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师宗县行政区划

2006年,师宗县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总人口36.59人。辖4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5个居委会、104个行政村。
丹风镇  面积:450.6平方千米 人口:10.30万人 邮编:655700 代码:530323101 辖5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丹凤、西华、漾月、文笔、路新;古城、新村、大堵、山龙、淑足、法杂、丰岭、捏龙、法雨、海晏、大同、石碑、官庄、新安、米车、牛宿、阿梅者、糯白、黑那、长桥、色从。镇政府驻大同。
因山似"翔凤",古书载"凤返丹霄",故名丹凤山,因而以山得名。1934年至1939年为师宗县第一区辖城中镇、海晏等; 1940年至1949年设丹凤镇(海晏、二允乡); 1950年至1958年为师宗县第一区辖16个乡;1959年至1962年设丹凤公社,辖24个管理区; 1963年至1969年设丹凤镇、丹凤区; 1970年至1980年区镇合并,设丹凤公社,辖14个大队;1981年分设丹凤镇(镇辖2个大队)、丹凤公社(辖12个大队);1984年公社改设区(12个大队改设为小乡); 1988年6月1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区镇合并设丹凤镇;原大同镇1958年为大同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置大同乡,2000年设大同镇。2007年撤销大同镇和丹凤镇,设立丹凤镇。
雄壁镇  面积:231.47平方千米 人口:5.38万人 邮编:655701 代码:530323102 辖14个行政村:雄壁、雨柱、长冲、天生桥、下鸭子塘、小哨、独笼、扯乐、束岗、瓦鲁、法召、大舍、小阿舍、小黑那。镇政府驻雄壁。
雄壁,彝语"雄"为地方官,"壁"为石山,意即石山下的土官寨,镇驻"雄壁村"而名为"雄壁镇"。1988年6月1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葵山区的雄壁、下鸭子塘、小哨、独龙、天生桥、雨柱、长冲七个行政村,原竹基区的大舍、小阿舍、法召、小黑那、瓦鲁五个行政村及原丹凤区的束岗、扯乐两个行政村析出合并新建雄壁镇。
葵山镇  面积:115.44平方千米 人口:3.91万人 邮编:655703 代码:530323104 辖10个行政村:瓦葵、者黑、马湾、黎家坝、查拉、地利召、温泉、山乌果、马厂、峰龙潭。镇政府驻瓦葵。
葵山,原名"啊克",彝语:"啊"大村,"克"石崖下的山坳;意及石崖下面山坳坳中的大村子,后"啊克"雅化为"瓦葵",后雅化为"葵山"。1935年12月29日,罗平县析出者黑、瓦葵等10个村隶属师宗县葵山乡。1949年成立双和、仁义、彩云三个乡。1950年设区。辖者黑、巨术等8个乡。1952年改设为第二区,辖瓦葵、雄壁等24个乡。1952年2月18日,陆良、泸西县裁白马、寨上等15个自然村隶属第二区。1953年土改复查时由第二区析出石洞、红土等9个乡及第二区析出路撒、路依格2个乡,共11个乡隶属新成立第六区。1954年初,撤销第六区,仍按原乡归属原区。1958年撤区改设彩云、葵山两个公社。葵山公社辖瓦葵、捏笼等12个管理区。1961年葵山公社改设葵山、者黑、雄壁三个公社。葵山公社辖瓦葵、长冲等10个管理区。1963年恢复葵山区、辖者黑、雄壁等15个小公社。1969年撤区改设葵山公社,辖者黑、雄壁等15个大队。1974年增设独龙、长冲、峰龙潭3个大队为17个大队。1979年析出下鸭子塘、雄壁等5个大队隶属水草湾矿区农工商联合企业。1981年水草湾矿区农工商联合企业撤销。下鸭子塘、雄壁等5个大队仍归属葵山公社。1984年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乡。区辖者黑、雄壁等17个乡人民政府。1988年6月1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区为葵山乡;2001年撤乡设葵山镇。
彩云镇  面积:216平方千米 人口:3.94万人 邮编:665704 代码:530323105 辖9个行政村:槟榔、足法、石洞、额则、务龙、法块、长街、红土、路撒。镇政府驻槟榔。
