下辖遮放副宣抚司)、南甸宣抚司、蛮莫安抚司、芒市安抚司,直属云南省;户撒、腊撒长官司属永昌府。顺治十六年(1659),蛮莫安抚司改为勐卯安抚司,划归永昌府。顺治十七年(1661),干崖宣抚司(下辖盏达副宣抚司)、陇川宣抚司(下辖遮放副宣抚司)、南甸宣抚司、芒市安抚司划归永昌府。雍正二年(1724)裁户撤、腊撒二长官司。雍正八年(1730)7月,永昌府属迤西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复置户撒、腊撒二长官司(今陇川县户撒乡)。乾隆三十六年(1771)永昌府同知移驻龙陵后,将芒市、遮放改隶龙陵厅。嘉庆二十五年(1820)10月,升永昌府属腾越州为腾越直隶厅,将南甸、干崖、盏达(副)、陇川、遮放(副)五宣抚司及勐卯、芒市二安抚司,户撤、腊撒二长官司划归腾越厅。道光二年(1822)9月,降腾越直隶厅为散厅,复属永昌府。光绪二十五年(1899)增设勐板土千总(今潞西芒牛坝)。

民国元年(1912),陇川宣抚司改为陇川弹压委员,兼辖户撒、腊撒二长官司;勐卯安抚司和遮放副宣抚司合并为遮卯弹压委员;干崖宣抚司改为干崖弹压委员;盏达副宣抚司改为盏达弹压委员;芒市安抚司和勐板土千总合并为芒板弹压委员。南甸划入腾冲县,设县丞管理。民国4年(1915),勐卯司地改为勐卯行政委员;芒板弹压委员并入遮放司地改为芒遮板行政委员,驻勐戛。民国5年(1916),陇川弹压委员改为陇川行政委员,旱季驻章凤,雨季驻杉木笼;腊撒长官司并入勐卯行政委员;户撒长官司并入干崖弹压委员,改为干崖行政委员;盏达弹压委员改为盏达行政委员;南甸改置八撮县佐,属腾冲县。干崖、盏达、陇川、勐卯、芒遮板行政区均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裁腾越道,设立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干崖、盏达、陇川、勐卯、芒遮板行政区属之。

民国21年(1932),陇川行政委员改为陇川设治局;勐卯行政委员改为瑞丽设治局;干崖行政委员改为盈江设治局;盏达行政委员改为莲山设治局;芒遮板行政委员改为芒遮板设治局(1935年6月批准)。民国23年(1934),芒遮板设治局改为潞西设治局。民国24年(1935)6月,由腾冲县属南甸土司(八撮县佐)地析置梁河设治局,局所设于大厂街。陇川、瑞丽、盈江、莲山、潞西、梁河设治局均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29年(1940),废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督察区(一说为1938年),陇川、瑞丽、盈江、莲山、潞西、梁河设治局属之。民国31年(1942),梁河、盈江、莲山、陇川、潞西、瑞丽设治局属云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腾冲县,1943年移驻保山县)。民国37年(1948),梁河、盈江、莲山、陇川、潞西、瑞丽设治局属云南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驻腾冲县)。民国38年(1949)7月,潞西设治局改为县治,县府设在芒市,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土司的基层政权未变。

1950年,潞西、梁河、盈江、瑞丽、莲山、陇川设治局属保山专区。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潞西设治局,设立潞西县;撤销梁河设治区,设立梁河县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撤销盈江设治区,设立盈江县;撤销瑞丽设治局,设立瑞丽县;撤销莲山设治区,设立莲山县;撤销陇川设治区,设立陇川县(1951年12月21日成立)。1952年12月6日,政务院批准:潞西县的畹町镇改由保山专区直接领导(1954年成立)。1954年6月12日,政务院批准:梁河县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改为梁河县。1954年9月1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地级),辖保山专区的潞西、盈江、莲山、陇川、瑞丽、梁河共6个县(1953年1月23日成立)。

1956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复: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改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撤销保山专员公署,将其所属的保山、腾冲、昌宁、龙陵4个县和畹町镇划归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领导。德宏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县级)。1958年10月22日德宏州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梁河县,将原行政区域全部划归腾冲、陇川、盈江、潞西4县。1958年11月30日,陇川、瑞丽县合并为瑞丽县,12月1日正式合署办公,县府设勐卯镇。1959年11月1日,陇川、瑞丽分设,恢复原建制。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莲山县,将原莲山县的行政区域并归盈江县。同年,盈江县驻地由乘龙街迁至平原镇(1958年10月撤并)。1961年4月15日,恢复梁河县,辖区以平山、大厂、遮岛、囊宗、河西5个公社和芒东区为梁河县的行政区域。

1963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保山专员公署。保山专员公署驻保山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领导的保山、施甸、龙陵、腾冲、昌宁5县划归保山专员公署领导。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专区(1970年改为保山地区)。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

