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

[代码]530127 [邮编]651700 [区号]0871 [拼音]Sōngmíng xiàn [英文]Songming County

位置面积 嵩明县是昆明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中东部。全县总面积825.72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人口民族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14482人。其中:城镇人口206474人,占户籍人口的65.7%。 全县常住人口41.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45%。

政区划分 嵩明县辖2个街道、3个镇:嵩阳街道、杨桥街道、小街镇、杨林镇、牛栏江镇。县政府驻嵩阳街道玉明路254号。

名胜古迹 蓝公祠、青龙潭、黑龙潭、晋代古柏、古盟台,红军长征纪念塔

 

地名由来 嵩明又名崧盟,因古代各部族曾会盟于此而得名。一说因蜀汉时诸葛亮南征,与当地部族会盟于秀嵩山麓,故名。又据《元史》:“嵩明,治沙扎卧城,乌蛮东氏所筑。白蛮强盛,汉人徙云,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汉人立长州,蒙氏改长州为嵩盟部,段氏因之。”以部落为名。

历史沿革 汉为牧靡县,属益州郡。三国蜀汉属建宁郡。南朝设牧麻县。唐为郎州。宋(大理)初设长城堡,属善阐节度,后改嵩盟部。元置嵩明州,属中庆路。明、清属云南府。1913年设嵩明县,1950年属曲靖专区,1959年并入寻甸县,1961年复置嵩明县,1983年划归昆明市。

1986年12月,全县区划由原9区1镇103个小乡,改设2个县辖镇、7个乡,105个办事处。

1995年12月1日,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原小街乡撤乡设镇。1995年末,嵩明县辖3个镇、6个乡:嵩阳镇、杨林镇、小街镇、杨桥乡、四营乡、小新街乡、白邑乡、阿子营乡、大哨乡。县政府驻嵩阳镇。

2006年,撤销大哨乡和白邑乡,设立滇源镇,新设立的滇源镇管辖原大哨乡和白邑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白邑乡政府驻地;撤销小新街乡和四营乡,设立牛栏江镇,新设立的牛栏江镇管辖原小新街乡和四营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四营乡政府驻地。全县辖5个镇、2个乡,即嵩阳镇、杨林镇、小街镇、牛栏江镇、滇源镇、杨桥乡、阿子营乡。共有1个居委会、106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嵩阳镇。

2009年7月,撤销杨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嵩阳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嵩阳镇管辖原嵩阳镇和杨桥乡的行政区域范围,嵩阳镇政府驻地不变。至此,全县辖5个镇、1个乡:嵩阳镇、杨林镇、小街镇、牛栏江镇、滇源镇、阿子营乡。2009年8月1日,将嵩明县阿子营镇和滇源镇交由昆明市盘龙区托管。

2011年,撤销嵩阳镇,设立嵩阳街道;3月,撤销滇源镇、阿子营镇,设立滇源街道、阿子营街道。全县辖3个街道、3个镇:嵩阳街道、滇源街道、阿子营街道、小街镇、杨林镇、牛栏江镇(其中,滇源街道、阿子营街道由昆明市盘龙区管理)。县政府驻嵩阳街道。

 

历年人口(部分)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嵩明县常住人口410929人。其中,城镇人口220650人,占53.70%;乡村人口190279人,占46.30%。各镇(街道)、园区人口分布:嵩阳街道96027人,杨桥街道50433人,小街镇62629人,杨林镇62876人,牛栏江镇42600人,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12248人,云南省嵩明职业教育基地84116人。

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29700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341人;汉族274914人,少数民族人口22095人,其中回族15568人,彝族3384人,苗族130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嵩明县常住人口287095人,其中:嵩阳镇114966人,小街镇62033人,杨林镇62372人,牛栏江镇47724人【注:滇源镇33455人,阿子营镇27218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嵩明县常住人口330514人,其中:嵩阳镇65642人,小街镇60328人,杨林镇51652人,杨桥乡39683人,四营乡30098人,小新街乡19865人,白邑乡30007人,阿子营乡29706人,大哨乡3533人。

