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秦臧县,属益州郡,富民一带属秦臧县辖地。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仍辖秦臧县。晋设宁州,秦臧县属宁州建宁郡。东晋时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仍辖秦臧县。南朝属宁州晋宁郡。唐初秦臧属昆州,武德四年(612)属姚州,武德七年(624)在富民地方置利浪驿。贞观九年(635),西宁地改称黎州,仍辖秦臧,称富民坝子为黎瀼甸。大历十年(775),富民地方曾被乌蛮酋些门些所据,在灢水南筑马举龙城,又名梨灢城,富民地方自号梨灢甸。宋为大理国拓东节度所辖,梨灢属鄯阐府地。大理国后期,高贤明专政梨灢。元至元四年(1267)置黎瀼千户所(地址在今旧县村),至元十二年(1275)改千户所建富民县,属中庆路,县治设今旧县村。至元十三年(1276),滇池地区置中庆路,领四州十一县,富民属之。
明洪武十五年(1382)正月,改中庆路为云南府,领四州九县,富民县属之。洪武十七年(1384),沐英派兵到富民设12营屯田,并在富民置沐氏勋庄。永乐十五年(1417),置富民汛,属云南域守营分防,下设黄坡、永定桥、左右所、南营、清水河6塘,哑口、羊圈、响地、石关4哨。隆庆元年(1567),武定军民府在麻地设一铺,小甸设一堡,有堡夫50人,专与往来官军抬运物资。万历二年(1574)县治移置螳螂川北岸(今址),后因水患,于万历十年(1582)迁至土主峰三里许(今旧城村),后因饮水不便,万历四十二年(1614)仍将县城迁还螳螂川北岸旧址,垒土为垣,取名永定。清沿明制。光绪二十四年(1898),成立县总团,下辖4个分团。同年,清查户口,编联保甲,以土著居民十家为牌,置牌长一;十牌为甲,置甲长一;十甲为保,置保长一。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十六日统计,全县有5133户、24585人(不含石板沟地区和后划入地区)。
民国初年属滇中道,后废道直属云南省。民国13年(1924)由昆明、篙明、富民三县划出临近部分乡村,在散旦街成立龙田县。民国17年(1928)富民行政公署改称富民县政府。民国20年(1931)撤销龙田县,原划出之地仍归各县。民国21年(1932)勘查富民边界,昆明县的杉牢园和束刻插花地(居住户)、禄丰县飞地石板沟地区一并划归富民管辖。民国33年(1944)6月,省民政厅测绘的《云南省各县地图册》出版。其中富民县地图简述载:“富民县属三等县,土地面积554平方千米。辖5乡3镇66保,598甲,6810户,男17048人,女17100人。
1950年1月11日,成立富民县临时人民政府,全县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5月20日,成立富民县人民政府,属武定专署。9月,全县5个区政府合并为3个区公所,10月又合并为2个区公所。同年昆明县玉案乡的谷律箐、栗子园、撬东、大浪田划归富民县松林乡。1951年11月27日,武定县飞地荞地山、麦家营、腊水田、庄房(后并入荞地山村)4村和嵩明县的束刻上村及在中村居住的插花户同时划归富民。1953年3月10日,富民县随武定专署并归楚雄专署。1954年7月1日零时,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10730户,42338人。1955年11月13日,武定县一区小甸乡的小甸、鸡街、撒嘎拉、打马卡、总管营划属富民(1958年8月仍划归武定)。
1957年1月,撤区建7乡人民委员会;年内(一说1月24日),禄劝县龙潭乡划归富民县。1958年5月1日,嵩明县之散旦、三营两乡划归富民。1958年9月8日,富民县划归昆明市(文件为10月10日)。1958年10月,全县8个乡分别合并为勤劳、革新(者北)、永进(赤就)3个公社。1961年5月,勤劳公社划出散旦地区,成立富强公社,富民县有4个公社。10月,全县4个公社除勤劳公社仍用原名外,革新公社更名者北公社,永进公社更名为赤就公社,富强公社更名为散旦公社;34个管理区调整为57个生产大队。1962年8月,全县4个公社划分为21个小公社,不久又合并为勤劳、永定、大营、者北、罗免、赤鹫、散旦等7个公社,57个大队并为51个大队,387个生产队划分为631个生产小队。
1963年初,石坝、车完、瓦窑3个大队合并建立瓦窑大队,拖担、清河两大队合并为清河大队,鲁南、甸头两大队合并为鲁南大队,麦家营大队与罗免大队合并为罗免大队,麦场大队与松林大队合并为松林大队。合并后全县有51个大队。同年夏,将7个公社的51个大队按原管理区域改为若干小公社,撤销7个公社和大队建制。月余,又恢复7个公社和51个大队建制。11月6日(文件为1964年1月),寻甸县的款庄区(含东村地区)划归富民县,恢复麦家营大队,新建玉屏大队。12月,全县有1区、7个公社,下辖54个大队。1964年全县辖1区、7个公社,62个大队,809个生产队。1966年4月,武定县小甸和麻地大队再划归富民。
1966年将运动前的53个大队划为69个,869个生产队合并为657个;4月1日,撤销款庄区,成立款庄与东村两个公社,款庄公社分为马街等11个大队,东村公社分为乐在等9个大队;同年从武定划入小甸大队,同时合并束刻中、上村大队为束刻大队,西邑与丁家营大队合并为西邑大队;年末全县有9个公社,69个大队,657个生产队。1968年3月29日,成立富民县革命委员会。1971年4月30日,武定县小甸(含麻地)划归富民管辖。
1975年,勤劳公社的仓前大队划出旧县村成立旧县大队。1978年5月,禄丰县碧城镇胜利大队的河底和小松棵两个生产队划归富民县辖。1978年7月12日,西山区瓦恭、迤禄两大队划归富民。1979年,从罗免公社的小甸大队中划出麻地诸村,建立麻地大队;3月26日,嵩明县门前地大队划属富民;年底全县有9个公社,73个大队。1980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富民县人民政府。1980年11月瓦恭、迤禄两大队划还西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