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省:明北部为四卫拉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部;南部为别失八里、叶尔羌、吐鲁番诸
国。顺治四年(1667)哈密、吐鲁番内属;乾隆十九年(1754)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内属,二十年(1755)
平准噶尔,二十二年(1757)收库车、沙雅尔、阿克苏、乌什诸城,二十三年(1758)和阗、喀什噶尔、叶尔
羌诸城,二十七年(1763)统于伊犁将军;光绪十年(1884)建新疆省。省治迪化府。
--------------------------------------------------------------------------------
新疆巡抚: 光绪十年(1884)设甘肃新疆巡抚,驻迪化府。
伊犁将军: 乾隆二十七年(1763)设驻防伊犁将军,驻惠远城,节制新疆南北;
光绪十年(1884)置新疆省,至光绪十四年(1888)不理民政。
新疆布政司:光绪十年(1884)设甘肃新疆布政司,驻迪化府。
新疆提学司:光绪三十一年(1905)设新疆提学司,驻迪化府。
--------------------------------------------------------------------------------
镇 迪 道:雍正十一年(1733)置甘肃省安西道,驻安西厅(安西府/安西州),领安西厅、靖逆厅;
乾隆二十四年(1759)靖逆厅裁,增领哈密厅、巴里坤厅(镇西府、镇西厅),移驻哈密厅;三十六年
(1771)增领辟展厅、奇台厅;三十八年(1773)哈密厅、辟展厅、奇台厅降;同年增领迪化州(迪
化府);同年移驻迪化州巩宁城,更名镇迪道,安西州另属;
咸丰五年(1855)增领哈密厅、吐鲁番厅,移驻镇西厅;
光绪十年(1884)改属省,移驻迪化府;光绪十二年(1886)增领库尔喀喇乌苏厅;十三年,加按察使衔。
伊 塔 道:光绪十四年(1888)置伊塔道,驻宁远县,领伊犁府、塔尔巴哈台厅、精河厅。
阿 克 苏道:光绪八年(1882)置阿克苏道,驻温宿州(温宿府),领温宿州(温宿府)、喀喇沙尔厅(焉耆府)、库车厅
(库车州)、乌什厅。
喀什噶尔道:光绪八年(1882)置喀什噶尔道,驻疏勒州(疏勒府),领疏勒州(疏勒府)、莎车州(莎车府)、和阗州、
英吉沙尔厅、玛喇巴什厅;二十八年(1902)玛喇巴什厅降。
--------------------------------------------------------------------------------
迪化府:冲繁难,首府。明时属和硕特,乾隆二十年(1755)内属,二十五年(1760)于乌鲁木齐城置乌鲁木齐直隶厅,
设同知,属甘肃布政司;三十六年(1771)于迪化城设理事通判;三十八年(1773)降迪化州属镇西府,同年
升直隶州;光绪十年(1884)升府,改属省。
迪化县:冲繁难,倚郭。光绪十二年(1886)以迪化府本辖置县。
阜康县:冲繁难。明时为特讷格尔,乾隆二十五年(1760)于特纳尔堡置特纳尔巡司,寻改县丞;二十八年(1763)
改设州判,属安西道,三十八年(1773)改属迪化州,四十一年(1776)改置县。
孚远县:明时为别失八里,乾隆四十一年(1776)于恺安城设济木萨县丞,属阜康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置县。
奇台县:冲繁难。明时属卫拉特,乾隆年间内属,乾隆二十四年(1759)于奇台堡设管粮通判,三十七年(1772)置
直隶厅,三十八年(1773)降厅属镇西府;四十一年末(1777)改置县,咸丰五年(1855)改属直隶州,光绪
十五年(1889)徙治古城。
昌吉县:冲繁。明时属卫拉特,乾隆二十五年(1760)于昌都剌置厅,设通判;三十八年(1773)改设宁边州同,四
十二年(1777)改置县。光绪二十九年景化巡司升县丞,驻景化城。
绥来县:冲繁难。明时属卫拉特,乾隆三十三年(1768)于绥来堡设玛纳斯县丞;四十三年(1778)于康吉城改置县,
光绪十二年(1886)徙治绥来城。
镇西直隶厅:冲繁难。明时先后属和硕特、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7)平准噶尔,阿尔泰山以东地内属;雍正九
年(1731)于巴里坤置安西厅,属甘肃布政司;乾隆二十四年(1759)升巴里坤直隶厅,三十八年(1773)
升镇西府,咸丰五年(1855)降直隶厅,光绪十年(1884)改属省。
本 辖:乾隆三十八年(1773)于镇西厅本辖置宜禾县,倚郭,咸丰五年(1855)省入直隶厅。
吐鲁番直隶厅:冲繁难。明时属吐鲁番,顺治三年(1666)、六年(1669)入贡,康熙二十四年(1695)平回疆;乾隆二
十四年(1759)于辟展城设管粮同知,三十六年(1771)置辟展直隶厅,三十八年(1783)降厅属镇西府,
四十四年(1779)徙治广安城,咸丰五年(1855)升直隶厅,属甘肃布政司;光绪十年(1884)升直隶厅,
改属省。
本 辖:
