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

[代码]532929 [邮编]672700 [区号]0872 [拼音]Yúnlóng Xiàn [英文]Yunlong County

位置面积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东连洱源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南邻永平县、保山市隆阳区,西交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北接剑川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全县总面积4370.47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07344人,其中:男106907人,女100437人。白、彝、傈僳、苗、回等少数民族人口182692人,占总人口的88.1%,其中:白族人口149796人,占总人口的72.3%。

政区划分 全县辖4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长新乡、检槽乡、苗尾傈僳族乡、民建乡。县政府驻诺邓镇施晃路1号。

名胜古迹 顺荡火葬墓群、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诺邓玉皇阁、棂星门、题名牌坊、黄氏宗祠、文庙、武庙、龙王庙、盐局、万寿宫]、沘江古桥梁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诺邓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地名由来 唐初为匡州西境,蒙氏谓之云龙甸,元因置云龙甸军民府,明置云龙州,1913年改县。一说云岭和澜沧江横贯,故名。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比苏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属永昌郡。唐(南诏)分属剑川节度和永昌节度。宋(大理)时期,名“云龙赕”。明、清称云龙州。民国2年(1913年)改州为县。1950年属大理专区,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设比苏县,属益州郡。辖境东至批江流域,西至今缅甸境内恩梅开江一带,范围包括今云龙境内批江以西部分及今怒江州大部分地区。东汉永平十二年(69)割益州西部属国都尉所领六县,设立永昌郡,比苏县属永昌郡。蜀汉建兴三年(225)设立南中七郡,统属于床降都督管辖,比苏县仍属永昌郡。西晋泰始六年(270)“分益州南中:建宁、云南、永昌、兴古四郡为宁州”,比苏县属宁州。西晋永嘉五年(311)从永昌郡中分出比苏县,设置西河郡。东晋成和年间(326~334)“分东河阳郡置西河郡治比苏县,宋齐因之”。南北朝梁末(557)废除比苏县。

唐武德四年(621),属南宁州总管府,称为尹州。麟德元年(664年)置姚州都督府,原比苏地属尹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王朝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建立洱海地区蒙氏政权。南诏时期,云龙澜沧江以东地区属剑川节度,以西地区属永昌节度。宋(937~1253)以“白蛮”为主体的封建领主政权(大理)时期,云龙属胜乡郡,名“云龙赕”。宋(大理)后期,今属兰坪县的大部分地区从云龙赕中划出改属谋统府,称兰溪部。元至元十四年(1277)立通安州为肇江路治(今丽江地区),今属怒江州的碧江、福贡、贡山县一带从云龙甸中划出,改归肇江路管辖。至元二十六年(1289)置云龙甸军民总管府并防送千户所,隶金齿宣慰司。

明洪武十七年(1384)云龙土酋段保“从征有功”,授云龙土知州,属大理府。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云龙设顺荡井、上五井、师井、箭杆场、十二关等巡检司。明正统年间(1436~1449),改属蒙化府,后仍归大理府。明嘉靖年间(1522~1566)云龙州属浪速地区改归永昌府腾越土司管辖。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箭杆场(今团结、关坪两乡)、师井(今检槽地区、果郎乡一部分)、诺邓井、上五井(今石门镇及果郎、宝丰两乡各一部分)、十二关(今长新地区)、顺荡井(今白石地区)由浪穹县(今洱源县)划归云龙州。明崇祯二年(1629)迁州治于雒马井(今宝丰镇)。

清乾隆十二年(1747)分划永昌以北澜沧江、怒江地区,以知子罗(今碧江)、上帕(今福贡)归丽江府,以老窝、六库、漕涧归云龙州”。乾隆十八年(1753)云龙管辖的片马、渔洞诸寨(今沪水县西部边境之片古岗)划归保山。

民国元年(1912)境内东南部属箭里的黄蜂、白腊箭划归漾濞县。民国2年(1913)改云龙州为云龙县,迤西道改为滇西道,云龙县属滇西道。同年老窝、六库两土司地划归泸水行政委员区。民国3年(1914),滇西道改称腾越道,云龙县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县治从宝丰迁至石门,改称县政府。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省。民国22年(1933年)老窝从泸水设治局划出,归回云龙管辖。民国32年(1943)2月、10月,腾冲县政府先后两次在漕涧设立行署。民国37年(1948),云龙县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大理县);民国38年(1949),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49年11月13日,在师里七登村成立云龙县人民政府。1949年底,全县总面积4934平方千米。1950年属大理专区。同年1月1日云龙县人民政府移驻县城石门。同月改乡为区,下设行政村,建立11个区委、区政府、72个村政府。1951年2月19日,大理专员公署批准,将云龙县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树、立庄登等18个小村划归洱源县。1952年5月,永平县属瓦草河村(40户、180人,耕地318亩)划归云龙县。

