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

[行政区划代码]530125 [邮编]652100 [区号]0871 [拼音]Yíliáng xiàn [英文]Yiliang County

位置面积 宜良县是昆明市辖县。位于云南省中东部,地处北纬24°30′36"~25°17′02"、东经102°58′22"~103°28′75"之间,东临陆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南接弥勒市、华宁县,西与澄江市、呈贡区和官渡区毗邻,北同嵩明县、曲靖市马龙区相连。全县总面积1913平方千米(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

自然地理 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为山地与盆地相间。境内山脉多为东北至西南走向,东北部磨盘山属马龙台地和牛头山西坡的南延。西北部是老爷山(乌纳山)为梁王山系。县南的竹山系由断块抬升隆起形成,呈南北走向。老爷山主峰海拔2730米,为全县最高点。最低点为南部竹山镇老熊箐,海拔1270米。全县平均海拔在1500~1800米之间。山间盆地较大的有宜良、马街、汤池、草甸四个坝子。境内有南盘江及其支流巴江、麦田河、獐子坝河、贾龙河、摆衣河等河流和高原湖泊阳宗海。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12万人,其中男性19.18万人,女性18.94万人。城镇人口22.03万人,城镇化率57.79%。汉族为主,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回族、苗族等。

政区划分 宜良县辖3个街道、4个镇、2个民族乡:匡远街道、汤池街道、南羊街道、北古城镇、狗街镇、马街镇、竹山镇、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九乡彝族回族乡(其中,汤池街道由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县政府驻匡远街道温泉路8号

名胜古迹 九乡风景名胜区(国家级,1994年)、#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省级),九乡峡谷洞穴国家地质公园等

地名由来 县名“宜良”用作政区地名始于元代,来由有三:(1)据康熙五十五年(1716)《宜良县志》称“宜之为言,善也;良,易直也。顾名思义,则邑人朴茂、习俗简易可知。”(2)县因纪良山而得名,元代将“纪良”讹为“宜良”。(3)“宜良”属彝语地名,其方言读音是“弥良”,含义是山谷间的开阔地(坝子)。

历史沿革 宜良具有悠久的历史。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昆泽县,属益州郡。蜀汉时期属建宁郡[建兴三年(225年),益州郡改名建宁郡]。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属晋宁郡。梁陈时为西爨白蛮地域。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属昆州。

唐初置新丰县,隶属郎州。唐南诏阁罗凤元年(748年)西爨西迁后,乌蛮罗裒部据今宜良筑城居住,称罗裒龙,属拓东节度辖。宋大理时期属善阐节度,后期为滇东乌蛮三十七部中落蒙、强宗、嵩盟诸部分治之地,宜良之东为罗蒙部,西南为乌蛮的硊么徒蛮强宗部,北境为乌蛮之一嵩盟部。

元宪宗六年(1257年)设大池千户,属嵩明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大池为宜良州,治大池县;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州为县,属中庆路,后废太池来属。明、清沿称宜良县,属云南府。民国二年(1914年)属滇中道,民国六年(1918年),裁滇中道,宜良县直隶属省管辖。民国十三年设邑川分县,民国廿一年撤分县为第七区。

1949年12月28日成立县临时政府。1950年4月26日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同年设宜良专区,县为专署驻地。1954年撤宜良专区,县改属曲靖专区。1958年10月路南县并入宜良县(1964年2月路南县析出复设)。1983年10月,宜良县划属昆明市。

 

1950年,原属路南、陆良两县的古城街村、狗街子、安家桥村、河头营、小张营、张家村、陆良营、万户庄、旧县、乐善村、韩文秀、茴香村等自然村划属宜良县。1954年现草甸镇(2006年并入汤池镇)由澄江县划入宜良县。1954年现狗街镇新江、双龙、小哨3个村民委员会由路南县划入宜良县。

1956年现耿家营乡、九乡乡两个乡由路南县划入宜良县。1958年现汤池镇的阿乃村民委员会由嵩明县划入宜良县,现九乡乡的陇城、月照两个村民委员会由马龙县划入宜良县。1959年路南彝族自治县并入宜良。1964年又由宜良析出重设路南彝族自治县,现竹山乡(2009年改为竹山镇)由路南县划属宜良县。

