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区大典》资料(需进一步核对错误),面积、人口数据统计年份不详、仅供参考】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Xishuangbanna Daizu Zizhizhou] 云南省辖自治州。位于省境南部,东、南与老挝接壤,西与缅甸交界,北接思茅地区。面积19700平方千米,人口81.8万人,傣族占总人口的35%,还有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佤、回等12个民族。辖景洪市及勐海、勐腊2县。州政府驻景洪市,距省会昆明733千米。
傣语“西双版纳”意为二个宽阔区域。西汉属哀牢部。东汉属鸠僚部。三国蜀汉属永昌郡。东晋属宁州郡。隋属仆部地。西晋到唐后期(476~902)为部落联盟,傣称“泐西双邦”(即傣泐十二部落),号称勐泐国,都于景德。唐设茫乃道,属南诏开南节度。宋绍兴三十年(1160)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各部,建景陇王国,属大理国。元代设彻里路军民总管府,属云南行中书省。明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属云南布政使司。清为车里宣慰使司,属云南行省元江直隶州,后属普洱府。1913年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辖七个区分局和一行政区,先后属滇南道和酱洱道。1927年始设车里、佛海、五福(南峤)、象明、普文、芦山(六顺)、镇越等七县和临江行政区,属普洱道,1948年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普洱)。1950年全境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属宁洱专区。1953年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复设十二个版纳,属普洱专区。1955年改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57年州内改设为五个县级版纳,1958年改为景洪、勐海、勐腊三县,由思茅专区代管。1973年8月直属省管。
地处横断山地南段、滇西南山原最南端。东西两侧多山,中部为澜沧江谷地及其支流浸蚀而成的众多宽谷盆地。较大的坝子有勐遮、勐龙、景洪、勐罕等,全州1平方千米以上的坝子有63块,总面积890平方千米。海拔最高点在勐海县东北部的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点在勐腊县西南部澜沧江出境处,海拔477米。全州95.1%是山地,4.9%是盆地。澜沧江由北向南斜贯,主要支流有小黑江、南腊河、流沙河、南阿河、南果河、南览河等。处于腾冲—澜沧江地震带南部。以北热带湿润气候为主,5~10月为雨季,雾日多在干季。终年无霜,水稻作物一年两熟。每年4~5月有大风和冰雹。植被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山地多为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42%,为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持较完整的地区。有热带植物近5000种,动物900多种,以丰富、古老、特有、珍贵而闻名全国,有“动植物王国皇冠的绿金石”之誉。设有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藏有铁、盐、锰、铜、金、铝、锌、锡、煤等。农业主种水稻、兼种旱稻、玉米、黄豆、养殖猪、牛、鱼较多。有“滇南谷仓”的美称。经济作物以橡胶、茶叶、甘蔗为主,兼产花生、芝麻、水果、药材等。为全国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州内有六大茶山,“大渡岗茶”和“普洱茶”驰名中外。砂仁的生产居全国第二位。州内有11个国有农场及省级以上科研单位6个。工业有采矿、电力、制茶、制糖、制胶、煤炭、建材、水尼、造纸、制盐、食品、农机修理和手工业等行业。昆洛公路和佛双公路主干线(分别为国道213、214线)经此,有4条通往邻国的公路。境内澜沧江可通航。民航班机通昆明、成都,国外通曼谷。西双版纳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热带风光绮丽,民族风情浓郁。文物古迹有景真八角亭、曼飞龙塔、曼阁佛寺、明将李定国祠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法帝国主义侵占东部的勐乌、乌得一版纳及南端的磨丁、磨杏和磨别。1942年基诺族人民以巴卡老寨为中心,举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全民武装起义。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理吴努到西双版纳共庆傣历新年,现有周恩来总理纪念碑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