彩云,原名"南乡"因位于县城之南而得名。雅化为"彩云",意即"彩云南现"之意。1949年解放,属师宗县第三区,设彩云,瑞云2乡;1951年属二区,设羊旧、长街、中和、堵西4乡。1953年设第六区。辖7个乡(包括1952年从泸西划入的红土乡),1954年底第六区并入第二区,1958年撤第二区,设彩云公社,辖八个管理区。1961年分设长街、彩云2个公社。1963年设彩云区,辖9个公社(1966年巨木公社划归泸西县),后辖8个公社。1969年底撤区,设彩云公社,辖8个大队。1972年由龙庆公社划路撤大队归彩云,辖9个大队。1984年公社改为区,下设大队改为乡。1988年6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区为乡;2001年撤乡设彩云镇。
竹基乡  面积:229平方千米 人口:4.71万人 邮编:655705 代码:530323201 辖12个行政村:竹基、阿白、龙甸、抵鲁、本寨、七排、六丘、界桥、蒲草、永安、斗坞、坞白。乡政府驻竹基。
竹基,语彝"竹鸡",意为松林中有小野鸡之地。清雍正年间演化为"竹基"。清末属罗平县西路区,民国初年改为第五区。1950年改为第六区,下辖大舍、竹基和龙甸三乡。1953年为罗平县第九区,下辖6个乡;1958年撤区改名为超英公社,下辖11个管理区;1963年11月26日由罗平县析出隶师宗县。改设为竹基区,下辖15个公社;是年,丹凤区析出界桥、蒲草塘二个公社隶竹基。1969年撤区改设竹基公社,1979年将所辖大舍、瓦鲁、法召和小阿舍四个大队隶雄壁联合企业;1981年隶属竹基公社。1984年改公社设区,下辖17个乡,116个自然村;1988年6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区建立竹基乡,并交小阿舍、大舍、小黑那、法召、瓦鲁五个行政村析归雄壁镇。
龙庆彝族壮族乡  面积:497平方千米 人口:3.63万人 邮编:655706 代码:530323202 辖14个行政村:龙庆、黑尔、阿那河、泥曹、庄科、下寨、扯寨、豆温、落红甸、山黑、杜吉、笼杂、束米甸、朝阳。乡政府驻龙庆。
龙庆乡因乡政府驻龙庆村而命名“龙庆乡”。“龙庆”原村名“六箐里”,因村庄周围有六个山箐以及民弘治年间曾在此设过“里”,故名。龙庆1949年前属师宗县梅山乡、龙普乡。1950年建立第三区,1958年分为龙庆、则黑二个公社。1961年恢复龙庆区。1969年改为龙庆公社。1984年改为区。1988年设龙庆彝族壮族乡。
五龙壮族乡  面积:476.11平方千米 人口:3.35万人 邮编:655707 代码:530323203 辖13个行政村:狗街、新庄科、鲁克、平寨、南岩、牛尾、花桂、法岗、大厂、脚家箐、曲祖、得勒、保太。乡政府驻狗街。
五龙,俗称"五洛河",即:江龙河、腊梅河、板江河、小河沟、牛尾河等五条河汇合之意。后雅化为"五龙"。1948年8月,狗街、牛尾、花桂、鲁克等行政村属中共罗盘地委高良特区辖。1949年系师宗县八寨乡,1950年改设四区,辖保太、和平、河清、庆云、五龙五个乡。1952年又由上述五个乡析出曲祖、米车、脚家箐、保太、得勒、黑竹箐、大厂、狗街、牛尾、花桂、鲁克、南岩12个乡。1954年9月16日师宗县划出火模录罗平县辖,罗平县划小马厂归师宗县。1956年析出米车乡隶属第一区辖。1958年撤区建社,为五龙人民公社,辖11个管理区。1961年又恢复为区,下辖保太、脚家箐、五龙三全公社,辖11个大队。1972年狗街、大厂大队析出新庄科大队。1979年鲁克大队析出平寨大队,下辖11个乡133个自然村。1984年改社为区,下辖11个乡。1988年6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区设五龙壮族乡。
高良壮族苗族瑶族乡  面积:567.38平方千米 人口:2.65万人 邮编:655708 代码:530323204 辖11个行政村:设里、笼嘎、坝林、窝德、纳厦、戈勒、团坡、便料、雨厦、科白、纳非。乡政府驻设里。
高良,俗称"下六槽",系壮语"刚愣";"刚"为伞,"楞"为撑;意即地形似撑伞之意。1669年前高良属维摩州,1669年后属师宗辖。1948年8月隶中共罗盘地委辖,为高良特区。1949年一部份为龙普乡,1950年至1951年改设五区,下辖五星、雨厦、高良、笼嘎四个乡。1953年改四乡为六朋、坝林、高良、蛙别、戈勒、科白、雨厦等12个乡。1958年撤区建高良、纳厦二个公社,辖10个管理区。1961年又恢复为第五区,下辖5个公社,22个小管理区。1963年又由5个公社析为11个公社;1963年10月24日六朋、六鲁、析出隶罗平县辖。1969年改社为区,辖11个小公社。1974年从雨厦大队析出塘汉大队。1984年改公社为区。雨厦、塘汉两个大队并为雨厦乡。1988年6月10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区设壮族苗族谣族乡。
** 以上名录、面积、人口根据《云南行政区划简册2006》;代码根据《2006云南行政区划代码》;沿革根据《曲靖区划地名网》(部分根据其他资料加以修改)**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