1996年,宜良县辖5个镇、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匡远镇、汤池镇、北古城镇、南羊镇、狗街镇、马街乡、北羊街乡、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九乡彝族回族乡、蓬莱乡、草甸乡、竹山乡。县政府驻匡远镇。

因昆明柴石滩水库工程建设需要,2000年小河村民委员会由陆良县划属宜良县北古城镇,宜良县狗街镇小哨村民委员会的小狗黑地、小团山两个自然村,竹山乡叠水村民委员会的大叠水(白坡、车水田)、陷塘地两个自然村划属石林县。

2001年12月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草甸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6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匡远镇、汤池镇、南羊镇、狗街镇、北古城镇、草甸镇、蓬莱乡、北羊街乡、马街乡、竹山乡、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九乡彝族回族乡。共有133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1015个村民小组。

2006年4月初,宜良县将原来的12个乡镇撤并为9个:撤销蓬莱乡,并入匡远镇;撤销草甸镇,并入汤池镇;撤销北羊街乡,并入北古城镇,并将北古城镇小河村委会并入九乡彝族回族乡管辖(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云政复〔2006〕5号批准)。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匡远镇、北古城镇、南羊镇、狗街镇、汤池镇、竹山乡、马街乡、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九乡彝族回族乡。共有4个居委会、133个行政村。

2009年3月20日,撤销南羊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匡远镇(云政复〔2009〕25号;7月实施);5月6日,撤销竹山乡、马街乡,设立竹山镇、马街镇(云政复〔2009〕43号)。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2个民族乡:匡远镇、北古城镇、狗街镇、汤池镇、竹山镇、马街镇、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九乡彝族回族乡。

2010年2月,正式将汤池镇整建制由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员托管。2011年,撤销匡远镇、汤池镇,设立匡远街道、汤池街道。调整后,全县辖2个街道、4个镇、2个民族乡:匡远街道、汤池街道、北古城镇、狗街镇、竹山镇、马街镇、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九乡彝族回族乡(其中,汤池街道由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管理)。县政府驻匡远街道。

历年人口(部分)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12万人,其中男性19.18万人,女性18.94万人。城镇人口22.03万人,城镇化率57.79%。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40404户,户籍总人口433079人,其中男性214584人,女性218513人。全县常住人口38.2万人,其中男性19.23万人,女性18.97万人。城镇化率56.36%。

2021年末,全县户籍(含汤池)总户数140452户,总人口434157人,其中:男性215213人,女性218944人。全县常住人口38.28万人,城镇化率55.64%。

2020年末,全县乡村户数110529户,乡村人口368748人。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宜良县常住人口384875人,其中城镇人口210672人,乡村人口174203人。人口分布:匡远街道108313人,汤池街道47292人,南羊街道72892人,北古城镇48902人,狗街镇48709人,竹山镇16432人,马街镇13495人,耿家营乡14702人,九乡乡14138人。

2019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140767户,户籍总人口436259人,其中男性216250人,女性220009人。全县乡村户数111161户,乡村人口382034人,在乡村人口中,男性190592人,女性191442人。

201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49888户42.68万人(含汤池镇21712户561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813人;主要少数民族人口39400人,其中:彝族28799人、回族5235人、苗族2489人。县城人口14万人。城镇化率34.6%。

2010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38561户,户籍人口423516人(其中汤池镇55466人),比上年增加1029人,增长0.24%,其中非农业人口42846人。31个少数民族人口38548人,其中彝族28272人、回族5160人、苗族2427人。县城常住人口11万人。城镇化率31.6%。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宜良县常住人口419399人,其中:匡远镇164929人,北古城镇53604人,狗街镇59589人,汤池镇61605人,竹山镇27731人,马街镇18497人,耿家营乡16630人,九乡乡16814人。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4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47万人,非农业人口4.0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04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2.29万人,回族4571人,苗族1678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宜良县常住人口396677人,其中:匡远镇51059人,北古城镇41648人,南羊镇34724人,狗街镇55999人,汤池镇42540人,蓬莱乡63134人,北羊街乡14340人,草甸乡15702人,马街乡17666人,耿家营乡16908人,九乡乡17466人,竹山乡25491人。

【以下乡镇资料为本站早期整理,待更新】

 

2009年7月,撤销南羊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匡远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匡远镇管辖原匡远镇和南羊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匡远镇政府驻地不变。