1985年1月31日,《国务院关于云南省设立畹町市的批复》((85)国函字16号):同意撤销畹町镇(县级),设立畹町市(县级),以原畹町镇的行政区域为畹町市的行政区域。1992年6月26日,《民政部关于云南省撤销瑞丽县设立瑞丽市的批复》(民行批〔1992〕69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瑞丽县,设立瑞丽市(县级),以原瑞丽县的行政区域为瑞丽市的行政区域。1996年10月28日,《民政部关于云南省撤销撤销潞西县设立潞西市的批复》(民行批〔1996〕80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潞西县,设立潞西市(县级),以原潞西县的行政区域为潞西市的行政区域。11月21日,云南省政府下发云政发〔1996〕208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潞西县,设立潞西市(县级)。1997年4月,潞西市正式成立。德宏州辖3个县级市、3个县。

1998年4月29日,《民政部关于云南省陇川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民行批〔1998〕11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陇川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城子镇迁至章凤镇【注:3月20日实施】。1999年1月2日,《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畹町市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瑞丽市的批复》(国函〔1999〕1号):同意撤销畹町市,将其管辖的城关镇、混板乡和芒棒乡划归瑞丽市管辖。德宏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

200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共有64个乡镇,340个村(居)委会,3720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共有64个乡镇,340个村(居)委会,3730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共有64个乡镇,359个村(居)委会,3771个村民小组。

2005年,全州将64个乡镇撤并减少至50个。撤并后有乡28个、民族乡5个、镇17个。 撤销潞西市城郊镇和象滚塘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市镇管辖;撤销潞西市东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遮放镇管辖;撤销潞西市法帕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风平镇管辖。撤销陇川县姐乌乡和赛号乡。撤销盈江县岗勐乡和莲花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平原镇管辖;撤销盈江县芒允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太平乡管辖,并将太平乡改设为太平镇;撤销盈江县姐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弄璋镇管辖。撤销瑞丽市姐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卯镇管辖;撤销瑞丽市芒棒乡和混板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关镇管辖,并将城关镇更名为畹町镇。撤销梁河县杞木寨乡。2005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市3县,共有50个乡镇,364个村(居)委会,3732个村民小组。

2006年末,德宏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即瑞丽市、芒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共有1个街道、23个镇、2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34个居委会、336个行政村。

2010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8月23日云南省政府通知正式更名。2014年,瑞丽市勐卯镇、畹町镇、弄岛镇,芒市勐戛镇、遮放镇,梁河县芒东镇,盈江县弄璋镇,陇川县章凤镇、陇把镇共9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历年人口(部分) 2022年末,全州常住人口132.10万人,其中,男性68.60万人,女性63.50万人;城镇人口65.63万人,乡村人口66.47万人,全州城镇化率49.68%,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60.64万人,占总人口的45.90%;其中傣族35.98万人,景颇族13.49万人,阿昌族3.12万人,傈傈族3.46万人,德昂族1.45万人。全州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8.24人,比上年增加0.45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63‰,人口死亡率9.71‰,自然增长率为-0.08‰。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1315709人,其中,城镇人口643937人,占总人口的 48.94%。人口分布:瑞丽市267638人,芒市439931人,梁河县134268人,盈江县292508人,陇川县18136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1211440人。人口分布:瑞丽市180627人,潞西市389891人,梁河县154175人,盈江县305167人,陇川县181580人。

2006年末,德宏州总人口11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32万人,城镇化率29.5%;少数民族人口57.95万人,占总人口的49.74%。

2005年末,德宏州总人口106.7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2.64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5.92万人,占总人口的80.46%;当地少数民族人口55.25万人,占总人口的51.74%。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4.03万人,占总人口的31.87%;景颇族13.05万人,占12.22%;阿昌族2.84万人;傈僳族2.62万人;德昂族1.32万人。

2004年末,德宏州总人口105.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5.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73万人;景颇族12.89万人;阿昌族2.8万人;傈僳族2.58万人;德昂族1.31万人。

2003年末,德宏州总人口104.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0.92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4.43万人,占总人口的80.56%;当地少数民族人口54.1万人,占总人口的51.6%。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39万人;景颇族12.78万人;阿昌族2.76万人;傈僳族2.54万人;德昂族1.29万人。

2002年末,德宏州总人口103.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0.06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3.87万人,占总人口的80.8%;当地少数民族人口53.64万人,占总人口的51.68%。在当地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16万人;景颇族12.67万人;阿昌族2.73万人;傈僳族2.49万人;德昂族1.27万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1082599人。人口分布:瑞丽市155210人、潞西市337406人、粱河县150985人、盈江县268992人、陇川县170006人。2001年,全州辖65个乡镇,341个村委会。

1978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12.72万户,总人口69.39万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