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445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2.9万人,乡村人口3137.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4.72‰,死亡率为6.75‰,自然增长率为7.97‰,比上年下降1.03个千分点。(根据云南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政区划分 2005年末,全省辖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合计16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合计12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56个街道、567个镇、677个乡、155个民族乡(合计1455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及驻地一览
昆明市(盘龙区) 辖5个市辖区、5个县、3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五华区(崇仁街) 盘龙区(北京路) 官渡区(关上街道) 西山区(马街街道)
东川区(铜都镇)
安宁市(连然镇)
呈贡县(龙城镇) 晋宁县(昆阳镇) 富民县(永定镇) 宜良县(匡远镇)
石林彝族自治县(鹿阜镇) 嵩明县(嵩阳镇)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仁德镇)
曲靖市(麒麟区) 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麒麟区
宣威市
马龙县(通泉镇) 陆良县(中枢镇) 师宗县(丹凤镇) 罗平县(罗雄镇)
富源县(中安镇) 会泽县(金钟镇) 沾益县(西平镇)
玉溪市(红塔区) 辖1个市辖区、5个县、3个自治县
红塔区
江川县(大街镇) 澄江县(凤麓镇) 通海县(秀山镇) 华宁县(宁州镇)
易门县(龙泉镇) 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镇)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桂山镇)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澧江镇)
保山市(隆阳区) 辖1个市辖区、4个县
隆阳区(永昌镇)
施甸县(甸阳镇) 腾冲县(腾越镇) 龙陵县(龙山镇) 昌宁县(田园镇)
昭通市(昭阳区) 辖1个市辖区、10个县
昭阳区
鲁甸县(文屏镇) 巧家县(新华镇) 盐津县(盐井镇) 大关县(翠华镇)
永善县(溪洛渡镇) 绥江县(中城镇) 镇雄县(乌峰镇) 彝良县(角奎镇)
威信县(扎西镇) 水富县(向家坝镇)
丽江市(古城区) 辖1个市辖区、2个县、2个自治县
古城区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黄山镇) 永胜县(永北镇) 华坪县(中心镇)
宁蒗彝族自治县(大兴镇)
思茅市(翠云区) 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翠云区(思茅镇)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
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
临沧市(临翔区) 辖1个市辖区、4个县、3个自治县
临翔区(凤翔街道)
凤庆县(凤山镇) 云 县(爱华镇) 永德县(德党镇) 镇康县(南伞镇)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镇)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辖1个县级市、9个县
楚雄市
双柏县(妥甸镇) 牟定县(共和镇) 南华县(龙川镇) 姚安县(栋川镇)
大姚县(金碧镇) 永仁县(永定镇) 元谋县(元马镇) 武定县(狮山镇)
禄丰县(金山镇)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县) 辖2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
个旧市(城区街道) 开远市
蒙自县(文澜镇) 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 建水县(临安镇)
石屏县(异龙镇) 弥勒县(弥阳镇) 泸西县(中枢镇) 元阳县(南沙镇)
红河县(迤萨镇)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 绿春县(大兴镇)
河口瑶族自治县(河口镇)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 辖8个县
文山县(开化镇) 砚山县(江那镇) 西畴县(西洒镇) 麻粟坡县(麻粟镇)
马关县(马白镇) 丘北县(锦屏镇) 广南县(莲城镇) 富宁县(新华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辖1个县级市、2个县
景洪市(允景洪街道)
勐海县(勐海镇) 勐腊县(勐腊镇)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
大理市(下关镇)
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 祥云县(祥城镇) 宾川县(金牛镇)
弥渡县(弥城镇) 南涧彝族自治县(南涧镇)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
永平县(博南镇) 云龙县(诺邓镇) 洱源县(茈碧湖镇) 剑川县(金华镇)
鹤庆县(云鹤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 辖2个县级市、3个县
瑞丽市(勐卯镇) 潞西市(芒市镇)
梁河县(遮岛镇) 盈江县(平原镇) 陇川县(章凤镇)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辖2个县、2个自治县
