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云龙县区划

1949年11月13日,在师里七登村成立云龙县人民政府。1949年底,全县总面积4934平方千米。
1950年属大理专区。同年1月1日云龙县人民政府移驻县城石门。同月改乡为区,下设行政村,建立11个区委、区政府、72个村政府。

1950年行政区划简表(共76村) 
第一区 金麦、宝丰、北星、勋南、玉屏、松鹤、黄龙、崇峰、龙泉、石门、复兴、山西、新山、民胜、自衙、河西、酸坪
第二区 天池、果郎、杏林、崇文、清文、海沧、丰华、新罗、新松、长新、包罗、水香、开化
第三区 顺荡、云顶、松水、白石、双龙、中和、三合、哨上、水兴、七登、麦园、麻地场、炼登、师井、汤邓、天登、丰胜
第四区 金和、鲁庄、水井、丹梯、汤邓、汤涧、下坞、旧州、科立、松坪、表村、老末、云西、中和、银坡、崇仁、荣华、崇西
第五区 仁山、仁里、仁德、仁寿、仁和、仁贵、仁爱、仁水、仁盛、仁荣、仁华

1951年2月19日,大理专员公署批准,将云龙县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树、立庄登等18个小村划归洱源县。
1952年5月,永平县属瓦草河村(40户、180人,耕地318亩)划归云龙县。
1953年人口普查,总人口为95623人。
1954年6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通知,在今怒江州地区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根据怒江工委建议,于1955年3月28日将云龙县所属第五区漕涧(全区辖15个乡、镇,人口5301 户、25305人)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所属的泸水县。同年11月11日省人民政府通知将漕涧地区归回云龙。
1956年5月,将第一区所属河东乡的芷打拉、皮匠房、庄房、三星厂、白荞地、撤哥密、罗里密、铁匠房、董家村等9个自然村,共20余平方千米划归漾濞县。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属大理州。
1958年3月撤区并乡,5个区72个乡,并为21个大乡79个管理区。10月云龙县并入永平县,原云龙县分为石门、旧州、漕涧三个联社。11月保山县所属岔花乡(共7个自然村,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99户、512人)划归永平县云龙片。
1960年永平县云龙片长新公社新罗地区(13个自然村,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228户、 903人)划归剑川县洱源片乔后公社。
1961年3月21日云龙、永平分县,恢复云龙县建制,原云龙县团结公社的荣禄乡(面积l88平方千米)划归永平县龙门公社。云龙县总面积4712平方千米,仍属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区划为24个公社,下属224个大队。公社名称如下:石门、云峰、白石、长新、永和、丰胜、检槽、师井、表村、崇沧、桥街、团结、关坪、大栗树、汤涧、宝丰、南新、批江、天登、漕涧、铁厂、陆胜、三元、民建。

1962年9月,原24个公社并为7个区、1个镇,下属91个公社。
石门区:大栗树、南新、福利、东山、宝丰、金麦、永安、庄坪、诺邓、果郎、天池、天登、杏林、石门、象麓、和平、青松
团结区:新荣、关坪、自新、新宅、团结、河西、河南、河东
长新区:丰华、丰胜、佳局、新和、新塘、新松、长春、包罗、豆寺、水香、丰云、松炼
白石区:云头、云顶、顺荡、松水、白石、双龙、中和
检槽区:三合、清文、哨上、清朗、大功厂、文兴、炼登、师井、白羊厂、检槽
旧州区:汤邓、汤涧、新山、功果、核桃坪、旧州、下坞、金和、民主、山西、科立、早阳、表村、老末、松坪、水井、丹梯、海沧
漕涧区:仁山、铁厂、仁德、鹿山、新胜、大坪、云西、中元、银坡、荣华、崇仁、老窝、漕涧、新寨、只嘎、岔花、布麻、边江、坡脚。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