1954年6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在今怒江州地区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根据怒江工委建议,于1955年3月28日将云龙县所属第五区漕涧(全区辖15个乡、镇,人口5301户、25305人)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所属的泸水县。同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通知将漕涧地区归回云龙。1956年5月,将第一区所属河东乡的芷打拉、皮匠房、庄房、三星厂、白荞地、撤哥密、罗里密、铁匠房、董家村等9个自然村,共20余平方千米划归漾濞县。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属大理州。

1958年3月撤区并乡,5个区72个乡,并为21个大乡79个管理区。10月云龙县并入永平县,原云龙县分为石门、旧州、漕涧三个联社。11月保山县所属岔花乡(共7个自然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99户、512人)划归永平县云龙片。1960年永平县云龙片长新公社新罗地区(13个自然村,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228户、903人)划归剑川县洱源片乔后公社。1961年3月21日云龙、永平分县,恢复云龙县建制,原云龙县团结公社的荣禄乡划归永平县龙门公社。云龙县总面积4712平方千米,仍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区划为24个公社,下属224个大队。公社名称如下:石门、云峰、白石、长新、永和、丰胜、检槽、师井、表村、崇沧、桥街、团结、关坪、大栗树、汤涧、宝丰、南新、批江、天登、漕涧、铁厂、陆胜、三元、民建。1962年9月,原24个公社并为7个区、1个镇,下属91个公社。

1970年7月,区改为公社,原小公社改为生产大队,下分生产队。原石门区改为批江公社,翌年1月批江公社治所由石门迁至宝丰;原属批江小公社的天池、果郎、诺邓、杏林、永安几个大队划归石门公社。至此全县分为7个公社、1个镇,下属90个大队、1个城镇居民委员会。1974年由漕涧公社中划出云西、中元、银坡、荣华、崇仁、老窝6个大队成立老窝公社,从旧州公社中划出老末、科立、松坪、表村、早阳5个大队成立表村公社。翌年从漕涧公社中划出布麻、只嘎、边江、岔花、坡脚5个大队成立布麻公社(1982年改为民建公社),全县为11个公社、1个镇、96个大队、1个城镇居民委员会。

1978年10月老窝公社(老窝、云西、中元、崇仁、荣华、银坡6个大队,面积304平方千米,人口11099人)划归泸水县。云龙、泸水两县交接结束后给大理、怒江两州革委的报告中指出:“老窝公社的管辖范围按现状不变,具体四至照大理白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和西南林勘设计总队第五大队1970年联合编制的云龙县地图所标老窝公社界线为准”。1978年全县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1988年1月团结、关坪分为两个乡,成立团结彝族乡和关坪乡。象麓、和平、青松划归石门镇。

1996年,云龙县辖2个镇、10个乡:石门镇、漕涧镇、果郎乡、表村傈僳族乡、旧州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白石乡、长新乡、宝丰乡、民建乡、检槽乡。2000年6月2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旧州乡撤乡设镇(10月1日正式撤乡设镇)。至此,云龙县辖3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2001年5月20日,省政府批复同意白石乡撤乡设镇(9月正式撤乡设镇)。至此,全县辖4个镇、8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石门镇、漕涧镇、白石镇、旧州镇、果郎乡、宝丰乡、长新乡、民建乡、检槽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表村傈僳族乡。

2005年12月24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果郎乡和石门镇,设立诺邓镇,镇政府驻原石门镇政府驻地。全县辖4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诺邓镇、旧州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长新乡、检槽乡、表村傈僳族乡、民建乡。共有1个居委会、85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诺邓镇。

2010年9月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云龙县旧州镇诺邓镇表村傈僳族乡行政区划调整有关问题的批复》(云政复〔2010〕41号):同意将诺邓镇天灯村和旧州镇水井村、丹梯村划归表村傈僳族乡管辖,将表村傈僳族乡政府驻地由庙江坝迁移至苗尾,并更名为苗尾傈僳族乡;将旧州镇更名为功果桥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长新乡、检槽乡、苗尾傈僳族乡、民建乡。

