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代码]530822 [区号]0879 [拼音]Mòjiāng Hānízú Zìzhìxiàn

[邮政编码]654800 [英文]Mojiang Hani Autonomous County

位置面积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普洱市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北部。地处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34`之间。北与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相连,东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县、绿春县接壤,南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与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隔把边江相望。全县总面积5289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县城距省会昆明231千米、距普洱市区126千米。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06万人,城镇化率为34.18%。有哈尼、汉、彝、傣、拉祜、布朗、回等民族。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12个支系中居住着卡多、碧约、毫尼、白宏、西摩洛、阿木、腊米、切弟、卡别、堕塔、爱尼11个支系。

政区划分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辖12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联珠镇、通关镇、鱼塘镇、雅邑镇、泗南江镇、坝溜镇、文武镇、景星镇、新抚镇、新安镇、团田镇、龙坝镇、孟弄彝族乡、龙潭乡、那哈乡。县政府驻联珠镇。

名胜古迹 墨江文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墨江历史悠久,曾名“恭顺”、“他郎”。因阿墨江而得名,寓意“流墨成江”(一说,江因阿木人居此而得名阿木江,后变为阿墨江)。

秦朝属西南夷地。西汉为哀牢地;东汉、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南北朝属宁州永昌郡。隋属濮部。唐南诏国属银生节度,为阿焚诸部所据。宋大理国为威楚府因远部(元江因远)和马笼部(新平漠沙)属地。元宪宗四年(1254)他郎内附,立为二千户,隶属宁州万户府。至元十三年(1276)设他郎千户所,隶属元江万户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他郎千户所为他郎寨长官司,隶属元江路,长官司署设他郎寨(今联珠镇)。明洪武十五年(1382)为他郎寨长官司,属元江府;永乐四年(1406),改他郎寨长官司为恭顺州,州治在碧朔(今碧溪乡碧朔),隶属元江军民府;弘治年间曾改隶临安府(建水县);嘉靖十二年(1533)移恭顺州治至他郎寨(今县城)。

清初袭明制,为恭顺州,属元江军民府。顺治十八年(1661),裁恭顺州入元江府。雍正十年(1732)3月,于旧恭顺州他郎寨置他郎抚彝厅,属迤东道元江府;同年,署云贵总督鄂尔泰提请准元江府通判分驻他郎。乾隆三十五年(1770),元江府降为直隶州,他郎厅不便归州管辖遂改隶迤南道普洱府,以定南、儒林二土司并隶他郎通判。嘉庆十六年(1811)3月,裁云南宾川州赤石崖巡检为普洱府他郎厅知事。道光二十九年(1849)更设他郎营汛。移新熠营驻防他郎,为普洱镇左营。光绪二十八年(1902),驻勐烈的普定左营管带改为勐烈弹压委员,文武兼辖(一说为光绪21年5月,他郎猛烈行政区添设行政委员)。

民国二年(1913)4月,迤南道更名为滇南道,他郎厅改为他郎县,县列二等,隶滇南道。民国3年(1914)6月,滇南道更名为普洱道,他郎县属普洱道。民国5年(1916)11月,他郎县更名为墨江县。民国18年(1929)11月,废普洱道,墨江县直属省;同年,成立江城县,墨江县属猛烈行政区划归江城。民国21年(1932)4月,属第12政务视察区。民国23年(1934)4月,属第15政务视察区;民国24年(1935)8月,属第6政务视察区。民国27年(1938)9月,属第8政务视察区。民国30年(1941)6月15日,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1年(1942)7月,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洱县)。民国35年(1946)10月,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新平县)。

1949年1月7日墨江县城解放,5月27日,成立“墨江县军政委员会”,8月3日墨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5月4日,墨江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宁洱专区。1951年4月2日,政务院批准: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墨江县属普洱专区。1953年3月28日,政务院批准:普洱专区更名为思茅专区,墨江县属思茅专区。1957年1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7年4月,全县实行军管,成立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26日,墨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70年,思茅专区改为思茅地区,墨江县属思茅地区。

1979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墨江县,设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同年11月28日,在县城召开了自治县成立大会。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113号):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墨江县属地级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墨江县属地级普洱市。

清代他郎厅辖三里零半甲,三里即定南里、德化里、善政里,半甲为儒林里。儒林里为今玖联镇及联合、碧溪乡一带,定南里为今新安、孟弄、景星、双龙乡一带,德化里为今雅邑、龙坝乡一带,善政里为今鱼塘、龙潭、文武、坝溜、那哈、泗南江乡一带。

