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30825 [区号]0879 [拼音]Zhènyuán Yízú Hānízú Lāhù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66500 [英文]Zhenyuan Yi, Hani and Lahu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普洱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普洱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21′-101°31′、北纬23°34′-34°22′。东靠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东南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毗邻,西隔澜沧江与临沧市临翔区相望,南连景谷彝族傣族自治县,北与景东彝族自治县、双柏县接壤。全县总面积4148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22万人。其中:男性9.19万人;城镇人口6.97万人,城镇化率40.48%。全县户籍人口69394户211542人。其中:城镇人口21188人;男性人口111971人;少数民族人口123186人,占总人口的58.23%。
政区划分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辖8个镇、1个乡: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者东镇、九甲镇、振太镇、古城镇、和平镇、田坝乡。县政府驻恩乐镇。
名胜古迹 镇沅千家寨风景名胜区(省级),#茶马古道[哀牢山茶马古道、广恩桥遗址、小水井梁子通行关卡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名由来 因沅江而得名,取威镇沅江之意。一说,镇沅为傣语“正也”转音,意为“粮仓小城”。
历史沿革 西汉属哀牢,东汉至三国蜀汉隶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为濮部。唐南诏时为银生节度属柳追和城地。宋大理国属威楚府,大理国后期属蒙舍镇统领。元中统三年(1262),属威楚万户;至元十二年(1275)置开南州,属威楚路;至顺二年(1331)析开南州境置远干州,属景东军民府。明洪武年间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置镇沅直隶州,属云南布政司。永乐四年(1406),改为镇沅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十年(1412)于禄平寨置禄谷寨长官司,属镇沅府。
清初袭明制,称镇沅土府,辖禄谷长官司,属云南省。雍正五年(1727),镇沅土府改土归流,为镇沅府;裁禄谷长官司,并裁省属者乐甸长官司,置恩乐县属镇沅府。雍正八年(1730)7月,镇沅府属迤东道。雍正十三年(1735)10月,降威远直隶厅为散厅属之,析府属之坝朗、坝木、坝痴等三寨地入元江府。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镇沅府属迤南道。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降为直隶州,析威远厅属普洱府,镇沅直隶州属迤南道。道光二十年(1840)6月,改直隶州为直隶厅,裁恩乐县,徙厅治于旧恩乐县址,属迤南道。
民国2年(1913)4月,镇源直隶厅改为镇源县,隶迤南道;同年,迤南道改为滇南道。民国3年(1914),滇南道改为普洱道,镇源县属之。民国18年(1929),废道后直属于省。民国21年(1932)4月,镇源县属云南第十二政务视察区。民国23年(1934)4月,镇源县属第十五政务视察区,民国27年(1938)9月,镇沅县属第十政务视察区;民国30年(1941)6月15日,镇源县属云南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1年(1942)7月,镇源县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5年(1946)10月,镇源县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新平县)。
1949年8月,镇源县解放;9月10日,成立镇源县临时人民政府筹备处。10月16日,成立镇源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3月,经思普地委批准,正式成立镇沅县人民政府,隶属宁洱专区。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镇沅县属普洱专区。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镇沅县属思茅专区。1959年1月,镇沅县新抚公社(面积968平方千米)划归墨江县。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镇沅县,将原镇沅县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景谷、景东、墨江、新平4县(1958年12月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镇沅县,以合并于景谷、景东2个县的原镇沅县其行政区域为镇沅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3月1日复置)。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镇沅县属思茅地区。
1990年2月3日,民政部【民行批24号】批复:撤销镇沅县,设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以原镇沅县的行政区域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93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按板镇迁至恩乐镇。1998年2月28日,县级机关正式迁至恩乐镇。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3号):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镇沅县属地级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镇沅县属地级普洱市。
