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历史沿革

“蒙自”,一说以县西坝子边缘目则山而得名,汉语讹为蒙自。一说目则为昧则目音转,系蛮语,意为山竹。一说系苗语“苗族之家”之意。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贲古县,属益州郡所辖24县之一。东汉属益州益州郡贲古县,三国蜀汉属益州兴古郡贲古县,两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兴古郡贲古县。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剑南道戎州,唐南诏国属通海都督府辖地,宋大理国属秀山郡目则。元宪宗七年(1257)置蒙自千户,属阿僰万户;至元十三年(1276)改置蒙自县,隶属临安广西元江宣慰司临安路。明为蒙自县,隶属临安府。

清初沿明制,为蒙自县,隶属临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临安府属迤东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临安府属迤南道;光绪十三年(1887)10月,临安府属临安开广道。民国初年属蒙自道,为道尹驻地。民国18年(1929),废道后直属云南省。民国31年(1942),属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民国37年(1948),属云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建水县)。

1950年1月16日,蒙自解放,蒙自县人民政府隶蒙自专区,为专区驻地。1957年11月18日,蒙自专区与红河哈尼族自治区(驻地在今元阳县)合并成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驻蒙自。1958年7月,红河州人民委员会由蒙自县迁往个旧市。1958年10月20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1次会议决定:撤销蒙自县,将原蒙自县全部地区划归个旧市。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恢复原并入个旧市并撤销的蒙自县建制,其行政区域仍照原撤并前不变,蒙自县由个旧市领导。同年,开远县草坝公社划归蒙自县。

1961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复:将原由个旧领导的蒙自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领导。2001年,州级行政机关搬迁蒙自奠基仪式在开发区举行。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国函[2003]12号)批复:将红河州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至蒙自县;11月18日,州级机关正式迁至蒙自办公。2010年9月10日,《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的批复》(民函[2010]219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蒙自县,设立县级蒙自市,以原蒙自县的行政区域为蒙自市的行政区域,市人民政府驻地文澜镇;11月16日正式实施;蒙自城区面积27.3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

1996年,蒙自县面积2228平方千米,人口约29.6万人,其中汉族占42.8%,彝族占30.3%,苗族占14.1%。辖5个镇、9个乡:文澜镇、新安所镇、芷村镇、雨过铺镇、草坝镇、西北勒乡、鸣鹫苗族乡、老寨苗族乡、十里铺乡、多法勒壮族乡、红寨乡、冷泉乡、期路白苗族乡、水田乡。县政府驻文澜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蒙自县常住总人口总人口340051人,其中:文澜镇74587人,草坝镇36437人,雨过铺镇22116人,新安所镇34719人,芷村镇32990人,多法勒壮族乡25046人,期路白苗族乡15679人,老寨苗族乡11155人,鸣鹫苗族乡16843人,十里铺乡18707人,红寨乡16305人,冷泉乡20488人,水田乡6424人,西北勒乡8555人。

?年,多法勒壮族乡、红寨乡、十里铺乡、冷泉乡、鸣鹫苗族乡撤乡设镇。2001年,全县辖10个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新安所镇、芷村镇、鸣鹫镇、冷泉镇、十里铺镇、红寨镇压多法勒镇、水田乡、西北勒乡、期路白苗族乡、老寨苗族乡。

2003年4月25日,省政府(云政复[2003]33号)批准同意蒙自县撤销文澜镇、红寨镇、十里铺镇、多法勒镇,设立文澜镇。

2006年,蒙自县总面积2228平方千米,总人口38.79万人。辖7个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文澜镇、草坝镇、雨过铺镇、新安所镇、芷村镇、鸣鹫苗族镇、冷泉镇、期路白苗族乡、老寨苗族乡、水田乡、西北勒乡。共有13个居委会、8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文澜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蒙自县常住总人口417156人,其中:文澜镇185130人,草坝镇37696人,雨过铺镇24803人,新安所镇43808人,芷村镇39420人,鸣鹫镇19330人,冷泉镇20556人,期路白苗族乡15319人,老寨苗族乡15479人,水田乡5486人,西北勒乡10129人。

2014年,草坝镇、新安所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