1995年末,嵩明县总人口316055人,其中农业人口286502人。

1990年7月1日零时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有71497户,总人口300087人。

 

【以下为本站早年整理的资料,有待更新】

 

2009年7月,撤销杨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嵩阳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嵩阳镇管辖原嵩阳镇和杨桥乡的行政区域范围,嵩阳镇政府驻地不变。

附:原杨桥乡位于嵩明县中部。面积152.13平方千米,人口4.17万人(2006年)。辖杨桥、西山、大子、布能、上禾、矣铎、月家、太平龙、白鹤、龙街、大坡、黑营盘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杨桥,距县城3.4千米。213国道、昆(明)曲(靖)高速公路过境。【沿革】杨桥又称杨家桥。其名始于明代隆庆四年(1507),当时有资善里甸心村富翁绰号杨二麦瓜在弥良河上修建了一座三孔石拱桥(现已改建为混凝土双曲拱桥),故以姓氏取名“杨家桥”,又称“杨桥”。设农村集贸市场称杨桥街。桥西南发展为村庄,称杨家村。杨桥乡在明清时期先后设中和里、弥良里、资善里。民国年间,先后设杨桥区(三区)、资善乡、凤鸣乡、复兴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设复兴乡、凤鸣乡。7月改设杨桥区(一区)辖1镇10乡。境域东至龙街、倚伴,南至今官渡区的小哨、对龙,西至西山、大坡,北至嵩阳、大哨。区公所先驻杨桥财神庙,后迁杨家村,再迁嵩阳镇。1958年4月撤区建乡(镇),杨桥区辖杨桥、布能、龙街3乡和嵩阳镇。10月改乡镇建制为公社,原杨桥,布能两乡合并成立“万能公社”,不久改称杨桥公社。公社管委会驻杨家村。下设15个生产管理区。1962年公社下设20个生产大队,113个生产队。1963年复置杨桥区(一区),同时撤销生产大队建置,调整公社规模,下设20个小公社(中国政区大典:1965年复置区)。1966年撤销杨桥区,复置杨桥公社,辖12个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公社建置,设杨桥区,下设12个小乡。1987年12月撤区建大乡,改称杨桥乡。1997年,面积143.5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杨桥、龙街、白鹤、太平龙、月家、矣铎、上禾、布能、大村子、西山、黑营盘、大坡12个行政村。【邮编】651705【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7201:~201杨桥村 ~202西山村 ~203大村子村 ~204布能村 ~205上禾村 ~206矣铎村 ~207月家村 ~208太平龙村 ~209白鹤村 ~210龙街村 ~211大坡村 ~212黑营盘村

附:原嵩阳镇位于嵩明县中部。面积158.75平方千米,人口6.17万人(2006年)。辖嵩阳1个社区,西南街、东北街、晁家、东村、山脚、回辉、木作、倚伴、寺脚、新春邑、龙院、大营、普渡、大庄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黄龙街,距昆明市区62千米。213国道、昆(明)曲(靖)高速公路过境。景点、纪念地有黄龙山晋末古柏和红军长征纪念塔等。【沿革】嵩阳,明代在黄龙山之阳(南麓)建筑城池,遂以其所处位置和嵩明之首字得名。明代至民国初年,城内设祟正厢。1937年改设嵩阳镇。1950年初城区仍设嵩阳镇,为全县8乡3镇之一。7月建区,嵩阳镇属杨桥区(一区)。1958年4月撤销杨桥区(一区)恢复嵩阳镇建制,为全县9乡2镇1区之一。10月与龙街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红旗公社改称嵩阳公社,辖嵩阳、五村、回辉、山脚、东村、梁王、木作、寺脚、倚伴、积德、龙街生产管理区(生产队)。1963年城区设嵩阳镇,为县辖镇,下辖东、南、西、北街4个生产大队;城郊划归杨桥区。1966年设嵩阳公社,辖嵩阳镇和原杨桥区的寺脚、倚伴、五村、山脚、东村、回辉、木作生产大队。1971年将新春邑公社及其所属的上游、新春邑、大营生产大队并入嵩阳公社。1982年将嵩阳大队从嵩阳公社划出,单独设立嵩阳镇。1984年改公社为倚伴区,辖东村、山脚、回辉、木作、倚伴、寺脚、新春邑、龙院、大 营、普渡、大庄11个乡;保留原嵩阳镇为县辖镇,下辖东北街、西南街、晃家村3个办事处。1987年倚伴区并入嵩阳镇,原倚伴区所辖乡改称办事处。1997年,面积148.5平方千米,人口5.3万,辖东北街、西南街、晃家村、回辉、木作、倚伴、寺脚、山脚、东村、普渡、新春邑、龙院、大庄、大营14个行政村。【邮编】651700【2008年代码】(没有001嵩阳社区,其他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7101:~001嵩阳社区 ~201西南街村 ~202东北街村 ~203晁家村村 ~204东村村 ~205山脚村 ~206回辉村 ~207木作村 ~208倚伴村 ~209寺脚村 ~210新春邑村 ~211龙院村 ~212大营村 ~213普渡村 ~214大庄村