 

历年人口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07344人,其中:男106907人,女100437人。少数民族人口182692人,占总人口的88.1%,其中:白族人口149796人,占总人口的72.3%。

2020年末,全县总户数6.68万户,户籍总人口20.83万人(208277人),其中:男性10.75万人,女性10.08万人;非农业人口5.55万人,农业人口15.2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21人,出生率6.73‰;死亡人口1495人,死亡率5.23‰,人口自然增长率1.5‰。各乡镇总人口:诺邓镇23480人,功果桥镇28858人,漕涧镇35154人,白石镇14187人,宝丰乡17816人,关坪乡12009人,团结彝族乡11328人,长新乡22450人,检槽乡15646人,苗尾傈僳族乡18210人,民建乡9139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云龙县常住人口182977人。其中:汉族人口25189人,少数民族人口157788人;城镇人口51298人,乡村人口131679人。人口分布:诺邓镇29288人,功果桥镇24741人,漕涧镇31037人,白石镇11641人,宝丰乡14686人,关坪乡9774人,团结彝族乡9083人,长新乡18966人,检槽乡12255人,苗尾傈僳族乡14250人,民建乡7256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云龙县常住人口199880人,其中:诺邓镇26521人,旧州镇36139人,漕涧镇32779人,白石镇12956人,宝丰乡16730人,关坪乡11394人,团结彝族乡10720人,长新乡20955人,检槽乡14485人,表村傈僳族乡8470人,民建乡8731人。

2002年,全县总人口197293人,其中农业人口180643人,非农业人口16650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云龙县总人口196978人,其中:石门镇12438人,旧州镇32425人,漕涧镇34203人,果郎乡11945人,宝丰乡17424人,关坪乡11017人,团结彝族乡10067人,长新乡21397人,白石乡13675人,检槽乡15254人,表村傈僳族乡8341人,民建乡8792人。

1953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95623人。1964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07592人。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65736人。1990年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89463人。

清康熙五十年(1711),全县共人丁二千三百八十六丁(上述人丁指16~60岁的男子)。清光绪十八年(1892),全县总人口5723户、23594人。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1912)境内东南部属箭里的黄蜂、白腊箭划归漾濞县。民国2年(1913)改云龙州为云龙县,迤西道改为滇西道,云龙县属滇西道。同年老窝、六库两土司地划归泸水行政委员区。民国3年(1914),滇西道改称腾越道,云龙县属腾越道。全县总人口16590户、89327人。民国8年(1919)共有人口11133户、52933人。民国13年(1924)共有人口12628户、63378人。民国15年(1926)共有人口14850户、64017人。民国17年(1928)共有人口13767户、57849人。民国18年(1929)县治从宝丰迁至石门,改称县政府。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省。

 

民国19年(1930年)云龙县总面积49000方里,人口56932人,其中男:28981,女:27951。辖5区;11镇、42乡:

第一区驻石门镇,总面积4000方里,总户数780,总人口3877,其中:男:1948女:1929石门镇、天耳镇、大井乡、黄龙乡、松干乡共2镇3乡。

第二区驻宝丰镇,总面积8000方里,总户数2965,总人口11860,其中:男:6030女:5830。辖宝丰镇、东乡、南乡、西乡、北乡、酸坪乡、松子弄乡、关坪乡、大村乡、河东乡、河西乡、大栗树乡共1镇11乡。

第三区驻诺邓镇,总面积14500方里,总户数4915,总人口19662,其中:男:9852女;9810。辖诺邓镇、师井镇、长春镇、皂角场乡、果郎乡、蜂寺乡、大达乡、汤邓乡、大村乡、炼登乡、豆寺乡、大朗乡、顺井乡、白石乡、白柳树乡、坡棚乡共3镇13乡。

第四区驻旧州镇,总面积12000方里,总户数2647,总人口8722,其中:男;4466女;4256。辖旧州镇、老窝镇、表村镇、汤涧乡、鲁庄乡、下坞乡、丹梯乡、松坪乡、老茂乡、喇哈乡共3镇7乡。

