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网站·东方血脉·版权所有
京西南路:乾德二年(964)置光化军;
至道三年(997)定天下为15路,为京西路,治河南府,以河南府、许州、郑州、滑州、孟州、蔡州、陈
州、颍州、汝州、襄州、邓州、随州、金州、房州、均州、郢州、唐州、信阳军、光化军来属;
天圣元年(1023)析荆湖北路安州来属;
庆历元年(1041)析安州仍属荆湖北路;
熙宁五年(1072)省光化军;并分置京西南、北二路;南路治襄州,以襄州、邓州、随州、金州、房州、
均州、郢州、唐州来属;
元佑初年仍置光化军;
宣和元年(1119)升襄州为襄阳府;
建炎四年(1130)析金州属利州路;
绍兴四年(1134)襄阳府、郢州、随州、唐州、邓州、信阳军、光化军归宋,置襄阳府路,治襄阳府;六
年(1136)更名京西南路,复析利州路金州来属。
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为唯一发布网站
襄阳府:望,襄阳郡,山南东道节度。初为襄州,宣和元年(1119)升为襄阳府。
襄阳县:紧,倚。
穀城县:紧。
宜城县:中下。
南漳县:中下。
邓城县:望。绍兴五年(1135)省入襄阳县为邓城镇。
中卢县:中下。初为义清县,太平兴国元年(976)更名为中卢县。绍兴五年(1135)省入南漳县为中卢镇。
邓 州:望,南阳郡,武胜军节度。初为"上州",政和二年(1112)升为"望州"。
穰 县:上,倚。
南阳县:中下。
内乡县:中下。
顺阳县:中下。初为内乡县顺阳镇,太平兴国六年(981)置顺阳县,来属邓州。绍兴五年(1135)省入内乡县为顺阳
镇。
淅川县:中下。绍兴五年(1135)省入内乡县为淅川镇。
临濑县:建隆初年省入穰县。
随 州:上,汉东郡,崇信军节度。乾德五年(967)升州格为崇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968)更州格名为崇信军节
度。
随 县:上,倚。
枣阳县:中下。
唐城县:中下。绍兴五年(1135)省入随县。
光化县:熙宁元年(1068)省入随县为光化镇。
金 州:上,安康郡,昭化军节度。初为"防御州",乾德五年(967)升州格为昭化军节度。建炎四年(1130)改属利
州路,绍兴六年(1136)仍属京西南路。
西城县:下,倚。
洵阳县:中。
汉阴县:中下。绍兴二年(1132)自汉阴镇徙治新店。
石泉县:下。
平利县:下。熙宁六年(1073)省入西城县为平利镇,宋末仍置平利县。
淯阳县:乾德四年(966)省入洵阳县。
房 州:下,房陵郡,保康军节度。雍熙三年(986)升州格为保康军节度。
房陵县:上,倚。
竹山县:下。
永清县:开宝年间省入房陵县。
上庸县:开宝年间省入竹山县。
均 州:上,武当郡,武当军节度。乾德六年(968)州格为"防御州",宣和元年(1119)升州格为武当军节度。
武当县:上,倚。
郧乡县:上。
丰利县:乾德六年(968)省入郧乡县。
郢 州:上,富水郡,防御。
长寿县:上,倚。
京山县:下。
唐 州:上,淮安郡,团练。建隆元年(960)升州格为"团练州"。
泌阳县:中下,倚。
湖阳县:中下。
比阳县:中下。
桐柏县:下。开宝六年(973)徙治淮渎故庙。
方城县:下。庆历四年(1044)省入邓州南阳县,元丰元年(1078)仍置方城县。
平氏县:开宝五年(972)省入沁阳县为平氏镇。
光化军:同下州。乾德二年(964)于襄州阴城镇置光化军,来属京西路;熙宁五年(1072)废,元佑初年仍置光化军,
来属京西南路。
乾德县:望,倚。初为穀城县阴城镇,乾德二年(964)置乾德县,来属光化军;熙宁五年(1072)更名为光化县,
改属襄州;元佑初年仍更名为乾德县,仍属光化军。
http://www.xzqh.org/ 东方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