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代码】511700【邮政编码】635000【区号】0818【拼音】Dázhōu Shì【英文】Dazhou City
位置面积 达州市是四川省辖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北接陕西省安康市和湖北省十堰市,南与广安市接壤,东、东南与重庆市相邻,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全市总面积16582平方千米,其中,通川区888平方千米、达川区2247平方千米、宣汉县4271.12平方千米、开江县1031.14平方千米、大竹县2077.14平方千米、渠县2017.07平方千米、万源市4050.85平方千米。[ 面积数据根据《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2012年)》]
人口民族
区划调整
政区划分 达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共有21个街道、149个镇、30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市政府驻通川区朝阳街道永兴路2号。
(本页内容制作/更新中,敬请期待)
地名由来 因此地联络金房,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
历史沿革 古属巴国,东汉建安六年(201)置巴西郡,梁置万州东关郡,西魏改万州为通州,北宋改通州为达州,清嘉庆时达州为绥定府。清设达县。
1950年,设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署驻达县,辖达县、宣汉、开江、平昌(原平昌设治局改设,驻江口)、巴中、南江、通江、万源等8县;设大竹专区,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署驻大竹县,辖大竹、梁山、垫江、邻水、广安、渠县等6县。1952年,达县专区、大竹专区属四川省领导。梁山县改名为梁平县。1953年,撤销大竹专区,将大竹、渠县、邻水3县划归达县专区;垫江县划归涪陵专区;广安县划归南充专区;梁平县划归万县专区。达县专区辖11县。
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辖达县、万源、宣汉、开江、邻水、大竹、渠县、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县。1976年,由达县析置达县市,属达县地区领导;达县地区驻达县市。1979年,由万源县析置白沙工农区(相当于县级),工农区政府驻白沙公社。达县地区辖1市、11县、1工农区。1993年7月5日,国务院(国函[1993]98号)批准:将达县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川市;将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划给新设立的巴中地区管辖。
1999年6月20日,国务院(国函〔[1999〕51号)批准:(1)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通川区荷叶街。(2)达州市新设通川区,以原达川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川区的行政区域,将达县的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西外镇。(3)达州市辖原达川地区的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和新设立的通川区。原达川地区的万源市由四川省直辖。
2000年末,全市共有区公所60个(包括万源市10个区级工委),乡政府314个,镇政府75个,街道办事处2个,居委会313个,居民小组1190个,村委会3686个,村民小组33353个。2001年区公所先后被撤,全市共有乡政府302个,镇政府87个,街道办事处2个,居委会320个,居民小组1177个,村委会3685个,村民小组33338个。
2003年,达州市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达县撤销新进、福寿、滴河、新溪、高坪、檬双、映山、大垭、新胜、新兴、东照、碗厂;宣汉县撤销洋烈、新农、清坪、黄龙、平楼、龙观、东升、三胜、月溪、成虎、鸡唱、自由、河坝、梨子、方斗、三桥、双柏、新红18个乡;万源市撤销蒿坝、红旗、石岗、水田4个乡;开江县撤销明月坝、宝塔坝、杨柳、严家、白杨5个乡;大竹县撤销城东、田坝、双桥、余家、月华、罗城、西河、明滩、高滩场、吉星、石龙、五仓、新桥、高家、民主15个乡,新建余华、高明2乡;渠县撤销河西、黎乐、任家、营盘、黄泥、月光、汉碑、花龙、建国、保和、渠西、金锣、新和、大峡、石佛、农乐、天井、广禄、共和、金竹、大石、观龙、云宝、奉家、宝塔、汇西26个乡。全市共有3个街道、103个镇、209个乡。
