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网站·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河南布政使司: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部分直属中书省。
洪武元年(1368)汴梁路、河南路、彰德路、卫辉路、怀庆路分别改置开封府、河南府、彰德府、卫辉府、怀庆
府;
同年置中书分省,治开封府,辖开封府、河南府、汝宁府、南阳府、归德府;寻归德府降散州;
同年定开封府为北京;
同年中书分省改置河南分省,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河间府、保定府、真定府
来属,并信阳州升信阳直隶州来属;
二年(1369)大名府、广平府、顺德府、河间府、保定府、真定府另属北平行省;
同年河南分省改置河南行中书省;
四年(1371)信阳州降散州;
九年(1376)河南行省改置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同年湖广布政司荆州府、黄州府、沔阳直隶州来属;
十三年(1380)湖广布政司汉阳府来属;
十一年(1378)罢北京;
二十四年(1391)荆州府、黄州府、汉阳府、沔阳直隶州另属湖广布司,并湖广布政司襄阳府、德安府、安陆直
隶州来属;
同年襄阳府、德安府、安陆直隶州另属湖广布政司;
成化十二年(1476)汝州升汝州直隶州;
嘉靖十四年(1545)归德州升归德府;
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为唯一发布网站
----------------------------------------------------------------------------------------------------
开封府:元为汴梁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开封府,同年属分省,同年定为北京,十一年(1378)罢北京。
祥符县:倚郭。
陈留县:
杞 县:
通许县:
太康县:
尉氏县:
洧川县:洪武二年(1369)自县南故城徙今治。
鄢陵县:
扶沟县:
中牟县:天顺年间自县东故城徙今治。
阳武县:
原武县:
封丘县:西南有中栾镇巡司。
延津县:项城县东之乳香臺巡司,弘治十一年迁本县西北沙门镇。
兰阳县:
仪封县:元属睢州。洪武十年(1377)直属开封府,二十二年(1389)自县北故城徙治白楼村。
新郑县:元属钧州。隆庆五年(1571)直属开封府。
开封县:元倚郭[城东偏]。洪武元年(1368)省入祥符县。
安城县:洪武元年(1368)析原武县置安城县,来属开封府,正统年间省入原武县。
陈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宛丘县入州。
商水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陈州,六年(1373)复置商水县,仍属陈州。
西华县:西偏南有常社镇巡司。
项城县:宣德三年(1428)自县东北故城徙治殄寇镇(原属南顿县)。
沈丘县:元属汝宁府颍州。洪武元年(1368)省入太和县为沈丘镇巡司;弘治十年(1497)析项城县于乳香臺巡司
另置沈丘县,改属陈州。原乳香臺巡司迁延津县西北沙门镇,东有界首巡司;西北有南顿巡司,元南
顿县,景泰年间设。
南顿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项城县,景泰年间设南顿巡司。
许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长社县入州。
临颍县:
襄城县:
郾城县:
长葛县:
禹 州:元钧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阳翟县入州,万历三年(1575)更名禹州。崇祯十四年末(1642)李自成升
为均平府。
密 县:
郑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管城县入州。
荥阳县:
荥泽县:元直属汴梁路。洪武元年(1368)改属郑州,八年(1375)自县北故城徙治县南,成化十五年(1479)徙治
北丁铺。
河阴县:洪武三年(1370)自大峪口徙治荥泽县西十五里。
汜水县:洪武十一年(1378)自县东故城徙治成皋,崇祯十六年(1644)徙治县西北。西有古崤关(虎牢关)巡司。
河南府:元为河南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河南府,同年属分省。
洛阳县:倚郭。
偃师县:
巩 县:西南有黑石渡巡司。
孟津县:嘉靖十四年(1535)自县东徙治圣贤庄。东北有孟津巡司。
宜阳县:西南有赵保镇、木册镇巡司。
永宁县:西南有崇阳镇、高门关巡司,东有崤底关巡司。
新安县:
渑池县:元属陕州。洪武元年(1368)直属河南府。北偏东有南村巡司。
登封县:
嵩 县:元嵩州[无倚郭]属南阳府。洪武二年(1369)降为嵩县,改属河南府。西南有旧县镇巡司,南偏东有没
大岭巡司。
卢氏县:元属南阳府嵩州。洪武元年(1368)直属南阳府,三年(1370)改属陕州,万历元年(1573)直属河南府。
东南有栾川镇巡司,西北有朱阳镇巡司,北偏西有杜管镇巡司。
陕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陕县入州。东偏南有硖石关巡司。
灵宝县:南偏西有虢略镇巡司。
阌乡县:
归德府: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1368)属分省,同年降为归德州,改属开封府;弘治十六年(1503)州南徙今治,嘉
靖二十四年(1545)复升为归德府,属布政司。
商丘县:倚郭。元睢阳县。洪武元年(1368)省入归德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置商丘县,仍为倚郭。东北有丁