鄯善县:冲繁难。明时为柳城,康熙末年内属,乾隆三十六年(1781)于辟展城设辟展巡司,光绪二十八年(1902)
改置县。
哈密直隶厅:冲繁。明时属吐鲁番,顺治四年(1667)、六年(1669)入贡,乾隆二十四年(1759)于哈密城置直隶厅,
设抚民通判,属甘肃布政司;三十八年(1773)降厅属镇西府,咸丰五年(1855)复升直隶厅,光绪十年
(1884)改属省。
本 辖:
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冲繁难。明时先后属绰罗斯、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准噶尔;三十七年(1772)于庆
绥城设县丞,四十六年(1781)设同知,四十八年(1783)裁县丞,设粮员;光绪十年(1884)裁
粮员改置直隶厅,改属省。
本 辖:
伊犁府:冲繁疲难。明时先后属绰罗斯、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准噶尔,改乌哈尔里克为伊犁;二十九年
(1764)置直隶厅,属甘肃布政司;三十四年(1769)理事同知、抚民同知驻惠远城,霍尔果斯通判驻拱宸城,
粮员驻惠宁城、绥定城、宁远城;同治五年(1866)陷回部,后为俄占,光绪八年(1882)收回,徙治新惠远
城;十年(1884)改属省,十四年(1888)省直隶厅,于绥定城置府,改属省。
绥定县:冲繁疲难,倚郭。光绪十四年(1888)以绥定巡司驻地置县。
宁远县:繁难。光绪八年(1882)设同知,十四年(1890)改置县。
霍尔果斯厅:????。光绪八年(1888)于拱宸城置厅。
塔尔巴哈台直隶厅:明时先后属土尔扈特、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准噶尔,内属;三十一年(1766)于绥靖
城设管粮理事抚民同知,寻改通判,属伊犁将军;光绪十四年(1888)改置直隶厅,改属省。
本 辖:
精河直隶厅:冲繁难。明时属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准噶尔,内属;四十八年(1783)于安阜城设粮员,属
乌鲁木齐都统,光绪十四年(1888)置直隶厅,改属省。
本 辖:
温宿府:冲繁疲,明时先后属回部、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光绪八年(1882)裁阿克苏办事大臣置直隶
州,属甘肃布政司,九年(1883)徙治新城,十二年(1884)改属省,二十八年(1902)升府。
本 辖:
温宿县:冲繁难。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温宿巡司驻地置县。
拜城县:冲疲。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光绪八年(1882)于拜城置县。
焉耆府:冲难/要。明时为伊勒巴拉,康熙年间为准噶尔占,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光绪八年(1882)裁喀喇沙
尔办事大臣置直隶厅,属甘肃布政司;十年(1884)改属省,二十四年(1898)升焉耆府。
本 辖:
新平县:疲难。明时属后什尼嘎,光绪十一年(1884)于蒲昌城设局,二十四年(1898)于罗布淖尔置县。
轮台县:冲繁难。乾隆中内属,光绪八年(1882)裁阿奇木伯克设巡司,二十八年(1902)于布古尔置县。
婼羌县:要。光绪八年(1882)裁阿奇木伯克设卡克里克县丞(一色色勒库尔县丞),二十八年(1902)改置县。
库车直隶州:冲繁。明时属回部,顺治、康熙年间属准噶尔,乾隆二十三年(1758)内属;光绪八年(1882)裁库车办
事大臣置直隶厅,属甘肃布政司,十年(1884)改属省,二十八年(1902)改置直隶州。
本 辖:
沙雅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沙雅尔置县。
乌什直隶厅:冲疲难。明时先后属回部、准噶尔,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光绪九年(1883)裁乌什办事大臣置直
隶厅,属甘肃布政司,十年(1884)改属省。
疏勒府:冲繁疲。明时属哈什哈儿国,乾隆年间属准噶尔,二十四年(1759)内属;光绪八年(1882)裁喀什噶尔办事
大臣置直隶州,属甘肃布政司,十年(1884)改属省,二十八年(1902)升府。
本 辖:
疏附县:冲繁疲。光绪八年(1882)析乌兰乌苏河上游十一庄于回庄置县。
伽师县:冲繁难。光绪二十九年(1903)于牌素巴特置县。
莎车府:冲繁难。明时为叶尔羌,乾隆二十四年(1759)内属;光绪八年(1882)裁叶尔羌参赞大臣,于叶尔羌汉城置
直隶州,属甘肃布政司,十年(1884)改属省,二十八年(1902)升府。
本 辖:
蒲犁厅:????。明时属叶尔羌,顺治后布鲁特西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色勒库尔置厅。
巴楚州:冲繁疲。乾隆中内属,光绪八年(1882)于玛喇巴什城置玛喇巴什直隶厅,设水利抚民通判,属甘肃布政