1996年,全县辖2个镇、9个乡:按板镇、恩乐镇、里崴乡、者东乡、九甲乡、和平乡、田坝乡、古城乡、振太乡、勐大乡、三章田乡。县政府驻按板镇。
2001年,勐大乡撤乡设镇(2002年实施)。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8个乡: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田坝乡、古城乡、里崴乡、振太乡、和平乡、三章田乡、九甲乡、者东乡。
2003年末,全县辖恩乐、按板、勐大3个镇和振太、里崴、田坝、古城、三章田、九甲、者东、和平8个乡,109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20.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万人,占总人口的10.23%;少数民族人口1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1.8%;人口密度49.39人/平方千米。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三章田乡和者东乡,设立者东镇,新设立的者东镇管辖原者东乡和三章田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者东乡者东村委会文奴村;撤销里崴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大镇,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4个镇、5个乡: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者东镇、田坝乡、古城乡、九甲乡、振太乡、和平乡。共有2个居委会、109个行政村。
2011年7月18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九甲乡,设立九甲镇。2012年12月28日,省政府(云政复〔2012〕86号)批复同意撤销振太乡、古城乡、和平乡,设立振太镇、古城镇、和平镇。至此,全县辖8个镇、1个乡:恩乐镇、按板镇、勐大镇、者东镇、九甲镇、古城镇、振太镇、和平镇、田坝乡。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22万人。其中:男性9.19万人;城镇人口6.97万人,城镇化率40.48%。全县户籍人口69394户211542人。其中:城镇人口21188人;男性人口111971人;少数民族人口123186人,占总人口的58.23%。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5万人。其中:男性9.2万人;城镇人口6.93万人,城镇化率39.62%。全县户籍总人口69573户212141人。其中:城镇人口21118人;男性人口112297人;少数民族人口123101人,占总人口的58.03%。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7.6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9万人,城镇化率39.04%。全县户籍总人口69840户212712人,其中:城镇人口21197人,乡村人口191515人;男性人口112686人。少数民族人口123086人,占总人口的57.87%。
202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70140户213081人,其中:城镇人口21293人,乡村人口191788人;男性人口112982人。少数民族人口122779人,占总人口的57.62%。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7950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0033人,占总人口的55.73%;城镇人口68445人,占总人口的38.13%。人口分布:恩乐镇41954人,勐大镇31321人,振太镇26566人,者东镇24381人,按板镇15571人,古城镇11337人,九甲镇11944人,和平镇10356人,田坝乡6073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71804户213816人,其中:男性人口113321人;少数民族人口122698人,占总人口的57.38%。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08606人,其中:恩乐镇33448人,按板镇20810人,勐大镇41343人,者东镇29041人,田坝乡8601人,古城乡14720人,九甲乡15579人,振太乡33085人,和平乡11979人。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0.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9万人,占总人口的10.23%;少数民族人口10.58万人,占总人口的51.8%;人口密度49.39人/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05709人,其中:恩乐镇26010人,按板镇21046人,田坝乡11969人,古城乡14447人,勐大乡27121人,里崴乡13830人,振太乡34893人,三章田乡10699人,九甲乡15805人,者东乡17923人,和平乡11966人。
(以下为本站旧资料,有待更新)
恩乐镇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中部,哀牢山与无量山的天然分界线把边江上游的恩乐河段两岸,海拔1080米。素有桃花城之美谥,东接者东镇、东南邻墨江县团田乡,南连古城乡,西毗按板镇和勐大镇,北界景东县文井镇。面积501.1平方千米,人口2.48万人(2006年)。辖城关1个社区,恩乐、团结、民江、勤劳、五一、文旧、玻烈、大平掌、复兴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恩乐街。主干道弥宁、恩水公路过境。