家道口巡司,东南有武津关巡司。
宁陵县:北有桃源集巡司。
鹿邑县:元属亳州。洪武元年(1368)改属归德州。
夏邑县:元为下邑县。洪武元年(1368)更名夏邑县。
永城县:洪武元年(1368)改属开封府,同年复改属归德州。
虞城县:元属济宁路。洪武二年(1369)改属归德州,嘉靖九年(1530)自县南故城徙今治。
睢 州:元属汴梁路。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襄邑县入州,十年(1377)降为睢阳县,十三年(1380)复升为睢州;
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属归德府。
考城县:元末废。洪武四年(1371)复置考城县,十年(1377)省入归德州;十三年(1380)复置考城县,仍属睢州;
正统十三年(1448)自东南徙治县西北五里。
柘城县:元末废。洪武四年(1371)复置柘城县,十年(1377)省入宁陵县;十三年(1380)复置柘城县,仍属睢州。
汝宁府: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1368)属分省。
汝阳县:倚郭。洪武元年(1368)省入汝宁府,四年(1371)复置汝阳县,仍为倚郭。东有阳埠巡司。
真阳县:元属息州。洪武四年(1371)省入汝宁府,同年其地改属汝阳县,景泰四年(1453)设真阳镇巡司,弘治
十八年末(1506)复置真阳县,改属汝宁府。原真阳镇巡司迁县东南铜钟店,寻废。
上蔡县:洪武元年(1368)省,四年(1371)复置上蔡县。
新蔡县:元属息州,元末废。洪武四年(1371)复置新蔡县,改属汝宁府。北偏东有瓦寨巡司。
西平县:
确山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汝阳县,十三年(1380)复置确山县,仍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1475)改属信阳州,
弘治二年(1489)复直属汝宁府。西有竹沟巡司,南有明港巡司。
遂平县:
信阳州:元治罗山县,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置信阳直隶州于信阳县,并省信阳县入州;四年(1371)复降为散州,
改属直隶临濠府,七年(1374)复改属汝宁府;十年(1377)降为信阳县,仍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1475)
复升为信阳州。
罗山县:元倚郭,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罗山县,去倚郭名目;十年(1377)直属汝宁府,成化十一年
(1475)复改属信阳州。南有大胜关巡司,西南有九里关巡司。
光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定城县入州,四年(1371)改属直隶临濠府,十三年(1380)复改属汝宁府。
光山县:东南有牛山镇巡司,后迁县南偏西长潭;东南有沙窝镇巡司,后废。
固始县:西北有朱皋镇巡司。
息 县:元息州[无倚郭]。洪武四年(1371)降为息县,改属临濠府颍州,七年(1374)复改属汝宁府,后改属光
州。北偏西有杨庄店巡司,后迁县东北固城仓。
商城县:成化十一年(1475)析固始县置商城县,属光州。东南有金刚臺巡司驻金刚臺山下,嘉靖二十七年迁县东
南水东寨。
南阳府:元为直隶府。洪武元年(1368)属分省。
南阳县:倚郭。
镇平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南阳县,十三年(1380)复置镇平县,来属南阳府。
唐 县:元比阳县省入泌阳县。三年(1370)置唐县,来属南阳府。
泌阳县:元为唐州倚郭。洪武二年(1369)省入唐州,十三年(1380)唐州废,复置泌阳县,直属南阳府。县北偏
东有象河关巡司。
桐柏县:元省入泌阳县。明为唐县桐柏镇巡司,成化十二年末(1477)复置桐柏县,来属南阳府。原桐柏镇巡司
迁县东北毛家集。
南召县:成化十二年末(1477)析南阳县于南召堡置南召县,来属南阳府。县境有鸦石镇巡司,成化十二年末迁
县境窪石口。
邓 州:洪武二年(1369)省倚郭穰县入州,十三年(1380)复置穰县,十四年(1381)复省穰县入州。
内乡县:东北有金斗山巡司,后废;西北有西硖口关巡司。
新野县:
淅川县:元省入内乡县。成化六年(1470)复置淅川县,来属邓州。西北有花园头巡司。
裕 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方城县入州。
舞阳县:
叶 县:
怀庆府:元为怀庆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怀庆府,属分省。
河内县:倚郭。
济源县:元属孟州。洪武十年(1377)直属怀庆府。西偏北有邵原镇巡司。
修武县:
武陟县:
孟 县:元为孟州。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河阳县入州,十年(1377)降为孟县,仍属怀庆府。
温 县:元属孟州。洪武十年(1377)直属怀庆府。
卫辉府:元为卫辉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卫辉府,同年属分省。
汲 县:倚郭。
胙城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汲县,十三年(1380)复置胙城县,仍属卫辉府。
新乡县:
获嘉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新乡县,十三年(1380)复置获嘉县,仍属卫辉府。
淇 县:元淇州[无倚郭],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淇州,同年末(1369)降为淇县,仍属卫辉府。
