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箐山县

位置面积 

人口民族 

政区划分 

名胜古迹 

(本页内容制作/更新中,敬请期待)

 

 

地名由来 (箐,读音qìng,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历史沿革 据《黑龙江省志》等文献记载,先秦时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肃慎族活动之地。唐朝境内属河北道黑水都督府。辽代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金朝定都上京,属上京道蒲峪路。元代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明朝属奴儿干都司。清朝曾先后属于齐齐哈尔副都统、呼兰城守尉、呼兰副都统和呼兰府辖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汤原县,属之。

民国20年(1931),有三五户人家在朗乡开荒种地,放山(挖人参)狩猎。1939年设立带岭村;同年,绥佳铁路通至朗乡,住户渐增,朗乡镇内分3个居住点:河北岸满铁屯(日本街);河两岸朝鲜屯;距朝鲜屯不远是中国街。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域均属汤原县南岔区。

1951年朗乡林业局在正式建立。1952年10月,新设伊春县,随属;次年春设置带岭镇,朗乡镇分为朗乡镇和小白镇。1954年9月朗乡镇划归铁力县。1956年1月,设置朗乡镇。1957年11月,撤销带岭镇,设立伊春市带岭区。1958年7月,将小白镇并入朗乡镇,同年9月改称朗乡人民公社。1963年1月,改称朗乡镇公社,1980年9月,改为朗乡镇。

2019年6月29日,国务院以国函〔2019〕63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伊春市带岭区,设立大箐山县,以原带岭区的行政区域为大箐山县的行政区域,大箐山县人民政府驻兴林街198号。大箐山县由伊春市管辖。将县级铁力市的朗乡镇划归大箐山县管辖。9月1日,大箐山县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同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省民政厅以黑民函〔2019〕103号文件批复同意大箐山县设立带岭镇、朗乡镇。

带岭镇 1938年3月修筑绥佳铁路时,根据达里带岭山脉,命名带岭停车场,次年命名为带岭车站;1953年设置带岭镇,镇袭站名;达里带岭是满语磐石之意。

朗乡镇 朗乡镇有翠花之乡的别称,镇名源于火车站,原名183,因绥佳线铁从绥化至此为183千米,故名;1945年改名为捞绞,译过来是朗乡,后改为朗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