【沿革】明朝永乐元年(1403)恩乐为者乐甸长官司地,先后设过长官、册、厅、府、县。1958年设恩乐公社,1959年划归景东县,1961年归回镇沅县设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设区,1987年改镇。1996年,面积501.1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镇改府驻恩乐街,辖恩乐、复兴、五一、勤劳、民江、团结、大平掌、文旧、玻烈9个行政村。1998年,县驻地由按板镇正式迁至恩乐镇。约2004年末,全镇户籍人口24787人(其中农业人口14096人),总面积501.1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8个村民小组。
【邮编】666503【2008年代码】530825101:~001城关社区 ~201恩乐村 ~202团结村 ~203民江村 ~204勤劳村 ~205五一村 ~206文旧村 ~207玻烈村 ~208大平掌村 ~209复兴村【2006年代码】530825101:~001城关社区 ~201恩乐村 ~202团结村 ~203民江村 ~204勤劳村 ~205五一村 ~206文旧村 ~207玻烈村 ~208大平掌村 ~209复兴村
按板镇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南部,东经100°42′-101°02′、北纬23°45′-23°56′之间。东邻恩乐镇、古城乡,西接振太乡,南与田坝乡和景谷县凤山乡接壤,北靠勐大镇。面积445.7平方千米,人口1.95万人(2006年)。辖按板1个社区,红星、文腊、杏城、宣河、联盟、磨庆、安康、玉河、那布、罗家、文立、文牍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环城路,距县城60千米。弥宁公路及通往各乡(镇)公路纵横交错。
【沿革】1949年于按板井成立镇沅县临时人民政府,同时设按板镇,1966年改名红卫镇,1981年复名按板镇(大队级),1984年升为乡级镇,1987年杏城区与按板镇合并仍名按板镇。1996年,面积450.6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文立、文独、罗家、那布、河、安康、磨庆、红星、文腊、杏城、按板、宣河、联盟13个行政村。1998年,县驻地由按板镇正式迁至恩乐镇。约2004年末,全镇总人口21423人,其中农业人口16886人,非农业人口4537人,辖按板社区以及红星、文腊、杏城、宣河、联盟、磨庆、安康、玉河、那布、罗家、文牍、文立12个行政村,166个村(居)民小组。
【邮编】666500【2008年代码】530825102:~001按板社区 ~201红星村 ~202文腊村 ~203杏城村 ~204宣河村 ~205联盟村 ~206磨庆村 ~207安康村 ~208玉河村 ~209那布村 ~210罗家村 ~211文立村 ~212文牍村【2006年代码】530825102:~001按板社区 ~201红星村 ~202文腊村 ~203杏城村 ~204宣河村 ~205联盟村 ~206磨庆村 ~207安康村 ~208玉河村 ~209那布村 ~210罗家村 ~211文立村 ~212文牍村
2006年,撤销里崴乡,并入勐大镇。勐大镇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部。面积869平方千米,人口4.10万人(2006年)。辖勐统、平和、桂花甲、英德、文开、文来、文雷、南康、库达、平掌、大井、文蒙、仰里、文况、那敦、新街、大山、平地、文卜、马台、白水、半坡、西山、文夺2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勐统街。境内建有松山烈士纪念碑。
【邮编】666507【2008年代码】530825103:~201勐统村 ~202平和村 ~203桂花甲村 ~204英德村 ~205文开村 ~206文来村 ~207文雷村 ~208南康村 ~209库达村 ~210平掌村 ~211大井村 ~212文蒙村 ~213仰里村 ~214文况村 ~215那敦村 ~216新街村 ~217大山村 ~218平地村 ~219文卜村 ~220马台村 ~221白水村 ~222半坡村 ~223西山村 ~224文夺村【2006年代码】530825103:~201勐统村 ~202平和村 ~203桂花甲村 ~204英德村 ~205文开村 ~206文来村 ~207文雷村 ~208南康村 ~209库达村 ~210平掌村 ~211大井村 ~212文蒙村 ~213仰里村 ~214文况村 ~215那敦村 ~216新街村 ~217大山村 ~218平地村 ~219文卜村 ~220马台村 ~221白水村 ~222半坡村 ~223西山村 ~224文夺村
【原勐大镇】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部,东经100°39′-100°56′、北纬23°54′-24°08′。东与恩乐镇和景东县者后乡交界,南与按板镇接壤,西与振太乡毗邻,北与里崴乡相连。面积522平方千米,是镇沅第一大镇。辖15个村,2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485人(约2004年末),主要有汉、彝、回、哈尼、傈傈等民族。镇政府驻地勐统街,海拔1180米,距县城57千米。 原属景东县。1958年1月划归镇沅县,为勐大区,同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为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522平方千米,人口2.76万人,乡政府驻勐统街,辖勐统、文雷、平和、桂花甲、英德、文开、文来、南康、库达、仰里、平掌、大井、文蒙、文况、那敦15个行政村。2001年撤乡设镇。
【原里崴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北部,依偎无量山,濒临勐统河。北与勐大镇相连,东与景东县者后乡、文井镇接壤,西与景东县永秀乡毗邻,南与景东县景福乡接边。总面积347平方千米,辖9个行政村,131个村民小组,有3308户、14020人(约2004年末),其中集镇人口1250人。乡政府驻地新街村,距县城75千米。乡境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白水村与景东县接界的朝阳山2765米,最低海拔为文夺村河口1100米。 “里崴”源于傣语,“里”为好,“崴”为回头,“里崴”意为回头河的好地方。原属景东县,1958年1月划归镇沅县里崴区,同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为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347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乡政府驻里崴街,辖新街、大山、文卜、半坡、西山、文夺、白水、马台、平地9个行政村。