辉 县:元辉州[无倚郭],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辉州,同年末(1369)降为辉县,仍属卫辉府。西北有
侯赵川巡司,西偏北有鸭子口巡司。
彰德府:元为彰德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彰德府,同年属分省。
安阳县:倚郭。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安阳县。
临漳县: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临漳县。
汤阴县: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汤阴县。
林 县:元林州[无倚郭],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林州,二年(1369)降为林县,仍属彰德府。
磁 州:元属广平路,元末与倚郭滏阳县俱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磁州、滏阳县,二年(1369)改属彰德路,并省倚郭
滏阳县入州。北有车骑关巡司。
武安县: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武安县。西偏南有固镇巡司。
涉 县:元属真定路,元末废。洪武元年(1368)复置涉县,二年(1369)改属磁州。东北有偏店巡司,后迁县西
南吾而峪口。
汝 州:元属南阳府。洪武元年(1368)省倚郭梁县入州,成化十二年(1476)升为直隶州,属布政司。
鲁山县:西北有歇马岭关巡司。
郏 县:
宝丰县:元省入梁县。成化十一年(1475)析汝州复置宝丰县,来属汝州。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升为宝州。
伊阳县:成化十二年末(1477)析汝州、嵩县、鲁山县于汝州地置伊阳县,来属汝州。西南有上店镇巡司,成化
十二年末迁县境常界岭;南偏西有普捄关巡司,后废。
我们的论坛——行政区划论坛http://www.xzqh.org/bbs/欢迎您
====================================================================================================
河南都司:洪武三年末(1371)置河南都卫,治开封府,八年(1375)改置河南都指挥使司。
宣武卫:倚郭。洪武六年(1373)置宣武卫于开封府。
陈州卫:洪武元年(1368)置陈州卫于陈州。
睢阳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睢阳卫于睢州。
信阳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信阳卫于信阳州。
南阳卫:洪武二年(1369)置南阳卫于南阳府。
唐县右千户所:洪武三年(1370)置唐县守御右千户所于唐县。
邓州前千户所:洪武二年(1369)置邓州守御前千户所于邓州。
汝州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洛阳中护卫于汝州(属??王府),嘉靖初年更名汝州卫。
河南卫:洪武五年(1372)置河南卫于河南府。
弘农卫:洪武二年(1369)置弘农守御千户所于陕州,十年(1377)升置弘农卫。
怀庆卫:洪武七年(1374)置怀庆卫于怀庆府。
卫辉前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卫辉守御前千户所于卫辉府。
彰德卫:洪武八年(1375)置彰德卫于彰德府。
林县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林县守御千户所于林县。
颍川卫(在南直隶):洪武元年(1368)置颍川卫于颍州。
南阳中护卫:
周府仪卫司:
唐府仪卫司:
伊府仪卫司:
赵府仪卫司:
赵府群牧所:
郑府仪卫司:
郑府群牧所:
崇府仪卫司:
崇府群牧所:
徽府仪卫司:
徽府群牧所:
洛阳中护卫:明初置洛阳中护卫(属王府),后省入汝州卫。
河南中护卫:明初置河南中护卫(属王府),宣德初年省入彭城卫。
河南左护卫:明初置河南左护卫(属王府),宣德初年省入彭城卫。
河南右护卫:明初置河南右护卫(属王府),宣德初年省入彭城卫。
禹州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钧州守御千户所于钧州,万历三年(1575)更名禹州守御千户所。
嵩县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嵩县守御千户所于嵩县。
颍上千户所(在南直隶):洪武元年(1368)置颍上守御千户所于颍上县。
本文由东方血脉收集相关史料和考古成果创作
====================================================================================================
明代部分地名考:
项城县(故城):今沈丘县; 南顿县:今项城市南顿镇;
沈丘县界首巡司:今界首市; 卢氏县栾川镇巡司:今栾川县;
灵宝县虢略镇巡司:今灵宝市; 内乡县西硖口关巡司:今西峡县;
未经允许您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
行政区划网站 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以上内容由本站 东方血脉 整理。您可以用于个人研究,但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
转载时请您标注整理者名字:东方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