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面积 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东部,耒水上游,罗霄山脉南端。东邻桂东县、炎陵县,南接汝城县、宜章县,西连苏仙区,北抵永兴、安仁县。全市总面积2730.39平方千米。(面积数据根据《湖南省行政区划简册2022》)
人口民族 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2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4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8.53%,比上年末提高0.52个百分点。
政区划分 资兴市辖2个街道、9个镇、2个民族乡,即唐洞街道、东江街道、滁口镇、三都镇、蓼江镇、兴宁镇、州门司镇、黄草镇、汤溪镇、白廊镇、清江镇、回龙山瑶族乡、八面山瑶族乡。市政府驻唐洞街道晋宁路。
地名由来 唐咸亨三年置资兴县,以流经治所的资兴江命名。
历史沿革 东汉永和元年(136),析郴县境东部(今资兴、汝城、桂东)始置汉宁县,隶桂阳郡,县治设凤凰山前(属旧市乡,已被东江水库淹没)。唐贞观八年(634年)并入郴县。
唐咸亨三年(672年)从郴县析出置资兴县,属桂阳郡。后数易县名,先后称阳安、晋宁、晋兴、资兴、泰县。南宋理宗绍定二年(约1229),改县为兴宁,治所设管子壕(今兴宁镇)。民国3年(1914)因与广东省兴宁县同名,复称资兴县。
1949年10月20日,资兴解放,建立人民政权机构。1959年郴、资合并称郴县,同年冬划出鲤鱼江、蓼江及高码等地成立东江市(为郴县所辖)。1961年5月资兴县恢复建制,1962年东江市并入资兴县,鲤鱼江、三都、文昌、香花划入资兴,高码复归郴县。
1984年12月24日,国务院批准资兴县撤县设市,将郴县的高码乡和桥口镇白溪、下渡两村划归资兴市管辖。1985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治所迁至唐洞,并于同年5月开始在唐洞建新市区。1988年起,市直机关陆续搬迁至唐洞新市区办公,1989年11月成立唐洞街道。
因1986年东江湖蓄水,渡头乡于1987年1月被撤,未淹行政村分别并入滁口、清江、旧市、厚玉四乡。
2003年5月,将旧市、厚玉两乡合并为白廊乡。2011年3月,将汤市、皮石两乡合并设立汤溪镇。
2012年3月,撤并高码、香花两乡设立程水镇,撤碑记乡分别并入三都镇(其中茶田、岗岭两村并入兴宁镇、茶坪村并入唐洞街道),撤坪石、何家山两乡并入兴宁镇,撤烟坪、彭市两乡并入州门司镇(其中烟坪的兰洞村并入青腰镇),撤东江镇、鲤鱼江镇合并成立东江街道。
2015年11月,撤并七里镇、团结瑶族乡设立回龙山瑶族乡,唐洞街道、程水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唐洞街道,撤并青腰镇、连坪瑶族乡设立八面山瑶族乡,撤并波水乡、兰市乡、州门司镇设立州门司镇(含汤溪镇析出的皮里、彩洞、道塘3个建制村),撤销龙溪乡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新设立的黄草镇、白,撤并东坪乡、黄草镇设立黄草镇,撤销白廊乡设立白廊镇(含原龙溪乡的中塘、水头、中洞、下洞、蔸坪5个建制村),清江乡撤乡设镇。
2016年5月,将全市的48个社区、260个建制村调整为32个社区、183个建制村。
(本页内容制作/更新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