2006年,撤销三章田乡和者东乡,设立者东镇。者东镇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部。面积575.9平方千米,人口2.28万人(2006年)。辖新文、新庄、新光、者铁、新村、东洒、邦海、学堂、者东、者整、马邓、麦地、凹龙、木厂、樟盆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者东村文奴。是全国拉祜族支系“苦聪人”聚集最多的乡镇之一。所产马邓茶是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邮编】666505【2008年代码】530825104:~201者东村 ~202新庄村 ~203新光村 ~204者铁村 ~205新村村 ~206东洒村 ~207邦海村 ~208学堂村 ~209新文村 ~210者整村 ~211马邓村 ~212麦地村 ~213凹龙村 ~214木厂村 ~215樟盆村【2006年代码】530825104:~201新文村 ~202新庄村 ~203新光村 ~204者铁村 ~205新村村 ~206东洒村 ~207邦海村 ~208学堂村 ~209者东村 ~210者整村 ~211马邓村 ~212麦地村 ~213凹龙村 ~214木厂村 ~215樟盆村
【原者东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部,北纬23°51′42〞-24°08′21〞、东经101°14′46〞-101°27′34〞。东北隔哀牢山主峰与新平县接界,南与和平乡接壤,西北与恩乐镇、三章田乡接壤。面积348.1平方千米。辖者东、者整、马邓、学堂、麦地、凹龙、木厂、樟盆8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乡驻地海拔1780米,距县城74千米地处哀牢山西南麓、阿墨江上游者干河两岸,其中山区面积占95%,坝区占5%。有公路西接弥宁公路,南连恩水公路。 1950年设者东区,驻凹龙。1958年迁驻学堂街,同年改公社。1959年划归新平县,1962年划回镇源县复为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348.1平方千米,人口1.7万人,乡政府驻学堂街,辖者整、者东、马邓、麦地、凹龙、木厂、樟盆、学堂8个行政村。2004年末,全乡有总人口17635人,其中农业人口16964人,非农业人口671人;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07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0.9%,其中拉祜族支系的“苦聪人”5643人,占总人口的32%,占全国“苦聪人”总数的六分之一。
【原三章田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部,哀牢山西南麓的者干河畔。东南与者东乡接壤,西南与恩乐镇相连,西北与九甲乡和景东县的者后乡毗邻,东北与新平县的水塘乡接界。面积227.8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境内海拔在940—3137.6米之间。除河谷区新文和新庄的24个村民小组分布在者干河谷一带外,其余的都在高寒山区。乡政府驻地新文村,海拔1000米,距县城37.5千米。 1983年前属文龙公社(今九甲),1984年析设三章田区。1988年2月7日从九甲乡分设成立三章田乡。1996年,面积227.8平方千米,人口1万人,乡政府驻新文,辖新庄、者铁、新光、新文、东洒、帮海、新村7个行政村。2004年末,总人口10603人,其中农业人口9872人,占总人口的93%;拉祜族、彝族、哈尼族、傣族等14个少数民族人口5937人,占总人口的5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6.5人。
田坝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南部,跨东经100°55′-101°07′,北纬22°45′-23°18′。东与古城乡接壤,南与普洱县梅子乡接界,西与景谷县凤山乡相邻,北与按板镇相连。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1.27万人(2006年)。辖田坝、李家、瓦桥、岔河、胜利、三合、联合、民强8个行政村,178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田坝街,海拔1490米,距县城86千米。乡境地处无量山东南麓支系,红河与澜沧江两个水系的天然分水岭大营主峰南北两面。有公路连接弥宁公路。
【沿革】1950年设按板区,1958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为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建田坝乡。1996年,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李家、瓦桥、岔河、田坝、胜利、三合、联合、民强8个行政村。2004年末,全乡在册2830户、12788人,实有2147户、8554人,其中农业人口808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5%,彝、哈尼、拉祜、傣、回、瑶、白、壮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62%。
【邮编】666501【2008年代码】530825201:~201田坝村 ~202李家村 ~203瓦桥村 ~204岔河村 ~205胜利村 ~206三合村 ~207联合村 ~208民强村【2006年代码】530825201:~201田坝村 ~202李家村 ~203瓦桥村 ~204岔河村 ~205胜利村 ~206三合村 ~207联合村 ~208民强村
古城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南部,把边江畔。面积406.4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99%。人口1.45万人(2006年)。辖古城、京联、南京、新建、民主、文广、桂海、河西、建民9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古城。有公路西接弥宁公路,南连213国道。