泸水县(六库镇) 福贡县(上帕镇)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茨开镇)
兰坪白族傈僳族自治县(金顶镇)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 辖2个县、1个自治县
香格里拉县(建塘镇) 德钦县(升平镇)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保和镇)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
(本年度没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
乡级调整情况
经云南省政府批准,2005年1至8月份全省有5个地级市16个县(市、区)55个乡镇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撤并,共减少乡镇29个(含撤销1乡1镇改设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减少乡17个,民族乡8个,镇4个。另有3个乡政府驻地迁移。调整撤并后,全省共有乡镇1478个,其中乡742个,民族乡163个,镇573个。
保山市 3月30日,省政府以云政复〔2005〕19号文件批准同意腾冲、昌宁、龙陵三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腾冲县小西镇和勐连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腾越镇,镇政府驻原腾越镇政府驻地;撤销腾冲县上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棒乡,乡政府驻原芒棒乡政府驻地。撤销昌宁县达丙镇和右甸镇,合并设立田园镇,镇政府驻县城关庙社区。撤销龙陵县河头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山镇,龙山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龙陵县天宁乡,将原天宁乡管辖的天宁、坡头和半坡3个村委会划归龙新乡管辖,将三家村和新林两个村委会划归碧寨乡管辖。
曲靖市 4月25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沾益县西平镇和沾益乡,合并设立西平镇,镇政府驻原沾益乡政府驻地。
昆明市 4月30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盘龙区双哨乡、小河乡,合并设立松华乡,乡政府驻原小河乡政府驻地。
红河州 7月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屏边县湾塘乡政府驻地从水果队迁移至沙坝;绿春县半坡乡政府驻地从半坡迁移至坝溜;元阳县俄扎乡政府驻地从俄扎下寨迁移至哈播。
丽江市 8月4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永胜县金官镇和梁官镇,合并设立三川镇,镇政府驻原金官镇政府驻地;撤销永胜县板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顺州乡,顺州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永胜县太极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涛源乡,涛源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华坪县龙洞傈僳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中心镇,中心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华坪县温泉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荣将镇,荣将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华坪县文乐傈僳族乡和大兴镇,合并设立兴泉镇,新设立的兴泉镇政府驻原大兴镇政府驻地。撤销玉龙县仁和傈僳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石鼓镇,石鼓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玉龙县金庄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黎明傈僳族乡,乡政府驻原金庄乡政府驻地。撤销宁蒗县红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兴镇,大兴镇政府驻地不变。
临沧市 8月16日,省政府以云政复〔2005〕56号文件批准同意:撤销临翔区那招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博尚镇,博尚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临翔区凤翔镇和忙畔乡,分别改设凤翔和忙畔街道办事处。