第五区驻荣盛镇、荣华镇?,总面积10500方里,总户数2460,总人口12811,其中:男:6685女:6126。辖荣盛镇、荣华镇、仁风乡、仁山乡、仁里乡、仁川乡、仁和乡、仁寿乡、仁水乡、仁爱乡共2镇8乡。(根据民国20年1月1日云龙县造报表整理)

 

民国21年(1932年)共有人口15214户、77434人,居云南省第66位。民国22年(1933年)老窝从泸水设治局划出,归回云龙管辖。

民国22年(1933)云龙县闾邻编制表:

第一区全区共计2镇、3乡、28间、187邻、1026户:石门镇(17、83、480);天耳镇(10、53、266);大井乡(5、25、145);黄龙乡(3、14、70);松干乡(3、12、65);

第二区全区共计1镇、11乡、74间、302邻、3037户:宝丰镇(9、35、350);东乡(7、30、304);南乡(9、35、350);西乡(8、28、277);北乡(10、28、277);酸坪乡(4、18、197);松子弄乡(4、18、181);关坪乡(4、21、210);大村乡(4、20、198);河东乡(4、15、151);河西乡(4、25、251);大栗树乡(7、29、291);

第三区全区共计3镇、13乡、123阊、587邻、5051户:诺邓镇(10、50、395);师井镇(10、50、422);长春镇(6、30、207);皂角场乡(5、18、121);果郎乡(5、20、297);蜂寺乡(6、30、359);大达乡(8、40、333);汤邓乡(11、44、361);大村乡(10、50、355);炼登乡(6、30、137);豆寺乡(9、45、434);大朗乡(8、40、353);顺井乡(9、45、311);白石乡(6、30、296);白柳树乡(9、45、376);坡棚乡(5、20、294)

第四区全区共计3镇、7乡、58阊、455邻、3509户:旧州镇(10、60、442);者窝镇(8、57、419);表村镇(5、39、291);汤涧乡(5、5l、413);鲁庄乡(5、54、440);下坞乡(3、32、252);丹梯乡(3、30、221);松坪乡(5、27、224);老茂乡(5、40、299);喇哈乡(9、65、508)

第五区全区共计2镇、8乡、28阊、153邻、2591户:荣盛镇(3、16、324);荣华镇(3、15、323);仁风乡(5、17、193);仁山乡(2、12、213);仁里乡(3、19、267);仁川乡(2、16、195);仁和乡(3、15、347);仁寿乡(2、14、187);仁永乡(3、19、307);仁爱乡(2、10、235)

(注:户口数为1932年数,括号内分别为阊、邻、户数量。)

 

民国27年(1938)共有人口82755人。民国28年(1939)共有人口12977户、76967人。民国32年(1943)2月、10月,腾冲县政府先后两次在漕涧设立行署。当年人口10222户、62356人。民国33年(1944),云龙县总面积8310平方千米,人口10269户、66969人。民国37年(1948),云龙县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大理县);民国38年(1949),改属云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49-1962年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13日,在师里七登村成立云龙县人民政府。1949年底,全县总面积4934平方千米。1950年属大理专区。同年1月1日云龙县人民政府移驻县城石门。同月改乡为区,下设行政村,建立11个区委、区政府、72个村政府。

 

1950年行政区划简表(共76村)

第一区 金麦、宝丰、北星、勋南、玉屏、松鹤、黄龙、崇峰、龙泉、石门、复兴、山西、新山、民胜、自衙、河西、酸坪

第二区 天池、果郎、杏林、崇文、清文、海沧、丰华、新罗、新松、长新、包罗、水香、开化

第三区 顺荡、云顶、松水、白石、双龙、中和、三合、哨上、水兴、七登、麦园、麻地场、炼登、师井、汤邓、天登、丰胜

第四区 金和、鲁庄、水井、丹梯、汤邓、汤涧、下坞、旧州、科立、松坪、表村、老末、云西、中和、银坡、崇仁、荣华、崇西

第五区 仁山、仁里、仁德、仁寿、仁和、仁贵、仁爱、仁水、仁盛、仁荣、仁华

 

1951年2月19日,大理专员公署批准,将云龙县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树、立庄登等18个小村划归洱源县。1952年5月,永平县属瓦草河村(40户、180人,耕地318亩)划归云龙县。

1954年6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在今怒江州地区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根据怒江工委建议,于1955年3月28日将云龙县所属第五区漕涧(全区辖15个乡、镇,人口5301 户、25305人)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所属的泸水县。同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通知将漕涧地区归回云龙。