2008年末,达州市面积16594平方千米,人口650.11万人,辖3个街道、102个镇、208个乡,375个社区、2774个行政村。其中:通川区面积453平方千米,人口43.18万人,辖3个街道、7个镇、3个乡,69个社区、79个行政村;万源市面积4065平方千米,人口56.38万人,辖13个镇、40个乡,24个社区、371个行政村;达县面积2688平方千米,人口130.11万人,辖21个镇、43个乡,89个社区、756个行政村;宣汉县面积4266平方千米,人口118.82万人,辖19个镇、35个乡,62个社区、494个行政村;开江县面积1033平方千米,人口56.04万人,辖10个镇、10个乡,21个社区、194个行政村;大竹县面积2076平方千米,人口107.54万人,辖18个镇、32个乡,57个社区、384个行政村;渠县面积2013平方千米,人口138.04万人,辖15个镇、45个乡,53个社区、496个行政村。
2013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达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3〕73号):一、同意撤销达县,设立达州市达川区。以原达县(不含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的行政区域为达川区的行政区域。达川区人民政府驻南外镇通达东路288号。二、将原达县的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划归达州市通川区管辖。【7月1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达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函〔2013〕209号)】
(以下摘自网络)春秋战国属巴国。属巴国。秦、西汉属巴郡宕渠县。东汉永元年间(89-l04),析宕渠县东境置宣汉县,以宣扬汉王朝德威故名,隶益州巴郡。建安六年(201)隶巴西郡。建安二十三年隶宕渠郡。蜀汉建兴五年(227)隶巴西郡。延熙时(238-257)隶宕渠郡。后隶巴西郡。
西晋武帝时(265-289),省宣汉县。惠帝永熙时(290)复置,隶梁州宕渠郡。成汉时隶宕渠郡。东晋隶宕渠郡。南朝宋永初(420-422),析宕渠郡宣汉县置巴渠郡,领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南朝齐始兴县、宣汉县隶巴渠郡。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置万州,实行“土断”,宣汉县治北迁,隶并州南晋郡。始兴县改石城县(一说大同二年宣汉改石城,一说西魏废帝二年宣汉改石城),隶开巴郡。石城县以治西石城山得名。新置三冈县,隶新安郡。大同中(535-545),置永康县,并置万荣郡,隶万州。
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以万州居四达之地,改名为通州。石城县隶通州开巴郡。三冈县隶新宁郡。永康县隶罗州万荣郡。北周保定四年(564),永康县改隶万州万荣郡。
隋开皇元年(581),石城县、三冈县隶通州开巴郡,永康县隶万州。开皇二年,省万州,永康县隶清化郡。开皇三年,省蛇龙、新宁县入石城县,隶通州。永康县改隶巴州。开皇十八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一说开皇三年改石城县为通川县,一说大业初置遭川县),改永康县为永穆县。大业三年(607),改通州为通川郡,通川县、三冈县隶通川郡。巴州改清化郡,永穆县隶清化郡。
唐武德元年(618),通川郡改通州。通川县、三冈县隶通州。武德二年,析通川县东境复置新宁县,析通川县北境置思来县,隶通州。析永穆县北境置恒丰县,析永穆县西境置太平县,隶万州。武德三年,置通州总管府,辖通、万等八州。通川、思来、三冈县隶通州。永穆、恒丰、太平县隶万州。武德七年,改通州总管府为都督府。通州、万州及属县隶通州都督府。
贞观元年(627),省思来县入通川县,废万州,撤太平、恒丰县入永穆县,隶通州。贞观五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通川、永穆、三冈县隶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州名。宝历元年(825),废三冈县。大中五年(851),复置,隶通州。五代通川、永穆、三冈县均隶通州。
宋乾德三年(965),改通州为达州。通川、永穆、三冈县隶达州。咸平二年(999),永穆县改名永睦县。熙宁六年(1073),省三冈县入通川县。七年,省石鼓县入通川县、永睦县、新宁县。靖康间(1126),州治迁城东50里捍城山。元至元十七年(1280),州治从捍城山复还旧址。至元二十二年,省东乡、巴渠、通明、永睦县,通川县隶达州。
明洪武九年(1376),省通川县入达州,降达州为县级州(一说改达州为达县)。正德九年(1514),复升为府级州,辖东乡、太平县。清雍正六年(1728),达州升为直隶州,隶川东道。嘉庆七年(1802),改达州为绥定府,取达州的达字为县名,增设达县为附郭首县。
历年人口(部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达州市常住人口5468097人,其中:通川区478276人,达县1111159人,宣汉县1006826人,开江县430877人,大竹县876884人,渠县1156481人,万源市407594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达州市常住人口5793144人,其中:通川区384525人、达县1125899人、宣汉县1047230人、开江县509469人、大竹县952734人、渠县1236602人、万源市53668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