【沿革】1950年属新抚区,1958年析设古城公社,1962年改为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406.4平方千米,人口1.4万人,乡政府驻田坝街,辖民主、文广、新建、南京、京联、古城、桂海、建民、河西9个行政村。约2004年末,3269户、14318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6.4%,其中哈尼族人口占4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6人。
【邮编】666502【2008年代码】530825202:~201古城村 ~202京联村 ~203南京村 ~204新建村 ~205民主村 ~206文广村 ~207桂海村 ~208河西村 ~209建民村【2006年代码】530825202:~201古城村 ~202京联村 ~203南京村 ~204新建村 ~205民主村 ~206文广村 ~207桂海村 ~208河西村 ~209建民村
九甲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北部,哀牢山西南麓。与者东镇三章田,以及景东县花山乡、双柏县锷嘉镇、新平县者笼乡相邻。面积198.5平方千米,人口1.61万人(2006年)。辖九甲、勐真、甸坑、果吉、文刚、登高、三台、和平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九甲,海拔1780米。
乡境最高点哀牢山主峰大雪锅山海拔3165.9米,最低点登高村者干河底海拔1002米。有公路与弥宁公路连接。境内有野生茶树群落333公顷,其中一株树龄达2600多年。
【沿革】1958年建文龙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为公社,1979年改名九甲公社,1984年复为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198.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九甲、三台、和平、登高、果吉、文刚、甸坑、勐真8个行政村。约2004年末,面积198.5平方千米,3746户,总人口16089人,辖8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
【邮编】666506【2008年代码】530825203:~201九甲村 ~202勐真村 ~203甸坑村 ~204果吉村 ~205文岗村 ~206登高村 ~207三台村 ~208和平村【2006年代码】530825206:~201九甲村 ~202勐真村 ~203甸坑村 ~204果吉村 ~205文刚村 ~206登高村 ~207三台村 ~208和平村
振太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部。东接景东县,南接景谷县,西临临沧市,北与云县隔江相望。面积661平方千米,人口3.59万人(2006年),有汉、彝、傣、回、蒙古、哈尼、拉祜、苗、白、满、傈僳等14种民族。辖太和、文平、文索、焕习、文东、文怕、兴隆、小寨、塘坊、沙河、文兴、文缅河、长安、秀山、邦庆、黄梨湾、台头、山街、介牌1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子马街,距县城90千米。公路东接勐大、按板,南连景谷,西至大潮山。澜沧江流经境内秀山。清代建造的难达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工程。
【沿革】1958年前属景东县,1958年1月划归镇沅县名振太区,同年改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为公社;1984年复改区,1988年置乡。1996年,面积661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文平、文索、焕习、太和、文东、文怕、兴隆、小寨、塘坊、沙河、文兴、文缅、长安、秀山、帮庆、黄梨、台头、山街、界牌19个行政村。约2004年末,全乡总面积661平方千米,总户数8957户,总人口35941人,辖19个村委会,308个村民小组。2005年1月13日,乡政府由原太和紫马街迁到紫云街头新楼办公。
【邮编】666508【2008年代码】530825204:~201太和村 ~202文平村 ~203文索村 ~204焕习村 ~205文东村 ~206文怕村 ~207兴隆村 ~208小寨村 ~209塘坊村 ~210沙河村 ~211文兴村 ~212文缅村 ~213长安村 ~214秀山村 ~215邦庆村 ~216黄梨湾村 ~217台头村 ~218山街村 ~219介牌村【2006年代码】530825204:~201太和村 ~202文平村 ~203文索村 ~204焕习村 ~205文东村 ~206文怕村 ~207兴隆村 ~208小寨村 ~209塘坊村 ~210沙河村 ~211文兴村 ~212文缅河村 ~213长安村 ~214秀山村 ~215邦庆村 ~216黄梨湾村 ~217台头村 ~218山街村 ~219介牌村
和平乡位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东部,地处哀牢山区。东与新平县相连,东南与墨江县团田乡接攘。面积217.31平方千米,人口1.20万人(2006年),有彝、哈尼、拉祜、傣、阿昌等11种少数民族。辖垭口、光山、那壮、麻洋、那洛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垭口街,距县城恩乐74千米,距省会昆明310千米。恩水公路横贯境内,有镇沅金矿。
【沿革】原属者东公社,1984年析设和平区,1987年置乡。1996年,面积217.31平方千米,人口1.14万人,乡政府驻丫口街,辖那洛、麻洋、那壮、丫口、光山5个行政村。2004年末,全乡面积231平方千米,辖麻洋、那壮、丫口、光山、那洛5个行政村,77个村民小组,有3106户、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78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4%。
【邮编】666505【2008年代码】530825205:~201丫口村 ~202光山村 ~203那壮村 ~204麻洋村 ~205那洛村【2006年代码】530825208:~201丫口村 ~202光山村 ~203那壮村 ~204麻洋村 ~205那洛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