撤销永德县明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德党镇,德党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耿马县福荣拉祜族傈僳族乡和河外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孟定镇,孟定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镇康县军弄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南伞镇,南伞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沧源县团结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岩帅镇,岩帅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凤庆县永新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鲁史镇,鲁史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凤庆县德思里彝族佤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佑镇,勐佑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云县头道水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爱华镇,爱华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云县糯洒彝族傣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涌宝镇,涌宝镇政府驻地不变。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截止2005年10月份,全省有6个州(市)27个县(市、区)109个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并,共减少乡镇50个(含撤销1镇与另外2镇的部分村委会合并改设2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减少乡44个,民族乡5个,镇1个;增加街道办事处2个。调整撤并后,全省共有乡镇1428个,其中乡698个,民族乡158个,镇572个;街道办事处55个。
红河州 10月1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弥勒县弥阳镇和卫泸乡,设新的弥阳镇,镇政府驻原弥阳镇政府驻地;撤销弥勒县竹园镇和朋普镇,设立新的竹园镇,镇政府驻原朋普镇同车村委会小者黑村;撤销红河县迤萨镇和勐龙傣族乡,设立新的迤萨镇,镇政府驻原勐龙傣族乡勐甸村委会凹腰山;撤销泸西县中枢镇和逸圃镇,设立新的中枢镇,镇政府驻原中枢镇政府驻地;撤销旧城镇和三河镇,设立新的旧城镇,镇政府驻原旧城镇政府驻地;撤销金平县金河镇和十里村乡,设立新的金河镇,镇政府驻原金河镇政府驻地;撤销建水县曲江镇、利民乡和李浩寨乡,设立新的曲江镇,镇政府驻原曲江镇政府驻地;撤销元阳县新街镇和胜村乡,设立新的新街镇,镇政府驻原新街镇政府驻地;撤销开远市中和营乡和马者哨乡,设立中和营镇,镇政府驻原中和营乡政府驻地;撤销个旧市鸡街镇、倘甸乡和乍甸镇,设立新的鸡街镇,镇政府驻原鸡街镇政府驻地。
保山市 10月1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施甸县保场乡及仁和乡,设立仁和镇,镇政府驻原仁和乡政府驻地;撤销施甸县等子乡和太平乡,设立太平镇,镇政府驻原太平乡政府驻地;撤销保山市隆阳区永昌镇,其行政区域与汉庄镇的汉营、沙河2个村委会和河图镇的红庙、下村、太平、白塔、廖官、沈官、红花7个村委会合并设立兰城、永昌2个街道办事处;撤销隆阳区汶上彝族苗族乡和瓦房彝族乡,合并设立瓦房彝族苗族乡,管辖原瓦房彝族乡的行政区域和原汶上彝族苗族乡的巴戛、干塘、油房、保和、瓦河、水源、喜坪7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原瓦房彝族乡政府驻地;将原汶上彝族苗族乡的汶上、小河、搭板桥、小水井、新民、上拉堡、下拉堡、岩脚、秧草、安邦10个村委会划归瓦马彝族白族乡管辖;撤销隆阳区道街乡和潞江傣族乡,合并设立潞江镇,管辖原潞江傣族乡行政区域和原道街乡的江东、道街、澡塘、登高、石头寨、三达地6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小平田;将原道街乡余下的大田、桤木林、红岩脚、核桃、秉寨5个村委会划归蒲缥镇管辖;撤销隆阳区老营乡和瓦窑白族彝族乡,合并设立瓦窑镇,管辖原瓦窑白族彝族乡行政区域和原老营乡的老营、阿石寨、六合、旧寨、磨房、大薅、小浪坝、大浪坝、克恭、阿依寨10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瓦窑白族彝族乡政府驻地;将老营乡余下的西河、阿家、柴河、下付家4个村委会和金鸡乡的罗寨村委会及河图镇余下的长岭岗、柳上2个村委会划归板桥镇管辖。
昆明市 10月13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昆明市东川区新村镇、碧谷镇、绿茂乡和姑海乡,设立铜都镇,铜都镇管辖原新村镇、碧谷镇、绿茂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姑海乡管辖的姑海、达德、新村、野牛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新村镇政府驻地;撤销杉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汤丹镇管辖,镇政府驻原汤丹镇政府驻地;撤销播卡乡和拖布卡乡,合并设立拖布卡镇,镇政府驻原拖布卡乡政府驻地;撤销新田乡和法者乡,设立红土地镇,红土地镇管辖原法者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新田乡管辖的新田、花沟、松毛棚、仓房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法者乡政府驻地;撤销乌龙乡,设立乌龙镇,乌龙镇管辖原乌龙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新田乡管辖的瓦房、大水井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乌龙乡政府驻地;撤销阿旺乡,设立阿旺镇,阿旺镇管辖原阿旺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姑海乡管辖的陷塘村委会,镇政府驻原阿旺乡政府驻地。
临沧市 10月12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双江县贺六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勐镇管辖,镇政府驻原勐勐镇政府驻地。