 

小街镇位于嵩明县东部。面积118.28平方千米,人口6.34万人(2006年)。辖小街、李官、大桥、秧田、阿古龙、福海、甸丰、积德、哈前、东屯、本纳克、墩白、保旺、五条沟、矣德谷、牛足、匡郎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小街,距县城9千米。昆(明)曲(靖)高速公路穿境。

【沿革】小街,明末清初在此设立集市,因街面窄小而得名。清代,设立龙纳镇。民国年间以其“西临嘉丽泽,东靠瑶玲山”(药灵山)改名嘉玲镇,一度属嵩明县第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设嘉玲镇。1950年7月改设小街区(二区),辖嘉玲镇、积云乡、云峰乡、胜利乡、龙海乡、秀崧乡、匡郎乡、青龙乡、白龙乡、罗营乡、丛下乡。1951年,小街区辖12个乡(镇),境域东至小新街古城,南至四营下五丛,西至积德、本纳克,北至匡郎、五条沟。1958年4月,撤区设乡,原小街区辖地分别成立正义(小街)、胜利、四营、新街4个乡。10月撤乡,将正义、胜利两乡合并成立胜利公社,驻地小街,下设18个生产管理区。1961年,分设正义、胜利两个公社;撤管理区改设生产大队。1963年复置区,正义、胜利两个公社合并成立第二区,同时紧缩公社规模,下设14个小公社。1966年撤区,改设正义公社,为全县13个公社之一,下设17个生产大队。 1982年改称小街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改设小街区,下设17个乡。1987年改区为乡,称小街乡;改乡为办事处,设李官、小街、大桥、秧田、阿古龙、福海、甸丰、积德、哈前、东屯、本纳克、墩白、保旺、五条沟、矣得谷、牛足、匡郎17个办事处。1995年12月撤乡设镇,称小街镇。1997年,面积120.5平方千米,人口5.8万,辖小街、秧田、大桥、阿古龙、福海、甸丰、积德、哈前、东屯、保旺、五条沟、本纳克、墩白、李官、牛足、矣得谷、匡郎17个行政村。

【邮编】651708【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7102:~201小街村 ~202李官村 ~203大桥村 ~204秧田村 ~205阿古龙村 ~206福海村 ~207甸丰村 ~208积德村 ~209哈前村 ~210东屯村 ~211本纳克村 ~212墩白村 ~213保旺村 ~214五条沟村 ~215矣德谷村 ~216牛足村 ~217匡朗村

 

杨林镇位于嵩明县东南部。面积181.22平方千米,人口5.96万人(2006年)。辖杨林、老城、核桃、落水洞、老余屯、大树营、张官营、东山、罗良、马坊、官渡、新村、官庄、龙保、云林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兰茂街,距县城13千米。贵(阳)昆(明)铁路经此设站,320国道过境。古迹有位于南街西端的蓝茂(明代《滇南本草》的作者、著名诗人、药物学家,字芷奄)祠和墓。

