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政区 > 北宋

北宋


 

  路    名

直  辖  行  政  区

  京畿路

  开封

   

  京东东路

  济南

 青、密、沂、澄、莱、潍、淄

 淮阳

  京东西路

  应天、龙庆
  兴仁、东平

 徐、济、单、濮、拱

 广济

  京西南路

  襄阳

 邓、随、金、房、均、郢、唐

 光化

  京西北路

  河南、颍昌
  淮宁、顺昌

 郑、滑、孟、蔡、汝

 信阳

  河北东路

  大名、开德
  河间

 沧、冀、博、棣、莫、雄、霸、
 德、滨、恩,清

 德清、保顺、永静、信
 安、保定

  河北西路

  真定、中山
  信德、庆源

 相、濬、怀、卫、沼、深、研、
 祁、保

 天威、北平、安肃、永
 宁、广信、顺安

  河东路

  太原、隆德
  平阳

 绛、泽、代、忻、汾、辽、宪、
 岚、石、陨、慈、 麟、府、丰

 庆祚、威胜、平定、岢
 岚、宁化、火山、保德、
 晋宁

  永兴军路

  京兆、河中
  延州、庆州

 陕、同、华、耀、邪、部、解、
 虢、商、宁、坊、丹、环、银、
 醴

 保安、定边、绥德、清
 平、庆成

  秦凤路

  凤翔

 秦、泾、熙、陇、成、凤、岷、
 渭、原、阶、河、兰、西宁、
 廓、西安、洮、会、巩

 镇戎、德顺、积石、震
 武、怀德

  两浙路

  平江、镇江

 杭、越、湖、婺、明、常、温、
 台、处、衢、严、秀

 

  淮南东路

 

 扬、亳、宿、楚、海、泰、泗、
 滁、真、通

 高邮、涟水

  淮南西路

  寿春

 庐、崭、和、舒、濠、光、黄

 六安、无为

  江南东路

  江宁

 宣、徽、江、池、饶、信、太平

 南康、广德

  江南西路

 

 洪、虔、吉、袁、抚、筠

 兴国、南安、临江、建昌

  荆湖北路

  江陵、德安

 鄂、复、鼎、澧、峡、岳、归、
 辰、沅、清

 荆门、汉阳

  荆湖南路

 

 潭、衡、道、永、邵、郴、全

 武冈

  福建路

 

 福、建、泉、南剑、漳、汀

 邵武、兴化

  成都府路

  成都

 眉、蜀、彭、绵、汉、嘉、邛、
 简、黎、雅、茂、威

 永康、石泉

  潼川府路[1]

  潼川、遂宁

 果、资、普、昌、叙、泸、合、
 荣、渠

 长宁、怀安、广安

  利州路

  兴元

 利、洋、阆、剑、文、兴、蓬、
 政、巴

 

  夔州路

 

 夔、黔、施、忠、万、开、达、
 涪、恭、珍

 云安、梁山、南平  

  广南东路

  肇庆

 广、韶、循、潮、连、梅、南
 雄、英、贺、封、新、康、南
 恩、惠


 

  广南西路

 

 桂、容、邕、融、象、昭、梧、
 藤、龚、浔、柳、贵、宜宾、横
 化、高 、雷、钦、白、郁林、
 廉、 琼、平、观

 昌化、万安、朱崖

  燕山府路

  燕山

 涿、檀、平、易、营、顺、蓟、
 景、经

 

  云中府路[2]

     
[1]即梓州路
[2]原辽地,宋、金共同攻辽时,金答应归宋,宋预设此路,后金失约,地遂归金。

北宋府县的等级:
 

《宋史·地理志》和《文献通考·职官考》中说:宋代的州县级建置,分为十三个等级,即“辅、雄、望、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北宋四京府:

东京:汴之开封府。

南京:大中祥符七年,建应天府为南京。

北京:庆历二年,建大名府为北京。

西京:河南府。

北宋政区沿革简史:

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设置十五路: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路为益州、利州两路,分峡路为夔州、梓州两路。此时共有17路。

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江南西两路。至此为18路。

皇祐五年(1053年)设置京畿路。

至和二年(1055年)撤销京畿路。

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

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京西南、京西北二路,分淮南路为淮南东、淮南西二路,分陕西路为永兴军、秦凤二路。21路
六年分河北路为河北东、河北西二路。22路
七年分京东路为京东东、京东西二路,23路
九年分两浙路为两浙东、两浙西二路,十年两浙东、西路合并恢复两浙路,其后两浙路时分时合。

至元丰元年(1078年)恢复熙宁五年前的行政区划,元丰八年(1085年)定制二十三路:京东东、京东西、京西南、京西北、河北东、河北西、河东、永兴军、秦凤、淮南东、淮南西、江南东、江南西、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成都府、利州、夔州、梓州、广南东、广南西。

崇宁四年(1105年)复设京畿路。

大观元年(1107年)分广南西路设置黔南路,三年撤销。

资料来源:
[1]北宋各路政区资料由论坛网友 春山狂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