大理州 10月18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宾川县古底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平川镇,镇政府驻原平川镇政府驻地。
10月24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祥云县象鼻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祥城镇,镇政府驻原样城镇政府驻地;撤销马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云南驿镇,镇政府驻原云南驿镇政府驻地。 撤销巍山县龙街乡和鼠街乡,设立五印乡,乡政府驻原鼠街乡政府驻地;将庙南镇五里巷村委会划归马鞍山乡管辖。 撤销洱源县茈碧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玉湖镇,并将三营镇水联村委会划归玉湖镇管辖,同时将玉湖镇更名为茈碧湖镇,镇政府驻原玉湖镇政府驻地。 撤销鹤庆县中江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朵美乡,乡政府驻原朵美乡政府驻地。 撤销漾濞县上街镇和河西镇,设立苍山西镇,镇政府驻原河西镇下街。 撤销永平县老街镇和曲硐镇,设立博南镇,并将杉阳镇东庄村委会和厂街彝族乡岔路村委会里海冲上村、下村一社、下村二社3个村民小组划归博南镇管辖,镇政府驻原老街镇苏屯;将永和彝族乡松坡村委会免粮库村民小组划归厂街彝族乡管辖。 撤销剑川县剑阳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金华镇,并将甸南镇向前、文华2个村委会划归金华镇管理,镇政府驻原剑阳镇政府驻地。 撤销大理市七里桥镇,将原七里桥镇洱滨、太和、刘官厂、大庄4个村委会划归下关镇管理,将上末、阳和、下兑3个村委会划归大理镇管辖。 撤销弥渡县太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弥城镇管辖,镇政府驻原弥城镇政府驻地。
德宏州 10月24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潞西市城郊镇和象滚塘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市镇管辖;撤销潞西市东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遮放镇管辖;撤销潞西市法帕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风平镇管辖。 撤销陇川县姐乌乡和赛号乡,将原姐乌乡行政区域和原赛号乡撒定村委会划归城子镇管籍,将原赛号乡曼胆、广帕、广宋3个村委会划归景罕镇管辖。 撤销盈江县岗勐乡和莲花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平原镇管辖,镇政府驻原平原镇政府驻地;撤销盈江县芒允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太平乡管辖,并将太平乡改设为太平镇,镇政府驻原太平乡政府驻地;撤销盈江县姐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弄璋镇管辖,镇政府驻原弄璋镇政府驻地。 撤销瑞丽市姐勒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勐卯镇管辖,镇政府驻原姐勒乡政府驻地;撤销瑞丽市芒棒乡和混板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关镇管辖,并将城关镇更名为畹町镇,镇政府驻原城关镇政府驻地。 撤销梁河县杞木寨乡,将杞木寨、平坝、湾中3个村委会划归芒东镇管辖,将水箐村委会划归遮岛镇管辖。
2005年11月8日,省政府批准同意:香格里拉县格咱乡政府驻地由翁上村迁至格咱村。
2005年12月12日,省政府批准同意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此方案共涉及该州10个县(市)54个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并,减少乡镇25个,其中减少乡19个、民族乡2个、镇4个,占全州乡镇总数的19.5%,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原有乡镇基础上减少15%的任务。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并具体情况如下:
撤销牟定县青龙乡,将原青龙乡所辖的周山、牟尼、龙池、庆丰、共丰5个村委会划归共和镇管辖,将原青龙乡所辖的田丰、龙丰、牌坊、河节冲4个村委会划归凤屯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凤屯乡改设为凤屯镇,镇政府驻地搬迁至原凤屯乡飒马场;撤销新甸乡,将原新甸乡所辖的新甸、华星、散花、际盛4个村委会划归共和镇管辖,将原新甸乡的米村、普村、福龙、民乐、丰乐、高平6个村委会划归江坡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江坡乡改设为江坡镇,镇政府驻原江坡乡政府驻地;撤销军屯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共和镇,共和镇管辖原共和镇、军屯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青龙乡的周山、牟尼、龙池、庆丰、共丰5个村委会以及原新甸乡的新甸、华星、散花、际盛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共和镇驻地。
撤销大姚县仓街镇和七街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金碧镇,镇政府驻原金碧镇政府驻地;将六苴镇海古簸村委会划归昙华乡管辖。
撤销双柏县雨龙乡,将原雨龙乡所辖的雨龙、法甸、古木、折苴4个村委会划归法脿镇管辖;将原雨龙乡所辖的邦三、野牛、蚕豆田3个村委会划归大麦地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大麦地乡改设为大麦地镇,镇政府驻地迁移至原大麦地乡普龙。