【沿革】秦通道云南即在杨林设置驿站。当时因东门有石状如羊,故名“羊林”。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属益州郡昆泽县,治所在今杨林,辖羊林、束甸、太池(今宜良)。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属南诏国长州(嵩明)。宋代大理国时期属崧盟部。元宪宗六年(1256),置羊林千户所、属嵩盟万户府。未几,改设羊林县,属嵩盟州。至元二年(1265),因地处羊林海岸,杨柳成林,故改羊林为杨林。明成化十七年(1481),裁杨林县,设杨林所。清康熙年间,裁所,设金马里。民国3年(1914)嵩明州改为嵩明县,杨林改为镇,今杨林镇所辖南槽子一带设置民权乡。之后一度属嵩明县第五区。1950年7月设杨林区,辖海潮、新凤、马营、龙保、五丛、大树营、乌西、对龙8个乡。1955年划出乌西、对龙归昆明市官渡区。1958年建立杨林公社,曾一度划归昆明市明良矿区管辖。1962年4月,杨林公社分成杨林、大树、龙保三个小公社,1963年合并成立杨林区,下辖1镇(杨林)和13个小公社。1966年7月撤区,成立杨林和新村公社。1971年2月杨林和新村公社合并为杨林公社,辖14个生产大队。1984年2月,撤公社成立杨林区,所辖生产大队改为1镇(杨林)12个乡。1988年1月改杨林区为杨林镇(中国政区大典:1989年置镇),下设14个办事处。1997年,面积162.7平方千米,人口5.7万,辖杨林、老城、马坊、东山、罗良、张家营、大树营、老余屯、核桃、落水、官渡、新村、官庄、龙保14个行政村。

【邮编】651701【2008年代码】(没有101杨林监狱会,其余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7103:~101杨林监狱会 ~201杨林村 ~202老城村 ~203核桃村 ~204落水洞村 ~205老余屯村 ~206大树营村 ~207张官营村 ~208东山村 ~209罗良村 ~210马坊村 ~211官渡村 ~212新村村 ~213官庄村 ~214龙保村 ~215云林村

 

2006年撤销小新街乡和四营乡,设立牛栏江镇。位于嵩明县东南部,面积217.14平方千米,人口5.15万人(2006年)。辖四营、罗邦、海潮、上马坊、下马坊、老猴街、腰站、花窝、大箐、小新街、阿里塘、果子园、河西、古城、水海、荒田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四营街,距县城16千米。贵(阳)昆(明)铁路经此并设站,320国道、昆(明)曲(靖)高速公路过境。

【邮编】651702【2008年代码】(没有101嵩明监狱会,其余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7104:~101嵩明监狱会 ~201四营村 ~202罗帮村 ~203海潮村 ~204上马坊村 ~205下马坊村 ~206老猴街村 ~207腰站村 ~208花窝村 ~209大箐村 ~210小新街村 ~211阿里塘村 ~212果子园村 ~213河西村 ~214古城村 ~215水海村 ~216荒田村

附:原小新街乡位于嵩明县东部,距县城19千米。民国以前分属寻甸、马龙、嵩明三县管辖。1954年和1957年,先后将马龙县属的小新街、李小村、望高楼及荒田的15个村划归嵩明县小街区,1958年又将寻甸县的八里铺村划入。同年4月成立小新街乡(小乡)。9月与四营合并成立四营公社。1959年2月从四营公社划出,成立小新街公社,辖阿里塘、小新街、河西、平滩子、古城、小冲、达龙、荒田等8个管理区,隶属关系随县行政区划变更而变更,先属寻甸县,后属嵩明县。1962年12月,与四营公社合并成立四营区,同时缩减公社规模,原小新街公社属地划为阿里塘、果子园、小新街、古城、水海、荒田6个小公社。1966年撤区,成立小新街公社,将原6个小公社更名为6个大队(曾一度将古城更名为青春大队、荒田更名为丰收大队)。1979年11月新街大队分为新街、河西两个大队。1984年2月,改公社为区,改大队为乡。1987年12月改区为乡,改原来的乡为办事处。1997年,面积118.8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小新街、古城、水海、河西、果子园、阿里塘、荒田7个行政村。