原南羊镇 [Nányáng Zhèn]位于宜良县南部,距县城8千米。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3.99万人(2006年)。辖羊街、黑羊、五星、花园、福谊、中乐、右所、葡萄、新庄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羊街。有南盘江、英雄沟、云鹤渠、西河和陈家山水库、老坞村水库。昆(明)河(口)铁路、宜(良)竹(山)公路穿境。【沿革】1958年建南阳公社,1964年改区,1970年复置公社,1983年更名南羊区,1987年设南羊镇。1996年,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3.6万人,辖黑羊村、五星、花园、南羊街、福谊、中乐、右所、葡萄、新庄9个行政村。【邮编】652108【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5103:~201南羊街村 ~202黑羊村村 ~203五星村 ~204花园村 ~205福谊村 ~206中乐村 ~207右所村 ~208葡萄村 ~209新庄村

原匡远镇[Kuāngyuǎn Zhèn]位于宜良县中部。县政府驻地。面积200平方千米,人口10.93万人(2006年)。辖新华、清远、里仁、匡山4个社区,匡远、土桥、发达、起春、金星、金梅、永丰、宝洪、温泉、李毛营、蓬莱、永新、木兴、黄堡、七星、瑞星、山后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清远。昆(明)河(口)铁路、南(宁)昆(明)铁路,安(宁)石(林)公路、昆(明)那(发)公路过境。风景名胜有岩泉寺、万家凹花园。【沿革】1946年设匡远镇,1958年设东风公社,后改蓬莱公社。1960年析城市公社,1962年复设匡远镇。1963年设立蓬莱区,1970年改东风公社。1974年析设东风镇,1981年复置匡远镇。1982年撤公社改区,1988年改蓬莱乡。1997年,匡远镇面积10.6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辖清远、里仁、匡山、新华街、匡远、土桥、发达、起春8个行政村;蓬莱乡面积190平方千米,人口5.9万人,辖金梅、永丰、宝洪、温泉、李毛营、金星、蓬莱、永新、木兴、黄堡、七星、瑞星、山后13个行政村。2006年撤销蓬莱乡并入匡远镇。【邮编】652100【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5101:~001新华社区 ~002清远社区 ~003里仁社区 ~004匡山社区 ~201匡远村 ~202土桥村 ~203发达村 ~204起春村 ~205金星村 ~206金梅村 ~207永丰村 ~208宝洪村 ~209温泉村 ~210李毛营村 ~211蓬莱村 ~212永新村 ~213木兴村 ~214黄堡村 ~215七星村 ~216瑞星村 ~217山后村

 

北古城镇[Běigǔchéng Zhèn]位于宜良县东北部。面积250平方千米,人口5.86万人(2006年)。辖1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薛营,距县城8千米。南(宁)昆(明)铁路,宜(良)九(乡)、宜(良)嵩(明)公路过境。

【沿革】1958年设盘江公社,1987年置北古城镇。1996年,面积138.6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辖南北、北古城、陈家渡、安家桥、大薛营、陆良营、北墩子、凤莱、车田、兑冲、木龙、南冲、安南13个行政村。2006年,撤销北羊街乡并入北古城镇,并将北古城镇小河行政村并入九乡彝族回族乡管辖。调整后,北古城镇辖古城、南北、陈家渡、安家桥、凤莱、木龙、南冲、安南、车田、龙兑、大薛营、陆良营、北墩子、北羊街、清水塘、贾王、吕广营、龙兴、合兴、米户20个行政村。

【邮编】652112【2008年代码】530125102:~201大薛营村 ~202古城村 ~203南北村 ~204安家桥村 ~205凤莱村 ~207南冲村 ~208安南村 ~209车田村 ~210龙兑村 ~211陈家渡村 ~212陆良营村 ~215北羊街村 ~216清水塘村 ~218吕广营村 ~219龙兴村 ~220合兴村 ~221米户村【2006年代码】530125102:~201古城村 ~202南北村 ~203陈家渡村 ~204安家桥村 ~205凤莱村 ~206木龙村 ~207南冲村 ~208安南村 ~209车田村 ~210龙兑村 ~211大薛营村 ~212陆良营村 ~213北墩子村 ~215北羊街村 ~216清水塘村 ~217贾王村 ~218吕广营村 ~219龙兴村 ~220合兴村 ~221米户村