1956年5月,将第一区所属河东乡的芷打拉、皮匠房、庄房、三星厂、白荞地、撤哥密、罗里密、铁匠房、董家村等9个自然村,共20余平方千米划归漾濞县。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属大理州。

1958年3月撤区并乡,5个区72个乡,并为21个大乡79个管理区。10月云龙县并入永平县,原云龙县分为石门、旧州、漕涧三个联社。11月保山县所属岔花乡(共7个自然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99户、512人)划归永平县云龙片。

1960年永平县云龙片长新公社新罗地区(13个自然村,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228户、 903人)划归剑川县洱源片乔后公社。

1961年3月21日云龙、永平分县,恢复云龙县建制,原云龙县团结公社的荣禄乡划归永平县龙门公社。云龙县总面积4712平方千米,仍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区划为24个公社,下属224个大队。公社名称如下:石门、云峰、白石、长新、永和、丰胜、检槽、师井、表村、崇沧、桥街、团结、关坪、大栗树、汤涧、宝丰、南新、批江、天登、漕涧、铁厂、陆胜、三元、民建。

 

1962年9月,原24个公社并为7个区、1个镇,下属91个公社。

石门区:大栗树、南新、福利、东山、宝丰、金麦、永安、庄坪、诺邓、果郎、天池、天登、杏林、石门、象麓、和平、青松

团结区:新荣、关坪、自新、新宅、团结、河西、河南、河东

长新区:丰华、丰胜、佳局、新和、新塘、新松、长春、包罗、豆寺、水香、丰云、松炼

白石区:云头、云顶、顺荡、松水、白石、双龙、中和

检槽区:三合、清文、哨上、清朗、大功厂、文兴、炼登、师井、白羊厂、检槽

旧州区:汤邓、汤涧、新山、功果、核桃坪、旧州、下坞、金和、民主、山西、科立、早阳、表村、老末、松坪、水井、丹梯、海沧

漕涧区:仁山、铁厂、仁德、鹿山、新胜、大坪、云西、中元、银坡、荣华、崇仁、老窝、漕涧、新寨、只嘎、岔花、布麻、边江、坡脚

 

 

【以下乡镇为本站旧资料,待更新中】

 

2010年10月,将傈僳族人口聚居的诺邓镇天灯村划归表村傈僳族乡(同时更名为苗尾傈僳族乡)管辖。调整后,诺邓镇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面积、人口数据有待更新。

【概况】诺邓镇位于云龙县中部。县政府驻地。面积467平方千米,人口2.45万人(2006年)。辖石门社区和青松、和平、象麓、果郎、诺邓、杏林、永安、龙飞、天池、天灯1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石门社区。黄(连铺)金(顶)公路横贯东西、永云公路南接昆畹公路。境内有虎头山、蟠龙寺等风景名胜。

【沿革】明代为上五井(衙门设于大井)、师井两土巡检辖地。清代,分属师里、上五井里、诺里。民国元年(1912)改为东路等乡,民国3年(1914)分属第一、二区。民国18年(1929)县治由宝丰迁至石门。民国19年(1930)分属一区和三区。民国28年(1939)分属上里镇及诺里乡。1949年底改为上里分区,1951年称青云镇,翌年称新云镇。1958年改石门公社。

1962年改为石门镇(辖城镇、石门、象麓、青松、和平5个小公社)、石门区(含今宝丰乡)。1970年石门镇辖城镇居民委员会及石门、象麓、和平、青松4个生产大队。1971年,石门区改为石门公社,将石门镇象麓、和平、青松大队划归石门公社,石门镇辖城镇居民委员会、石门生产大队。1974年检槽公社哨上和石门、永安部分村寨划为龙飞大队,归石门公社。

1984年石门镇辖街道、农村2个办事处,石门公社改为石门区。1988年撤销石门区,所属象麓、和平、青松3个小乡划归石门镇,其余7个小乡合并设立果郎乡。1996年,石门镇面积83.9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青松、和平、象麓、石门、街道5个行政村;果郎乡面积316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永安、龙飞、天灯、杏林、果郎、天池、诺邓7个行政村。2005年撤销果郎乡和石门镇,设立诺邓镇。

【邮编】672700【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101:~001 121石门社区 ~201 220青松村~202 220和平村~203 122象麓村~204 122果郎村~205 220诺邓村~206 220杏林村~207 220永安村~208 220龙飞村~209 220天池村~210 220天灯村