附:原四营乡位于嵩明县东南部。四营之名源于明代。明洪武年间,云南实行军户屯田,在白龙桥一带设上营、下营、罗家营、王家营,合称“四营”。清光绪元年(1875)属嵩明州金马里。民国3年(1914)改里为乡,嵩明州改为嵩明县。民国20年(1931)划为第六区,下设乐良、罗荣、凤仪(上、下)、秀峰(老猴街)、龙凤、营龙、青龙、罗田、积德(大山哨、黑山村)、丛上、丛中、丛下等13个乡,共24个村。后撤区并乡,设白龙乡,乡公所驻白龙桥。1950年7月,白龙乡划属小街区,原白龙乡属地设海潮、四营、下五丛等5个小乡。1954年,这5个小乡合并为四营乡,乡政府驻四营街。1958年,撤乡成立四营公社,辖四营、中卫、田坝、上马坊、下马坊、老猴街、清真寺、大山哨、黑山村、腰站、花窝、大箐、蛤蚂山等13个管理区。1961年改管理区为生产大队,四营公社下设18个生产大队。1963年与 小新街公社合设四营区,同时缩减公社规模,下设13个小公社(四营7、小新街6)。1966年撤区成立大公社。四营公社辖四营、田坝、上马坊、下马坊、育新(老猴街)、海潮、腰站、五丛8个大队。1984年改公社为区,改大队为乡,区下辖8个乡(中国政区大典:1976年设区)。1987年撤区建乡,改四营区为四营乡。1997年,面积96.2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四营、罗邦、海潮、上马坊、下马坊、老猴街、腰站、花窝、大箐9个行政村。

 

2006年撤销大哨乡和白邑乡,设立滇源镇。位于嵩明县西部,面积278.68平方千米,人口3.57万人(2006年)。辖白邑、周达、老坝、南营、中所、甸尾、金钟、迤者、小营、前所、团结、苏海、麦地冲、三转湾、菜子地、大哨、竹箐口、竹园1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白邑,距县城24千米。特产云南茶花。黑龙潭、青龙潭为盘龙江重要水源,属省级水源保护区。

【邮编】651700【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7105:~201白邑村 ~202周达村 ~203老坝村 ~204南营村 ~205中所村 ~206甸尾村 ~207金钟村 ~208迤者村 ~209小营村 ~210前所村 ~211团结村 ~212苏海村 ~213麦地冲村 ~214三转弯村 ~215菜子地村 ~216大哨村 ~217竹箐口村 ~218竹园村

附:原大哨乡位于嵩明县西北部,距县城57千米。大哨之名,始于元末明初。元至顺元年(1330),梁王阿喇忒纳失里收复中庆路后,在东葛勒山顶屯兵设哨,筑城结寨,今大哨村内、竹箐口村南2千米处及白邑乡菜子地东南3千米处尚分别有土城、石城和校场坝遗址。东葛勒山由此更名梁王山。明清两朝,仍在梁王山腹地(今大哨村)设置哨所称“大哨”,地属嵩明州崇正厢。民国中前期属梁溪乡。1949年,除竹园村划属滇源乡(白邑)外,其余属云溪乡(山脚)。1950年属白邑区。1952年设梁王乡。1954年改为大哨乡。1956年复名梁王乡,属杨桥区。1958年改设梁王管理区,属嵩阳公社。1961年设梁王公社,辖大哨、竹箐口、山神庙(竹园)、朵格4个生产大队。1963年,划出大哨、竹箐口大队的11个村,设大哨公社,属杨桥区;划出山神庙、朵格大队的15个村,设朵格公社,属阿子营区。1966年仍设大哨公社,辖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生产大队。1968年更名建设公社。1982年复名大哨公社。1984年改设大哨区,辖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乡。1988年1月撤区建乡,改大哨区为大哨乡(中国政区大典:1987年置乡),下设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办事处23个生产合作社(20个自然村)。1997年,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0.3万,辖大哨、竹箐口、竹园3个行政村。