附:原北羊街乡位于宜良县北部,距县城20千米。1956年设羊街乡,1958年改红星公社,1959年属明良矿区,同年置广益公社,1962年并入古城区,1973年析置广益公社,1981年更名北羊街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置乡。1996年,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清水塘、贾王、北羊街、吕广营、龙兴、合兴、米户7个行政村。

 

狗街镇[Gǒujiē Zhèn]位于宜良县南部。面积202平方千米,人口6.23万人(2006年)。辖狗街、龙华、龙山、化鱼、小马街、玉龙、槽沟、马军、中营、里云、西村、章堡、河沟、高古马、新江、龙保、化所、莲华、孙家营、双龙、小哨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狗街,距县城17千米。昆(明)河(口)铁路、宜(良)竹(山)公路穿境。南盘江、东河流经境内。矿藏有铜、铅、锌、煤、铁、河沙等。

【沿革】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9年更名狗街公社,1987年12月设镇。1996年,面积213.6平方千米,人口5.8万人,辖龙华、龙山、化鱼、小马街、玉龙、槽沟、马军、中营、里营、西村、狗街、章堡、河沟、高古马、新江、龙保、化所、莲华、孙家营、小哨、双龙21个行政村。

【邮编】652101【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5104:~201狗街村 ~202龙华村 ~203龙山村 ~204化鱼村 ~205小马街村 ~206玉龙村 ~207槽沟村 ~208马军村 ~209中营村 ~210里营村 ~211西村村 ~212章堡村 ~213河沟村 ~214高古马村 ~215新江村 ~216龙保村 ~217化所村 ~218莲华村 ~219孙家营村 ~220双龙村 ~221小哨村

 

汤池镇[Tāngchí Zhèn]位于宜良县西部。面积277平方千米,人口5.28万人(2006年)。辖汤池、三营、前所、凤鸣、木希、阿色、阿乃、鸡街、宰格、五邑、曲者、可保、禾登、小街、梨花、草甸、黄泥、后所、大平地、土官、地马、龙池2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汤池,距县城16千米。南(宁)昆(明)、昆(明)河(口)铁路,昆(明)石(林)、昆(明)那(发)、草(甸)澄(江)公路穿境。景点有高原湖泊阳宗海和小白龙森林公园。

【沿革】1953年12月为宜良县第五区。1956年4月为汤池乡等。1958年10月设立汤池、红光等公社。1961年4月设立汤池区,辖汤池、凤鸣、鸡街、红光4个公社。1970年复设汤池公社,将20个小公社改称20个生产大队。1973年2月分成汤池(15生产大队)、草甸2个公社。1983年8月改设汤池区、草甸区,下辖的生产大队改为乡政府。1987年12月撤区,改为汤池镇、草甸乡。1997年,汤池镇面积182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三营、前所、凤鸣、木希、阿色、阿乃、鸡街、宰格、曲者、五邑、小街、可保、禾登、梨花、汤池15个行政村;草甸乡面积100.2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黄泥、后所、草甸、大平地、土官、地马、龙池7个行政村。2001年12月6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草甸乡撤乡设镇。2006年撤销草甸镇并入汤池镇。

【邮编】652103【2008年代码】同2006年代码【2006年代码】530125105:~201汤池村 ~202三营村 ~203前所村 ~204凤鸣村 ~205木希村 ~206阿色村 ~207阿乃村 ~208鸡街村 ~209宰格村 ~210五邑村 ~211曲者村 ~212可保村 ~213禾登村 ~214小街村 ~215梨花村 ~216草甸村 ~217黄泥村 ~218后所村 ~219大平地村 ~220土官村 ~221地马村 ~222龙池村

 

竹山乡[Zhúshān Xiāng]位于宜良县南部。面积237.77平方千米,人口2.76万人(2006年)。辖禄丰、尼者、豆达、密枝棵、白车勒、班庄、路纳、左列、徐家渡、白泥莫、乌旧、路则、竹山、竹林、干塘子、团山、先锋、麦地、叠水1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禄丰,距县城59千米。昆(明)河(口)铁路、宜(良)竹(山)公路过境。

