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

位置面积 嘉禾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南部,南岭北麓,舂陵水(钟水河)中上游。地处东经112°14′~112°35′,北纬25°26分~25°47′。东与桂阳县为邻,南与临武县、蓝山县接壤,西与宁远县相接,北与新田县交界。

全县南北长39.3千米,东西宽35.7千米,辖区总面积699.33平方千米,占郴州市总面积的3.61%、湖南省总面积的0.3%,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小的县。县城距郴州市78千米,距广东韶关市310千米,距广西桂林市278千米。

人口民族 2023年末,全县户籍户数134525户,户籍人口430882人,比上年末减少1887人。其中:男性229397人,女性201485人;城镇人口172900人,农村人口163200人。全县常住人口33.6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8万人。

政区划分 嘉禾县辖9个镇、1个乡,即塘村镇、袁家镇、行廊镇、龙潭镇、石桥镇、珠泉镇、坦坪镇、广发镇、晋屏镇、普满乡。县政府驻珠泉镇人民北路20号(2019年12月13日起临时避险迁至嘉禾大道)。

 

 

地名由来 

历史沿革 嘉禾县从汉代至元代均为临武县地。明初为桂阳州(今桂阳县)及临武县地。明崇祯十二年(1639),析桂阳及临武县地置嘉禾县。

建县前,县东十里两路口设有巡检司一员。建县初:设知县一员,其属有典吏一员,教职有训导一员。县分为上乡、富乐、贵贤、銮三等共四乡十四里。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增改上乡八里为九里,富乐、贵贤、銮三等三乡六里为十里,编为四乡十九里,里分都、都分甲。雍正十年(1732)改桂阳州为直隶州,临、蓝、嘉三县不隶衡州府,而属直隶州。咸丰元年(1851)后,乡分为团,以后团划区,全县划分城乡三十六团十区。

民国26年(1937)9月,全县由三十六团十区调整为16个乡镇。民国28年(1939)4月,嘉禾县并乡,由原16个乡并为珠泉、清化、冸溪、南平、贵贤、广发、清伟、厚宝、石桥、东平、晋平、乐泉12个乡镇。

1949年12月5日,嘉禾解放,全县划为5个区、43个乡,分别在含田、行廊圩、仙人桥、广发圩、花溪村成立5个区人民政府。1952年4月,在普满圩增设第六区人民政府,在城关设县辖珠泉镇人民政府。1950年3月,乐泉乡划归临武县管辖。

1954年5月,临武县第五区商溪、曲水两乡划归嘉禾县第五区管辖;6月,蓝山县所属六区高铺乡划归嘉禾县五区管辖。1954年7月,全县调整为86个乡(包括五区辖塘村镇在内)及1个县辖镇。1956年5~6月撤区并乡,将原有的6个区,85个乡,2个镇撤销,合并为18个乡、2个镇。

1958年10月,全县将原有20个乡(镇)合并为6个乡。10月19日,启用新的乡人民委员会和人民公社印章。12月,蓝山县与嘉禾县合并为蓝嘉县,县政府所在地设南山县城。1961年5月,蓝嘉县分设为蓝山县和嘉禾县。

1964年1月,花溪公社与塘村镇合并为塘村镇人民公社。9~12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全县由原来的18个公社、1个镇调整为11个公社,1个镇。1976年11月,将原珠泉公社调整为城关、钟水、石羔公社

1984年3月,公社全部改称为乡建制,全县共有16个乡、2个镇(花溪、塘村未合)。1986年3月,撤销花溪公社,扩大塘村镇行政区域,全县共有17个乡镇。

2012年,将泮头乡合并到袁家镇,钟水乡、莲荷乡、石羔乡、城关镇合并为珠泉镇,全县由17个乡镇合并为13个乡镇(原盘江乡云里村划入广发镇建制)。

2015年12月,将田心镇与坦坪镇合并设立坦坪镇,镇政府设在坦坪镇人民政府驻地;撤销盘江乡,车头、肖家、珠泉3个镇,设立珠泉、晋屏2个镇;调整普满乡、行廊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将原珠泉镇的12个建制村与原盘江乡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晋屏镇;将原珠泉镇的26个村和原车头镇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珠泉镇;将原肖家镇坌头建制村划入普满乡;将原肖家镇的9个建制村划入行廊镇。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后,全县由原来的13个乡镇减到10个乡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