民国初期,墨江县行政区划为一城区六乡及一行政区,即城中区、德化乡、定南乡、德溥乡、善政乡、善化乡、永安乡及猛烈行政区(江城县北部地区)。德化乡辖碧朔、小猛连、南北、水癸、坤勇、须立、赖蚌、曼婆、杩木9村。定南乡辖白土、那罕、邦轰、布奄、大猛连、宿南、谷麻7村。德溥乡辖土地塘街、南阳、路思、班丫房、岩子脚5村。善政乡辖奄巴、石头寨、雅邑、南温4村。善化乡辖石头、柯马、龙潭、秉礼、花山5村。永安乡辖骂尼、老李寨、猪街、丫迷、三楞、联珠、扭龙山、丫竜、羊八寨、西歧10村。

民国18年(1929),成立江城县,墨江县属猛烈行政区划归江城县。民国21年(1932),墨江、江城两县官绅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划界争执,划李仙江以南地区归江城县;同年,推行地方自治,墨江县共设7区(7区均以序数命名),下设71乡8镇,530闾、2065邻。

民国27年(1938),废闾邻改保甲,全县仍设7区,原71乡8镇缩编为9乡5镇,下设105保、1038甲。第一区辖联珠镇及义勇乡,第二区辖碧溪镇及卧龙乡,第三区辖定南乡、白鹤乡,第四区辖景星镇及庆云乡,第五区辖青云镇及新化乡,第六区辖复兴镇及广丰乡,第七区辖雅邑乡、龙坝乡。

民国28年(1939)2月8日,云南省民政厅批准:将墨江县插入元江的哈角、岔洞两村划归元江县,将元江县插入墨江的哥兰大田划归墨江县。同年,废区而扩大乡镇,重编保甲。全县设白连、涟漪、回龙、龙潭、坝溜、雅邑、龙坝7乡及联珠、碧溪、景星3镇,下设102保, 932甲。

民国34年(1945),墨江县总面积为4862平方千米。民国37年(1948)调整保甲数为79保,493甲,保持至1949年1月结束。

1949年在乡镇开展民主建政工作,以原联珠镇行政区域组建联珠区,以原碧溪镇行政区域组建碧溪区,以原景星镇和回龙乡行政区域组建景回区,以原白连乡、涟漪乡、龙潭乡、雅邑乡、坝溜乡、龙坝乡行政区域各组建白连区、涟漪区、龙潭区、雅邑区、坝溜区、龙坝区。至1950年5月全县共组建成9个区,91个行政村,4个行政街。1954年4月25日,将墨江县坝溜区下七乡:老白、三楞、玛玉、土堆、莫洛、东乡、卧龙,面积370.5平方千米,人口12226人,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1956年撤联珠区设玖联镇,全县设8区1镇,8个区下辖90个乡,玖联镇下辖2个街区。

1958年3月,普洱县通关区(面积361平方千米)划归墨江县。年底全县共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9个及1个镇、40个管理区、149个大队,镇下设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59年1月,镇沅县新抚公社(面积968平方千米)划归墨江县。全县有10个公社1个镇,170个管理区、2个居民委员会。1960年5月,调整人民公社体制规模,将原来全县10个公社、1个镇、170个管理区调整为10个区、1个镇、159个小公社。1961年改公社为区,原管理区改为小公社。1962年4月又改区为公社,下仍设小公社。1962年11月再次改公社为区。这段时期名称频繁更换,但行政区划却无多大变化。

1966年6月,全县原10个区、1个镇调整为16个公社、1个镇、164个生产大队、1864个生产小队。将原新抚区划为新抚、团田2个公社,龙潭区划为鱼塘、龙潭、文武3个公社,白连区划为新安、孟弄2个公社,另增设联合、那哈公社。1983年底,全县共16个公社1个镇、164个大队、2个居民委员会。1984年初全县区乡改制,原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乡,并新增忠爱桥、泗南江两个区。全县共18区、1镇(区级),166个乡和乡级镇,其中少数民族乡24个。

1987年2月23日,经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红河州红河县垤玛、三村两个区所辖12个乡、131个自然村、157个合作社、4357户、24238人、面积363.8平方千米,与思茅地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龙坝、那哈两个区所辖14个乡、177个自然村、4706户、33589人、面积456平方千米合并成立黑树林特区,为副县级建制,设立中共黑树林特区工委和黑树林特区办事处,由墨江代管。1988年5月,黑树林特区撤销,垤玛、三村两个区仍划回红河县。