撤销楚雄市宜茨乡,将原宜茨乡所辖的红卫桥村委会划归大地基乡管辖,将力峨么、宜茨、邑多么、路上村4个村委会划归东华镇管辖,并将东华镇邑舍村委会划归子午镇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东华镇管辖原东华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不含邑舍村委会)和原宜茨乡的力峨么、宜茨、邑多么、路上村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东华镇政府驻地;撤销云龙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子午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子午镇管辖原子午镇、云龙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东华镇的邑舍村委会,镇政府驻原子午镇政府驻地;撤销永安镇,将原永安镇所辖的平山村委会划归鹿城镇管辖,将原永安镇的永安、车坪、邓官、詹家、桃园、览经、庄甸7个村(居)委划归东瓜镇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东瓜镇管辖原东瓜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永安镇的永安、车坪、邓官、詹家、桃园、览经、庄甸7个村(居)委会,镇政府驻原东瓜镇政府驻地;撤销富民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鹿城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鹿城镇管辖原鹿城镇、富民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永安镇的平山村委会,镇政府驻原鹿城镇政府驻地。
撤销南华县徐营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龙川镇,镇政府驻原龙川镇政府驻地;撤销天申堂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沙桥镇,镇政府驻原沙桥镇政府驻地。
撤销武定县九厂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近城镇,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近城镇更名为狮山镇,镇政府驻原近城镇政府驻地;撤销石腊它苗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高桥镇,镇政府驻原高桥镇政府驻地。
撤销姚安县仁和镇,将原仁和镇所辖的仁和、蛉丰、蜻岭、清河4个村委会划归栋川镇管辖,将原仁和镇的白石地村委会划归太平乡管辖,将太平乡新民村委会划归前场镇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太平乡改设为太平镇,太平镇管辖原太平乡的太平、各苴、老街、陈家4个村委会和原仁和镇白石地村委会,镇政府驻原太平乡政府驻地;撤销龙岗镇和大龙口镇,将原龙岗镇和大龙口镇所辖区域并入栋川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栋川镇管辖原栋川镇、龙岗镇、大龙口镇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仁和镇的仁和、蛉丰、蜻岭、清河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龙岗镇政府驻地。
撤销永仁县万马傣族乡,将原万马傣族乡所辖的迤资、昔丙、拉姑、鱼鲊4个村委会划归永兴傣族乡管辖;将原万马傣族乡万马、进化2个村委会划归中和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中和乡改设为中和镇,镇政府驻原中和乡政府驻地。
撤销元谋县花同乡,其行政区域并入羊街乡,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羊街乡改设为羊街镇,镇政府驻原羊街乡政府驻地;撤销苴林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黄瓜园镇,镇政府驻原黄瓜园镇政府驻地;撤销能禹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元马镇,镇政府驻原元马镇政府驻地。
撤销禄丰县腰站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金山镇,镇政府驻地搬迁至原金山镇南雄;撤销舍资镇,其行政区域并入一平浪镇,镇政府驻原舍资镇政府驻地;撤销大路溪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和平乡,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和平乡改设为和平镇,镇政府驻原和平乡政府驻地;撤销旧庄镇,其行政区域并入广通镇,镇政府驻原广通镇政府驻地。
截止12月12日,全省年内共有9个州市53个县市区220个乡镇(街道)进行了调整撤并,共减少乡镇104个(含撤销1乡2镇改设为街道办事处)其中减少乡79个、民族乡15个、镇10个;增加街道办事处4个。目前,全省共有乡镇1403个,其中乡680个、民族乡156个、镇567个;街道办事处56个。
2005年12月24日,省政府批准同意大理州撤销永平县永和彝族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杉阳镇,镇政府驻原杉阳镇政府驻地。 撤销云龙县果郎乡和石门镇,设立诺邓镇,镇政府驻原石门镇政府驻地。 撤销南涧县沙乐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公郎镇,镇政府驻原公郎镇政府驻地。 撤销漾濞县脉地镇和双涧乡,设立漾江镇,镇政府驻原脉地镇政府驻地。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