 

2010年10月,将傈僳族人口聚居的旧州镇水井村、丹梯村划归表村傈僳族乡(同时更名为苗尾傈僳族乡)管辖;为纪念滇缅公路上的“功果桥”对抗战做出的贡献,牢记历史,弘扬云龙乃至滇西人民的抗战精神,激励民志和爱国情怀,将旧州镇更名为功果桥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功果桥镇辖11个行政村。面积、人口数据有待更新。

【概况】旧州镇位于云龙县西南部,澜沧江河谷。东连宝丰乡,南靠保山市瓦窑乡,西邻漕涧镇,北与表村乡接壤。面积529.43平方千米,人口34574人(2006年末),有汉、白、傈僳、回、苗等16个民族。辖旧州、水井、丹梯、海沧、下坞、山西、汤邓、汤涧、新山、核桃坪、金和、民主、功果13个行政村,228个村民小组,230个自然村。镇政府驻新街,海拔1440米,距县城74千米。最高海拔3656米(道人山),最低海拔1200米(媳姑坝)。澜沧江由北向南贯穿镇境72千米。有公路北通兰坪县,南接昆畹公路。景点有澜沧江风光、道人山、营坪山、抗战遗址功果桥、桥街飞龙桥望江楼、土司衙门、三七和良种场衙门遗址、董善庆墓等。

【沿革】宋代(大理)为“云龙赕”治所在地。元明两代,该地为云龙治所,历时700多年,故名“旧州”。清代,今旧州地区分为云、松、汤三里。民国元年(1912)改为云江乡(含今表村地区)。民国3年(1914)改为第三区。民国19年(1930)改为第四区。民国28年(1939)复改为云江乡。1949年底改为云江分区。1953年改为第四区。1958年为旧州联社。1962年改为区,1970年改为公社,1974年旧州公社中划出5个大队成立表村公社,1984年旧州公社改为区,1988年旧州区改为乡。1996年,面积529.4平方千米,人口3.2万人,辖旧州、水井、海沧、丹梯、下坞、山西、汤邓、汤涧、新山、核桃坪、金和、民主、功果13个行政村。2000年旧州乡撤乡设镇。

【邮编】672708【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102:~201 121旧州村~202 220水井村~203 220丹梯村~204 220海沧村~205 122下坞村~206 220山西村~207 220汤邓村~208 220汤涧村~209 220新山村~210 220核桃坪村~211 220金和村~212 220民主村~213 220功果村

 

【概况】漕涧镇位于云龙县西南部,处怒江与澜沧江之间。面积525平方千米,人口3.48万人(2006年)。辖漕涧、仁德、仁山、陆山、大坪、新胜、铁厂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漕涧村,距县城35千米。瓦贡公路纵贯镇境。景点有下澡塘温泉瀑布。

【沿革】漕涧,古称“早竹”村。明洪武十五年(1382)在今仁山村设漕涧土千总。清初改为荣里(又称永定里)。民国初改为第四区,并设立县佐(民国21年裁撤)。民国19年(1930)改为第五区。民国28年(1939)改为永丰乡。1949年底改为漕涧区。1951年为第四区,1953年改第五区,1955年3月划归泸水县当年11月仍归回云龙。1958年改为漕涧公社。1961年分为漕涧、铁厂、陆胜、三元、民建5个小公社,翌年复改为漕涧区,下辖19个小公社。1970年改为漕涧公社。1974年划出6个大队成立老窝公社,翌年又划出5个大队成立布麻公社(后改称民建公社)。1984年漕涧公社改为区,1988年改建为镇。1996年,面积393.6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漕涧、新胜、仁山、仁德、大坪、鹿山、铁厂7个行政村。

【邮编】672711【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103:~201 121漕涧村~202 122仁德村~203 122仁山村~204 220陆山村~205 220大坪村~206 220新胜村~207 220铁厂村

 

【概况】白石镇位于云龙县北部。面积322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2006年)。辖中村、云头、云顶、顺荡、松水、白石、双龙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中和村,距县城34千米。黄金公路过境。