1988年底,改区、乡、镇制为乡(镇)、村公所(办事所)制。原来的区改为乡、乡改为村。体改后,全县共设19个乡(镇)、168个村公所(办事处)、2046个村民委员会。

1996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辖2个镇、17个乡:玖联镇、通关镇、联合乡、团田乡、碧溪乡、新安乡、新抚乡、孟弄彝族乡、景星乡、双龙乡、忠爱桥乡、雅邑乡、龙潭乡、鱼塘彝族乡、文武乡、龙坝乡、那哈乡、泗南江乡、坝溜乡。县政府驻玖联镇。

1998年4月18日,省政府(云政复〔1998〕26号)批复同意撤销联合乡、玖联镇,合并设立联珠镇(注:墨江政府网介绍联珠镇于1997年1月8日举行挂牌仪式)。至此,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辖2个镇、1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联珠镇、通关镇、坝溜乡、新安乡、新抚乡、泗南江乡、景星乡、雅邑乡、龙潭乡、文武乡、双龙乡、忠爱桥乡、碧溪乡、团田乡、那哈乡、龙坝乡、孟弄彝族乡、鱼塘彝族乡。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碧溪乡、双龙乡和忠爱桥乡,将原碧溪乡、双龙乡所辖行政区域并入联珠镇,将原忠爱桥乡所辖丙蚌、回龙、民兴3个村委会划归通关镇管辖,所辖曼平、曼嘎、新联3个村委会划归联珠镇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联珠镇管辖原联珠镇、碧溪乡、双龙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忠爱桥乡的曼平、曼嘎、新联3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13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联珠镇、通关镇、新安乡、孟弄彝族乡、团田乡、新抚乡、景星乡、鱼塘彝族乡、龙潭乡、文武乡、坝溜乡、泗南江乡、那哈乡、雅邑乡、龙坝乡。共有4个居委会、16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联珠镇。

2012年12月21日,省政府(云政复〔2012〕84号)批复同意撤销鱼塘彝族乡,设立鱼塘镇。12月28日,省政府(云政复〔2012〕87号)批复同意撤销雅邑乡、泗南江乡、坝溜乡、文武乡、景星乡、新抚乡、新安乡、团田乡、龙坝乡,设立雅邑镇、泗南江镇、坝溜镇、文武镇、景星镇、新抚镇、新安镇、团田镇、龙坝镇。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联珠镇、通关镇、龙坝镇、新安镇、团田镇、新抚镇、景星镇、鱼塘镇、文武镇、坝溜镇、泗南江镇、雅邑镇、孟弄彝族乡、龙潭乡、那哈乡。县政府驻联珠镇。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06万人,城镇化率为34.18%。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50万人,城镇化率为33.16%。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66万人,城镇化率为32.75%。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常住人口281554人,其中:联珠镇96313人,通关镇21775人,龙坝镇17673人,新安镇12737人,团田镇12071人,新抚镇13194人,景星镇13403人,鱼塘镇9636人,文武镇13504人,坝溜镇15096人,泗南江镇13976人,雅邑镇15627人,孟弄彝族乡8951人,龙潭乡7257人,那哈乡1034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60507人,其中:联珠镇91879人,通关镇29561人,龙坝乡22286人,新安乡18026人,孟弄彝族乡12171人,团田乡15712人,新抚乡19379人,景星乡22201人,鱼塘彝族乡15950人,龙潭乡13019人,文武乡21354人,坝溜乡20474人,泗南江乡21870人,那哈乡15345人,雅邑乡21280人。

2000年末,全县总人口35.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3万人,非农业人口2.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5.49万人,占总人口的72.77%。其中哈尼族人口20.62万人,占总人口的58.86%。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常住人口355364人,其中:联珠镇44135人,通关镇29419人,碧溪乡15838人,新安乡18081人,孟弄彝族乡12299人,团田乡14604人,新抚乡19862人,景星乡22650人,鱼塘彝族乡17652人,龙潭乡12277人,文武乡19743人,坝溜乡23252人,泗南江乡20584人,那哈乡14587人,雅邑乡18217人,龙坝乡24934人,双龙乡19619人,忠爱挢乡7611人。

1990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345026人,其中男性179258人,女性165768人;少数民族人口2515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9%。少数民族中哈尼族20355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9%,占全县总人口的58.9%。

1982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332882人。

1964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223805人。

1953年7月1日零时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墨江县人口177934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沪ICP备13003942号-1

©2001-2024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