司;十年(1884)改属省;二十八年(1902)徙治巴尔楚克,降巴楚州属疏勒府,二十九年(1903)改属府。
叶城县:冲疲难。明时属叶尔羌,乾隆年间内属;光绪八年(1882)于叶尔羌回城置县,十年末(1885)徙治哈尔哈
里。
皮山县:冲疲难。乾隆年间内属,光绪二十八年(1902)于苏各庄(一说坡斯坎庄)置泽普县,二十九年(1903)徙治
侂玛,更名。
和阗直隶州:疲难。明时属回部,康熙年间属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7)内属;光绪七年(1881)裁和阗办事大臣置
直隶州,属甘肃布政司;十年(1884)改属省。
本 辖:
于阗县:繁难。明时属回部,康熙年间属准噶尔,乾隆二十年(1757)内属;光绪七年(1881)于哈拉哈什置县,十
年末(1885)徙治克勒底雅。
洛浦县:繁难。光绪二十八年(1902)析和阗州东境玉河以东、于阗西境一根栏杆以西于洛浦庄置县。
英吉沙尔直隶厅:冲繁难。明时属回部,乾隆二十四年(1759)内属;光绪八年(1882)于英吉沙尔置直隶厅,属甘肃
布政司;十年(1884)改属省。
--------------------------------------------------------------------------------
伊犁将军辖区:
伊犁驻防将军:乾隆二十五年(1760)设伊犁办事大臣,驻伊犁;二十七年(1762)改设将军;
光绪八年(1882)改驻惠远城;十四年(1888)不理民政。
伊犁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伊犁参赞大臣二人驻伊犁,后裁一人;
光绪八年(1882)改驻惠远城;十年(1884)裁。
伊犁副都统:光绪九年(1883)设伊犁副都统二人驻伊犁;十四年(1888)移一人驻塔尔巴哈台。
塔城左翼副都统:乾隆二十九年(1764)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塔尔巴哈台(塔尔巴哈台厅);
光绪十四年(1888)裁,伊犁左翼副都统更名来驻。
塔城帮办领队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塔尔巴哈台帮办领队大臣驻塔尔巴哈台(塔尔巴哈台厅)。
塔城领队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驻塔尔巴哈台(塔尔巴哈台厅)。
锡伯营领队大臣:乾隆二十九年(1764)设锡伯营领队大臣;
光绪八年(1882)改驻惠远城。
索伦领队大臣:乾隆二十九年(1764)设索伦领队大臣;
光绪八年(1882)改驻惠远城。
察哈尔领队大臣:乾隆二十九年(1764)设察哈尔领队大臣;
光绪八年(1882)改驻惠远城。
额鲁特领队大臣:乾隆三十年(1765)设额鲁特领队大臣;
光绪八年(1882)改驻惠远城。
惠宁城领队大臣:乾隆三十四年(1769)设惠宁城领队大臣,驻惠宁城。
乌鲁木齐都统:乾隆三十六年(1771)裁安西提标,改设参赞大臣二人驻乌鲁木齐城(迪化府),三十八年(1773)增设
乌鲁木齐领队大臣二人驻巩宁城;四十八年(1783)改设乌鲁木齐都统、副都统均驻乌鲁木齐城;
光绪十二年(1886)裁。
乌鲁木齐副都统: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旧有满官改设乌鲁木齐副都统,驻乌鲁木齐城(迪化府);
光绪十二年(1886)裁。
吐鲁番领队大臣: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辟展办事大臣驻辟展城(鄯善县);四十六年(1781)改设吐鲁番领队大臣,
移驻吐鲁番;
光绪十年(1884)裁。
巴里坤领队大臣: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巴里坤参赞大臣驻巴里坤城(镇西厅),三十九年(1774)改领队大臣;
光绪十三年(1887)裁。
古城领队大臣: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巴里坤领队大臣驻巴里坤城(镇西厅),三十九年(1774)更名古城领队大臣,
移驻古城(奇台县古城);
光绪十年(1884)裁。
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改侍卫设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驻库尔喀喇乌苏(库尔喀喇乌苏厅);
光绪十年(1884)裁。
哈密办事大臣:乾隆二十九年(1564)设哈密办事大臣驻哈密城(哈密直隶厅);
光绪十年(1884)裁。
哈密帮办大臣:乾隆二十九年(1564)设哈密帮办大臣驻哈密城(哈密直隶厅);
光绪十年(1884)裁。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喀什噶尔(疏勒府);三十一年(1766)移驻乌什(乌什
厅),另置喀什噶尔办事大臣;五十二年(1787)裁办事大臣,乌什参赞大臣移回喀什噶尔;