【沿革】明代为顺荡井土巡检所辖。清代为顺里。民国3年(1914年)属第二区,民国19年(1930年)属第三区,民国28年(1939年)改为顺里乡。1949年11月改为顺里分区。1950年仍属第三区。1951年属第二区,1958年分为白石、云丰两个公社,1962年并为白石区,1970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改为区,1988年改为乡。1996年,面积321.5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云顶、云头、顺荡、松水、中和、白石、双龙7个行政村。2001年9月,白石乡撤乡设镇。

【邮编】672702【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104:~201 121中和村~202 220云头村~203 220云顶村~204 220顺荡村~205 220松水村~206 220白石村~207 220双龙村

 

【概况】宝丰乡位于云龙县南部,沘江下游河谷。东与关坪、团结毗邻,南与永平接壤,西与旧州相连,北靠诺邓镇。面积474.74平方千米,人口17914人(2005年末),其中其中非农1044人;白族13067人,汉族3381人,阿昌50人,傈僳314人,傣族827人,彝族205人。辖宝丰、大栗树、南新、福利、东山、庄坪、金麦7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小组。乡政府驻宝丰村,距县城11千米。最高海拨3296米,最低海拔1239米,永云公路纵贯乡境。

【沿革】宝丰旧名雒马井(也称禄里)、金泉井。明初盐井开采,因井设治。明崇祯二年(1629)云龙州治从旧州三七村迁至此,至民国18年(1929)一直为云龙州(县)治所在地。民国元年(1912)为城厢。民国3年(1914)属第一区。民国19年(1930)为第二区治所,称宝丰镇。民国28年(1939)改为雒里乡(也称禄勋乡)。1949年改为禄勋区。1950年为第一区治所。1958年为宝丰公社。1962年改属石门区。1971年从石门公社划出,成立比江公社,1982年更名为宝丰公社,1984年改为宝丰区,1988年改乡。1996年,面积474.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金麦、庆坪、宝丰、福利、东山、南新、大栗树7个行政村。

【邮编】672706【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201:~201 210宝丰村~202 220大栗树村~203 220南新村~204 220福利村~205 220东山村~206 220庄坪村~207 220金麦村

 

【概况】关坪乡位于云龙县东部。面积268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2006年)。辖关坪、胜利、高明、新荣、自新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关坪村,距县城14千米。黄金公路穿乡境。

【沿革】民国三年(1914)属云龙县第一区,民国19年(1930)属第二区,民国28年(1939)属福里乡,1949年属金莲分区。1951年属第一区,1958年属团结公社,1962年属团结区,1970年属团结公社,1984年属团结区。1988年6月10日,云南省政府批准设立关坪乡,辖原团结区所属的新荣、关坪、胜利、高明,自新5个乡的行政区域,总面积268.14平方千米,设5个村公所,61个村民委员会,138个生产合作社。1996年,面积268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辖关坪、自新、新荣、高明、胜利5个行政村。

【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202:~201 210关坪村~202 220胜利村~203 220高明村~204 220新荣村~205 220自新村

【概况】团结彝族乡位于云龙县东南部。面积302平方千米,人口1.02万人(2006年)。辖团结、新宅、河南、河东、丰收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施家,距县城21千米。黄金公路穿乡境。

【沿革】明洪武年为箭杆场,清康熙二年(1663)改属云龙州,称箭杆里。民国三年(1914)属云龙县第一区。民国19年(1930)属第二区。民国28年(1939)改为福里乡。1949年改为金莲分区。1951年为第一区,1958年改为团结公社。1962年改为区,下属8个小公社。1970年改为团结公社,下属12个大队。1984年改为团结区,下属10个小乡,其中有5个彝族乡。1988年6月撤销团结区设立团结彝族乡和关坪乡;团结彝族乡辖原团结区所属新宅、团结、河东、河南、丰收五个小乡的行政区域。1996年,面积301.9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辖团结、新宅、河南、河东、丰收5个行政村。

【邮编】672705【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203:~201 210团结村~202 220新宅村~203 220河南村~204 220河东村~205 220丰收村

 

【概况】长新乡位于云龙县东部偏北。面积464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2006年)。辖长春、丰华、丰胜、佳局、松炼、丰云、新松、豆寺、包罗、新塘、永香、新和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长春坡,距县城22千米。黄金公路贯乡境。

【沿革】明代为十二关土巡检辖地。清代改为关里。民国3年(1914)属第二区(区治诺邓)。民国19年(1930)改属第三区(区治诺邓)。民国28年(1939)改为关里乡。1949年底改为永和分区。1950年属第二区,1958年改为长新公社,1962年改为区,1970年改为公社,1984年改为区。1988年改为乡。1996年,面积463.6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新和、新塘、永香、包罗、长春、豆寺、松炼、佳局、新松、丰胜、丰华、丰云12个行政村。

