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

[行政区划代码]530402 [邮编]653100 [区号]0877 [拼音]Hóngtǎ Qū [英文]Hongta District

位置面积 红塔区是玉溪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东连江川区,东南邻通海县,西南依峨山彝族自治县,北接昆明市晋宁区。全区总面积947.78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0.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6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79%。全区户籍人口472288人,其中城镇人口298329人。全区彝、回、白、哈尼、傣、壮等少数民族人口82249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4%。

政区划分 玉溪市红塔区辖9个街道、2个民族乡:玉兴街道、凤凰街道、玉带街道、北城街道、春和街道、李棋街道、大营街街道、研和街道、高仓街道、小石桥彝族乡、洛河彝族乡。区政府驻玉兴街道桂山路38号。

名胜古迹 文兴祥商号旧址、玉溪窑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九龙池风景名胜区(省级),玉溪市博物馆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先秦属古滇国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属益州郡地;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属益州郡俞元县地。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属益州建宁郡俞元县地。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属宁州建宁郡俞元县地。永嘉二年(308)属晋宁郡俞元县地。沿袭至南朝梁。北朝周属南宁州。隋时置南宁州总管府西爨地。唐初属剑南道姚州;肃宗上元元年(760),南诏(国)以澄江为河阳郡,属拓东节度辖地,今红塔区为河阳郡下辖温富州。宋大理国时属善阐府温富州。

元初置温富千户;另有原大理部傍(驻普具笼城)、普舍部(驻普札笼城)改置部傍、普舍二千户,均属罗伽万户;原大理步雄部改置百户。至元十三年(1275),温富千户改置新兴州,属中路。同年置休纳县为倚郭(后并入新兴州);步雄百户改置研和县;普舍千户改置普舍县,治普札龙城。普舍县、研和县均属新兴州。至元十六年(1279),新兴州改属澂江路。明为新兴州,属澂江府。洪武十三年(1382),普舍县、研和县并入新兴州。清初沿明制,为新兴州,属澂江府。雍正八年(1730)七月,澂江府属迤东道。民国2年(1913)4月,改新兴州为新兴县,属滇中道。民国3年(1914)1月,因新兴县与广东肇庆的新兴县同名,改名为休纳县。民国5年(1916)11月,更名为玉溪县。民国18年(1929),废道直属省。

1950年1月1日成立玉溪县人民政府,为玉溪专区驻地。1956年,将晋宁县后河村17.1平方千米划归玉溪县。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江川县,将原江川县的行政区域并归玉溪县(1958年10月1日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江川县,以合并于玉溪县的原江川县行政区域为江川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11月分置)。1964年10月6日及1966年,先后将时属晋宁县双河公社的老鹳箐、法寨两个村共34.2平方千米划入玉溪县。1970年玉溪专区改为玉溪地区,玉溪县为地区驻地。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83)国函字189号)批复同意撤销玉溪县,设立玉溪市(县级)。以玉溪县的行政区域为玉溪市的行政区域。

1984年,玉溪市(县级)辖9区和1办事处,共设69乡3镇4个居委会和1个农委会。

1996年,玉溪市(县级)辖7个镇、2个民族乡:州城镇、北城镇、春和镇、李棋镇、大营街镇、研和镇、高仓镇、小石桥彝族乡、洛河彝族乡。市政府驻州城镇。

1997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08号):(1)撤销玉溪地区和县级玉溪市,设立地级玉溪市。(2)玉溪市设立红塔区,以原玉溪市的行政区域为红塔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红塔路。1998年3月15日正式撤市设区。

1998年10月9日,省政府(云政复〔1998〕85号)批复同意撤销红塔区州城镇,设立玉兴路、凤凰路、彩虹路3个街道办事处。

2000年末,红塔区辖玉兴路、玉带路、凤凰路3个街道和北城、大营街、研和、李棋、春和、高仓6个镇及洛河、小石桥2个乡,12个居委会、64个村委会。

2003年末,红塔区辖玉兴路、玉带路、凤凰路3个街道和北城、大营街、研和、李棋、春和、高仓6个镇及洛河、小石桥2个乡,17个居委会(其中15个社区)、63个村委会、1个农村办事处,220个居民小组,442个自然村。