[待考证--道光十一年(1831)改设领队大臣;咸丰八年(1858)改设办事大臣;]
光绪九年(1883)裁,旧地为疏勒府。
喀什噶尔帮办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喀什噶尔帮办大臣驻喀什噶尔(疏勒府),三十年(1765)移驻乌什(乌
什厅),五十三年(1788)移回;
光绪八年(1882)裁。
英吉沙尔领队大臣:乾隆三十一年(1766)改总兵设英吉沙尔领队大臣驻英吉沙尔(英吉沙厅);
光绪八年(1882)裁,旧地为英吉沙厅。
叶尔羌办事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叶尔羌办事大臣驻叶尔羌(莎车府);二十六年(1761)增设领队大臣二人,
后裁。
道光八年(1828)改设参赞大臣,十一年(1831)复改设办事大臣;
光绪九年(1883)裁,旧地为莎车府。
叶尔羌帮办大臣兼领队事: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叶尔羌帮办大臣驻叶尔羌(莎车府),兼领队事务;
光绪九年(1883)裁。
和阗办事大臣兼领队事:乾隆三十年(1765)设和阗副都统驻伊尔齐(和阗州),四十二年(1777)改设和阗办事大臣,
兼领队事务;
光绪九年(1883)裁,旧地为和阗州。
阿克苏办事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阿克苏办事大臣驻阿克苏城(温宿府),三十二年(1767)并入乌什参赞大
臣;四十四年(1779)乌什领队大臣更名来驻;
嘉庆二年(1797)改设阿克苏办事大臣;
光绪十年(1884)裁,旧地为温宿府。
乌什办事大臣:乾隆二十三年(1758)设乌什副都统驻乌什(乌什厅),二十四年(1759)改设乌什办事大臣;三十一
年(1766)裁,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帮办大臣驻永宁城(乌什厅),设领队大臣同驻;四十四
年(1779)移乌什领队大臣驻阿克苏;五十二年(1787)移乌什参赞大臣、帮办大臣复驻喀什噶
尔,复设乌什办事大臣;
光绪九年(1883)裁,旧地为乌什厅。
库车办事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库车办事大臣驻库车(库车州);
光绪十年(1884)裁,旧地为库车州。
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喀喇办事大臣驻喀喇沙尔(焉耆府);
光绪八年(1882)裁,旧地为焉耆府。
乾隆三十八年,土尔扈特及和硕特移牧珠勒都斯,归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兼辖。
--------------------------------------------------------------------------------
伊犁将军辖区诸城(不全):
迪 化 城:乾隆二十年(1755)内属,筑乌鲁木齐城;二十八年(1763)于乌鲁木齐城北筑迪化城。清末为迪化府。
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乌鲁木齐参赞大臣,三十八年(1773)升都统。
巩 宁 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于迪化城西筑巩宁城,为满城。
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乌鲁木齐领队大臣。
特讷格尔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筑特讷格尔堡,二十八年(1763)筑城。清末为阜康县。
孚 远 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筑恺安城,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更名孚远城。清末为孚远县。
靖 远 城:康熙年间内属,乾隆二十四年(1759)筑奇台堡,四十年(1775)筑靖远城。清末为奇台县。
宁 边 城:乾隆二十七年(1762)筑宁边城。清末为昌吉县。
景 化 城:乾隆二十九年(1764)于呼图壁筑景化城。清末为景化县丞。
绥 来 城:乾隆二十八年(1763)筑绥来堡,四十三年(1778)于靖远关北筑康吉城,关南筑绥来城,光绪二十年
(1894)合一。清末为绥来县。
巴 里 坤城:康熙三十六年(1697)内属,雍正七年(1729)于巴尔库勒筑巴里坤城。清末为镇西直隶厅。
会 宁 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于巴里坤城东南筑会宁城。
乾隆三十七年(1772)设巴里坤领队大臣。
广 安 城:乾隆年间筑广安城,二十四年(1759)改为回城。清末为吐鲁番直隶厅。
乾隆四十四年(1779)移辟展办事大臣改设吐鲁番领队大臣来驻。
辟 展 城:雍正五年(1727)筑辟展城。清末为鄯善县。