附:原白邑乡位于嵩明县西部。昔称邵甸,亦称滇源。元宪宗六年(1256)曾设邵甸千户所,隶属崧盟万户府。至元十二年(1275)改为邵甸县。治所先在腰站村,后迁白邑村。辖今白邑乡、阿子营乡、大哨乡及今富民县的散旦镇。明洪武十五年(1382),裁县为邵甸里,直属于嵩盟州,所辖地域不变。民国2年(1913)改里为乡。民国20年(1931)改乡为区,为嵩明县第七区。之后,撤区建乡,辖区分设滇源、邵内(阿子营)两乡。1950年7月设邵甸区,辖滇源、西燕、南仓、啸狮(牧羊)、普惠(鼠街)、彩云(阿子营)、邵新、东鱼、龙泉9乡。复又改称第四区,区公所驻白邑,辖区未变。1958年10月划出龙泉乡归富民县,梁王乡归杨桥公社,其余分别成立白邑公社和阿子营公社。白邑公社下辖19个管理区。1961年撤销管理区改设19个大队。1963年设第五区,下辖12个小公社。1966年撤区,划出大坡小公社归杨桥,同时划出原第五区所属麦地冲小公社和原阿子营区所属三转弯小公社组建高峰公社(驻哨门前),其余10个小公社合组建白邑公社。1971年高峰公社并入白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制,改设白邑区,下设白邑、苏海、团结、前所、小营、金钟、迤者、甸尾、中所、南营、周达、老坝、麦地冲、三转弯、菜子地15个乡。1988年改区为乡,改原来的乡为办事处(中国政区大典:1987年设乡)。1997年,面积242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辖白邑、团结、苏海、前所、小营、南营、中所、甸尾、金钟、迤者、老坝、周达、麦地冲、三转弯、菜籽地15个行政村。

 

阿子营乡位于嵩明县西部。面积238.65平方千米,人口3.01万人(2006年)。辖阿子营、马军、侯家营、鼠街、羊街、果东、大竹园、者纳、铁冲、牧羊、甸头、阿达龙、岩峰哨、朵格14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彩云街,距县城44千米。213国道过境。

【沿革】阿子营是彝语。阿子是人名,营是扎营驻兵之地。明清时期,属邵甸里。民国初年改里为乡。1933年属嵩明县第七区,分设彩云(因阿子营村东彩云崖得名)、啸狮(牧羊)、龙泉三个乡。1946年,3乡合并设邵内乡。1951年改称阿子营乡,属邵甸区。1958年划出龙泉乡归富民县,其余成立阿子营公社。1961年分为阿子营、牧羊两个公社。1963年合并为嵩明县第六区。1966年撤区又分为牧羊、阿子营两个公社,1972年又合并为阿子营公社。1994年,撤销公社改设阿子营区。1987年撤区设阿子营乡。1997年,面积242.2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马军、候家营、鼠街、羊街、果东、大竹园、阿子营、者纳、铁冲、牧羊、甸头、阿达龙、岩锋哨、朵格14个行政村。

【邮编】651711【2008年代码】530127202:~201阿子营村 ~202马军村 ~203侯家营村 ~204鼠街村 ~205羊街村 ~206果东村 ~207大竹园村 ~208者纳村 ~209铁冲村 ~210牧羊村 ~211甸头村 ~212阿达龙村 ~213岩峰哨村 ~214朵格村【2006年代码】530127205:~201阿子营村 ~202马军村 ~203侯家营村 ~204鼠街村 ~205羊街村 ~206果东村 ~207大竹园村 ~208者纳村 ~209铁冲村 ~210牧羊村 ~211甸头村 ~212阿达龙村 ~213岩峰哨村 ~214朵格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