2011年,红塔区撤销北城、春和、研和、大营街、李棋、高仓等6个镇,设立北城、春和、研和、大营街、李棋、高仓等6个街道。调整后,全区辖9个街道、2个民族乡:玉兴路街道、凤凰路街道、玉带路街道、北城街道、春和街道、李棋街道、大营街街道、研和街道、高仓街道、小石桥彝族乡、洛河彝族乡。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0.26万人,比上年增加0.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67万人,乡村人口14.5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5.79%,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全区总户数191324户,户籍总人口472288人,比上年末增加2382人,增0.5%。其中:乡村人口173959人,比上年减少9620人,降5.2%;城镇人口298329人,比上年增加12002人,增长4.2%。全区少数民族人口82249人,比上年增加1261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4%。

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0.01万人,比上年增加1.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84万人,乡村人口15.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7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全区总户数190521户,户籍总人口469906人,比上年末增加2930人,增0.6%。其中:乡村人口183579人,比上年增加306人,增0.02%;城镇人口286327人,比上年增加2624人,增长0.9%。全区少数民族人口80988人,比上年增加1159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2%。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8.96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38万人,乡村人口15.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58%,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全区户籍总人口466976人,比上年末增加3565人,增0.8%。其中:乡村人口183273人,比上年减少3375人,减1.8%;城镇人口283703人,比上年增加6940人,增长2.5%。全区少数民族人口79829人,比上年增加147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1%。

2020年末,全区总户数187959户,户籍总人口463411人,比上年末增加4177人,增0.9%。其中:乡村人口186648人,比上年增加447人,增0.2%;城镇人口276763人,比上年增加3730人,增长1.4%。全区少数民族人口78353人,比上年增加1513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9%。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红塔区常住人口588738人。其中,城镇人口426993人,占总人口的72.53%;乡村人口161745人,占27.47%。各乡(街道)常住人口:玉兴街道77133人,凤凰街道97392人,玉带街道77429人,北城街道59077人,春和街道69110人,李棋街道69384人,大营街街道51678人,研和街道51131人,高仓街道24230人,小石桥彝族乡5047人,洛河彝族乡7127人。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1.63万人,比上年增加0.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33万人,乡村人口1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2.3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区总户数186170户,户籍总人口459234人,比上年末增加4870人,增1.07%。其中:乡村人口186201人,比上年增加819人,增0.44%;城镇人口273033人,比上年增加4051人,增长1.5%。全区少数民族人口76840人,比上年增加177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7%。(注:七普后全区常住人口修订为58.09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红塔区常住人口495129人,其中:玉兴路街道75619人,凤凰路街道76155人,玉带路街道52736人,北城镇59440人,春和镇59653人,李棋镇36783人,大营街镇49339人,研和镇47959人,高仓镇21970人,小石桥乡5577人,洛河乡9898人。

2003年末,全区总人口39.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3万人,非农业人口13.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29万人,占总人口的13.4%;人口密度392人/平方千米。

2002年末,全区总人口387847人。其中,农业人口261212人,非农业人口126635人。少数民族人口51535人,占总人口的13.3%。人口密度386人/平方千米。

2000年末,全区总人口3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8万人,非农业人口1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为4.98万人,占总人口的13.2%。人口密度375人/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红塔区常住人口409044人,其中:玉兴路街道61286人,凤凰路街道57956人,玉带路街道34322人,北城镇56135人,春和镇50762人,李棋镇27967人,大营街镇43944人,研和镇41539人,高仓镇19517人,小石桥彝族乡5849人,洛河彝族乡9767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