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辟展办事大臣;乾隆四十四年(1779)改设吐鲁番领队大臣移驻广安城。
哈 密 城:雍正五年(1727)筑哈密城。清末为哈密直隶厅。
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哈密办事大臣、帮办大臣。
哈 密 回城:康熙五十六年(1718)筑,在哈密城西。
庆 绥 城: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二十八年(1763)筑庆绥城。清末为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
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库尔喀喇乌苏办事大臣,三十七年(1773)设领队大臣。
安 阜 城: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于精河筑安阜城,四十八年(1783)于城东筑并新城。清末为精河直隶厅。
惠 远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筑惠远城。
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伊犁将军;设参赞大臣二员为副,寻省一员;设各营领队大臣。
惠 宁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巴颜岱为惠宁城。
领队大臣驻。
绥 定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乌哈尔里克为绥定城。清末为伊犁府。
广 仁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乌克尔博罗素克为广仁城。
瞻 德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察罕乌苏为瞻德城。
拱 宸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霍尔果斯为拱宸城。
熙 春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哈拉布拉克为熙春城。
塔 勒 奇城:
宁 远 城:乾隆三十四年(1769)改固勒扎为宁远城,为回城。清末为宁远县。
绥 靖 城: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二十九年(1764)于雅尔筑肇丰城,三十一年(1766)于楚呼楚筑绥靖城,
改地名为塔尔巴哈台。清末为塔尔巴哈台直隶厅。
设参赞大臣、协办领队大臣。
阿 克 苏城: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更名阿克苏,光绪九年(1883)筑新城。清末为温宿府。
乾隆四十四年(1779)移乌什领队大臣更名阿克苏领队大臣驻,嘉庆二年(1796)改设办事大臣。
喀喇沙尔城:乾隆二十二年(1757)内属,二十三年(1758)筑喀喇沙尔城,后毁于火;光绪八年(1882)后,就安延集
回城扩大为焉耆府。
蒲 昌 城:光绪十年(1884)筑蒲昌城。清末为新平县。
库 车 城:乾隆二十三年(1758)内属,更名库车。清末为库车直隶州。
沙雅尔回城:清末为沙雅县。
永 宁 城:乾隆二十年(1755)内属,更名乌什,三十一年(1766)筑永宁城。
乾隆二十三年(1758)设乌什办事大臣,
乾隆三十一年(1766)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帮办大臣来驻。
--------------------------------------------------------------------------------
注:同治三年(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中国西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南北四十
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
同年五年(1866)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入新疆,于六年(1867)成立“哲德沙尔国”(即“七城汗
国”)。光绪四年(1878)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新疆。
光绪六年(1880)中俄《交收伊犁条约》(即《里瓦基亚条约》)收复伊犁地区,割让伊犁西部霍尔果斯
河以西、伊犁河南北两岸与俄国。之后,中俄连续订立了几个边界议定书,共割去领土7万多平方公里。
光绪八年(1882)正式收复伊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