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1996年)

【《中国政区大典》资料(需进一步核对错误),面积、人口数据统计年份不详、仅供参考】

龙陵县[Longling Xian] 保山地区辖县。龙陵原名勐龙,傣语,意为陵墓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称龙陵,系傣语意译,引申为皇帝墓或龙脉大地。位于省境西部,西隔怒江与缅甸相望。面积2884平方千米,人口25.8万人,有傈僳族等少数民族1.3万人。辖2镇10乡(其中民族乡1个)。县政政府驻龙山镇,距省会昆明724千米。明嘉靖九年(1522)为保山县地。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龙陵厅,1913年改龙陵县。

云南省林业的重点县之一。地处怒江、龙川江之间,群山连绵,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有怒江、龙川江两大水系),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已开发有三江口电站。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从热带到亚热带、中温带、温带气候皆有,处高黎贡山南段迎风面,受印度洋暖温气流影响,雨量充沛,素有“滇西雨屏”之称。龙陵处怒江大断裂带,地层褶皱断裂较为突出,多地震地热。有森林地20公顷,占总面积的72%,主要树种有云南松、杉木,一类保护植物大树蕨,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众多珍稀动植物生存。资源丰富,有地热、褐煤、铁、金、铝、锌、锡、钨、硫、硅等。工业以制糖、制茶、建材、化肥、瓷器、冶金、食品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茶叶为主,林副特产品竹笋、紫胶、香果、核桃、香菌、鸡棕、木耳等较多。320国道、黄勐(黄草坝至勐糯)、龙天(龙新至天宁红镇)红镇(红旗桥至镇康)、段木(段家坝至木城)、龙河(龙陵至河头)等公路过境,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名胜古迹有邦腊掌热矿泉、松山抗战遗址、大坝烈士陵园、西山公园、云龙寺,河头烧炭田坡等6处新时器时代文化遗址等。

龙山镇[Longshan Zhen] 龙陵县辖镇,县政府驻地,1936年为龙山镇,1950年为第二区,1958年设龙山公社,1960年析置龙山镇,1962年改区,1969年并入龙山公社,1984年析置龙山镇。位于县境中西部。面积160平方千米,人口1.9万人。辖龙山、白塔、香柏河、白家寨、横山、赧场、大坪子、杨梅山、新下寨、云山、核桃坪、城关13个行政村。320国道过境。镇内有邦腊掌热矿泉。城东月望寨为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创始人李鑫烈士故里,有李鑫纪念馆。

镇安镇[Zhen'an Zhen] 龙陵县辖镇。镇古名勐淋,傣语、意为粟树坝。明未清初设镇安千户所,1950年为第一区,1958年建镇安公社,1961年改区,1969年又改公社,1972年析置邦迈公社,1984年与邦迈公社合建制为镇安区,1988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8千米。面积304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辖镇安、小田坝、镇东、大水沟、官岑、镇北、镇南、大坝、淘金河、八O八、镇宝、竹箐、户帕、邦别、岭干、回欢、芒告、正平18个行政村。320国道过境。有明万历年间所建崇善寺(又名乐善庵),和镇安大坝烈士陵园。

河头乡[Hetou Xiang] 龙陵县辖乡。1970年属先锋公社,1972年析建河头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8.5千米。面积156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河头、芒麦、麦地、户孔、尹照场5个行政村。公路通县城。

腊勐乡[Lanmong Xiang] 龙陵县辖乡。“腊勐”系傣语,意为“潞江坝对面之地”。明清以来属潞江土司辖,1930年划属第八区(潞江)辖,1958年置腊勐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复改公社,1984年与碧寨公社合建腊勐区,1988年分别为腊勐、碧寨两个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8.5千米。面积192平方千米,人口2万人。辖腊勐、松山、大垭口、长岭岗、新河、中岭干、沙子坡、长箐、大龙、白泥塘10个行政村。旧滇缅公路过境。大松山系抗日战争滇西主战场之一,发生过著名的松山战役。

龙江乡[Longjiang Xiang] 龙陵县辖乡。1958年将原属腾冲县辖的勐柳、弄岗、大新寨、邦焕划属龙陵县辖,建勐柳、赧等两个公社,1962年改两公社为龙江区,1969年建龙江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8.8千米。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赧等、勐柳、邦明、弄岗、大新寨、邦焕、大汉坝、三台山、弄福、弄玲、上龙、销塘、勐外坝、蕨叶坝、新寨15个行政村。

龙新乡[Longxin Xiang] 龙陵县辖乡。1958年建龙华公社,1961年划为勐冒、绕廊、龙泉3个公社,1962年合建勐冒区,1969年改为公社,1981年更名龙新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3.5千米。面积248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辖龙新、黄草坝、勐冒、绕廊、茄子山、大坡、菜子地、大硝河、荆竹坪、雪山、黑山11个行政村。黄(草坝)勐(糯)公路过境。

象达乡[Xingda Xiang] 龙陵县辖乡。“象达”属傣语,意为“重要的要塞”,1958年建象达公社,1962年改区,1967年复改公社,1972年析置苏帕河公社,1984年与苏帕河公社合建制象达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6.2千米。面积506平方千米,人口3.4万人。辖象达、棠梨坪、营坡、甘寨、赧洒、坝头、澡塘头、帮工、大场、芹菜塘、帕掌河、小米地、勐蚌、坡头田、迤沙寨15个行政村。黄(草坝)勐(糯)公路过境。

平达乡[Pingda Xiang] 龙陵县辖乡。1958年建平达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复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中南部,距县城37.5千米。面积345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辖平达、平安、河尾下小田坝、安乐、黄连河、上下田坝、橄榄寨、安庆、章寨10个行政村。黄(草坝)勐(糯)公路过境。古迹有明宣德年间所铸古铜钟,境内有河尾大叠水、小叠水瀑布自然景观。

勐糯乡[Mongnuo Xiang] 龙陵县辖乡。“勐糯”傣语,意为“松软之地”。1969年从平达区析置勐糯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6.5千米。面积206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沟心寨、丛岗、勐糯、大寨、田坡、海头6个行政村。境内有黄(草坝)勐(糯)、红(旗桥)镇(康)公路。有天然溶洞仙人洞,有船口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天宁乡[Tianning Xiang] 龙陵县辖乡。1972年从勐冒公社分置天宁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3.5千米。面积132平方千米,人口0.9万人。辖天宁、三家村、新林、坡头、半坡5个行政村。龙(新)天(宁)公路通达。有孟仙崖、天宁寺、孔明碑、金钱水等古遗址。

碧寨乡[Bizhai Xiang] 龙陵县辖乡。1972年从腊勐、勐冒两公社析置碧寨公社,1984年与腊勐公社合并建腊勐区,1988年从腊勐区析置碧寨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5.8千米。面积182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长洼子、摆达、滥坝寨、杨梅田、梨树坪、麦子坪、中寨7个行政村。腊(勐)碧)寨)公路过境。

木城彝族傈僳族乡[Mucheng Yizu Lisuzu Xiang] 龙陵县辖乡。1949年设安达乡,1954年更名安定乡,1959年属平达公社,1960年析置安定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复改公社,1981年更名为木城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为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位于县境南部,隔怒江与缅甸接壤,有国境线19.71千米。距县城49千米。面积226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乌木寨、老满坡、花椒、木城、鱼塘垭口5个行政村。木段(家坝)木(城)公路通达。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并请保留本站网址:www.xzqh.org

   区划地名网(行政区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