【邮编】672701【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204:~201 210长春村~202 220丰华村~203 220丰胜村~204 220佳局村~205 220松炼村~206 220丰云村~207 220新松村~208 220豆寺村~209 220包罗村~210 220新塘村~211 220永香村~212 220新和村

 

【概况】检槽乡位于云龙县北部。面积414.77平方千米,人口15806人(2006年末),其中农业人口14986人。有白、傈僳、彝、汉等民族。辖检槽、哨上、清朗、清文、三合、文兴、大功厂、师井、炼登9个行政村,156个村民小组,139个自然村。乡政府驻检槽村,距县城29千米。

境内最高海拔3639米,最低海拔1906米。森林覆盖率74%,矿产资源有银、铜、盐、汞等。有公路南接黄金公路。旅游资源有河口温泉、龙马山、天子山、清水河河谷风光,山地农耕文化及民居,古盐井、古矿厂,“耳子(哑巴)”、歌、舞狮等。

【沿革】明代检槽地区为师井土巡检辖区。清代为师里。民国3年(1914)属第二区(区治在诺邓)。1949年改为师里分区。1951年与白石地区合为第三区。1961年分为师井、检槽两个公社,1962年合为检槽区,1970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改为检槽区,1988年改为乡。1996年,面积414.7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炼登、大工厂、师井、文兴、三合、清朗、检槽、清文、哨上9个行政村。

【邮编】672703【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205:~201 210检槽村~202 220哨上村~203 220清朗村~204 220清文村~205 220三合村~206 220文兴村~207 220大工厂村~208 220师井村~209 220炼登村

 

2010年10月,将傈僳族人口聚居的诺邓镇天灯村和旧州镇水井村、丹梯村划归表村傈僳族乡管辖,表村傈僳族乡傈僳族人口由原来的2990人增至6442人。因澜沧江水电站淹没,将表村傈僳族乡政府驻地由庙江坝迁移至苗尾,并更名为苗尾傈僳族乡,依托苗尾水电开发,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调整后,苗尾傈僳族乡辖8个行政村。面积、人口数据有待更新。

【概况】表村傈僳族乡位于云龙县西北部,处澜沧江河谷。面积418平方千米,人口0.84万人(2006年)。辖表村、茂盛、科立、松坪、早阳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表村村,距县城33千米。六(库)兰(坪)公路过境,有钢索吊桥通江东岸。

【沿革】清代,为归化里(贪今避扛州六库、老窝地)。民国3年(1914)属第三区(区治旧州)。民国19年(1930)属第四区(区治旧州),称表村镇。民国28年(1939)改为归里乡。1949年底改为云庆区。1953年仍归第四区(区治旧州)。1958年建表村公社,下设6个管理区。1962年9月复划归旧州区。1974年由旧州公社中划出5个大队成立表村公社。1984年改为区,并将老末改名为茂盛。1988年改为表村傈僳族乡。1996年,面积355.7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表村、茂盛、松坪、科立、早阳5个行政村。

【邮编】672709【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206:~201 210表村村~202 220茂盛村~203 220科立村~204 220松坪村~205 220早阳村

 

【概况】民建乡位于云龙县西南部,处怒江峡谷东岸。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0.92万人(2006年)。辖布麻、坡脚、只嘎、岔花、边江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太坪子,距县城45千米。有公路接瓦贡公路。

【沿革】明代,为漕涧土千总所辖。清代属荣里(今漕涧)。民国初属第四区,民国19年(1930)属第五区,民国28年(1939)为第五区下辖的永华乡。建国初分为民族、建设2乡,仍属第五区,1958年两乡合并改为民建公社,属漕涧联社。1962年并入漕涧区,1975年从漕涧公社中划出布麻、只嘎、边江、岔花、坡脚大队成立布麻公社,1982年10月26日更名为民建公社。1984年改为民建区,1988年改为乡。1996年,面积214.7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边江、岔花、只嘎、布麻、坡脚5个行政村。

【邮编】672713【2010年代码和城乡分类】532929207:~201 210布麻村~202 220坡脚村~203 220只嘎村~204 220岔花村~205 220边江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