【沿革】1958年建红旗公社,1959年析置竹山公社,1963年改区,1970年复置竹山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改乡。1996年,面积251.3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禄丰、班庄、路纳、左列、麦地山、叠水、团山、密枝科、豆达、先锋、尼者、白车勒、徐家渡、乌旧、路则、白尼莫、竹山、竹林、干塘子19个行政村。

【邮编】652111【2008年代码】530125201:~201禄丰村 ~202尼者村 ~203豆达村 ~204密枝棵村 ~205白车勒村 ~206班庄村 ~207路纳村 ~208左列村 ~209徐家渡村 ~210白尼莫村 ~211乌旧村 ~212路则村 ~213竹山村 ~214竹林村 ~215干塘子村 ~216团山村 ~217先锋村 ~218麦地山村 ~219叠水村【2006年代码】530125203:~201禄丰村 ~202尼者村 ~203豆达村 ~204密枝棵村 ~205白车勒村 ~206班庄村 ~207路纳村 ~208左列村 ~209徐家渡村 ~210白尼莫村 ~211乌旧村 ~212路则村 ~213竹山村 ~214竹林村 ~215干塘子村 ~216团山村 ~217先锋村 ~218麦地山村 ~219叠水村

 

马街乡[Mǎjiē Xiāng]位于宜良县北部。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1.93万人(2006年)。辖马街、兴隆、前卫、西边、平田、马家冲、洋喜、华家营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马街,距县城37千米。宜(良)曲(靖)公路过境。贾龙河、丁所河、芹菜河贯穿全境。

【沿革】1956年设马街乡,1958年设新山公社,1963年改马街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区,1987年改乡。1996年,面积111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马街、兴隆、前卫、西边、平田、马家冲、洋喜、华家营8个行政村。

【邮编】652115【2008年代码】530125202:~201马街村 ~202兴隆村 ~203前卫村 ~204西边村 ~205平田村 ~206马家冲村 ~207洋喜村 ~208华家营村【2006年代码】530125204:~201马街村 ~202兴隆村 ~203前卫村 ~204西边村 ~205平田村 ~206马家冲村 ~207洋喜村 ~208华家营村

 

耿家营彝族苗族乡[Gěngjiāyíng Yízú Miáozú Xiāng]位于宜良县东北部。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1.81万人(2006年)。辖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耿家营,距县城21千米。宜(良)九(乡)公路,南盘江支流的马蹄河过境。

【沿革】1958年属建盘江公社,1963年析置宏山区,1969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耿家营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设耿家营彝族苗族乡。2006年,辖耿家营、玉鼓、石子、藏方、尖山、羊桥、尼龙、扯郎、保功9个行政村。1996年,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玉鼓、耿家营、藏方、石子、尖山、羊桥、尼龙、扯郎、保功9个行政村。

【邮编】652113【2008年代码】530125203:~201耿家营村 ~205尖山村 ~207尼龙村 ~208扯郎村 ~209保功村【2006年代码】530125205:~201耿家营村 ~202玉鼓村 ~203石子村 ~204藏方村 ~205尖山村 ~206羊桥村 ~207尼龙村 ~208扯郎村 ~209保功村

 

九乡彝族回族乡[Jiǔxiāng Yízú Huízú Xiāng]位于宜良县东北部。面积255平方千米,人口1.80万人(2006年)。辖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九乡,距县城42千米。宜(良)九(乡)、宜(良)马(龙)、九(乡)陆(良)公路穿境,麦田河、明月河纵贯乡境。景点有九乡国家级风景区。

【沿革】1956年设九乡乡,1958年改公社,1963年并入宏山区,1973年析置九龙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改九乡彝族回族乡。1996年,面积255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九乡、德马、铁厂、明月、陇城、月照、甸尾、兑冲8个行政村。2006年将北古城镇小河行政村并入九乡彝族回族乡,辖九乡、德马、铁厂、甸尾、月照、陇城、明月、小河8个行政村。

【邮编】652114【2008年代码】530125204:~201九乡村 ~202德马村 ~203铁厂村 ~204甸尾村 ~205月照村 ~206陇城村 ~207明月村【2006年代码】530125206:~201九乡村 ~202德马村 ~203铁厂村 ~204甸尾村 ~205月照村 ~206陇城村 ~207明月村 ~208小河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