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县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益州郡邪龙县辖域(治所在今巍山县地)。东汉属益州永昌郡邪龙县。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邪龙县。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属宁州云南郡邪龙县,东晋至南朝梁沿之。北朝周属南宁州。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邪龙属隋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阳瓜州,南诏时属蒙舍赕,宋大理国属天水郡。此间南涧地皆是以今巍山县为中心的历代建制的属下。

元至元十二年(1275),以今南涧为中心的地区置定边县,属威楚路镇南州(州治在今南华)。至元二十四年(1287),革定边县改为乡,仍属镇南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复置定边县,属镇南州,寻直属楚雄府。清雍正七年(1729),裁定边县为南涧巡司,将今南涧县一带地区归蒙化府直辖。民国属蒙化县。民国3年(1914),南涧巡检司、澜沧江巡检司改设分县,即南涧分县(治在南涧)、澜沧分县(治在公郎),下设乡、闾,属蒙化县辖。民国21年(1932),废南涧、澜沧分县置区。

1950年属巍山县。1961年10月,开始筹建南涧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乐秋、拥翠、岔江、公朗、沙乐、宝华、和平8个公社和弥渡县的兔街公社为南涧县的行政区域。1963年9月1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设立南涧彝族自治县,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南涧地区为南涧彝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1965年11月27日,南涧彝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1996年,南涧彝族自治县辖1个镇、9个乡:南涧镇、得胜乡、乐秋乡、碧溪乡、沙乐乡、无量乡、拥翠乡、宝华乡、浪沧乡、新民乡。县政府驻南涧镇。1999年,新民乡改建小湾东镇。2000年,南涧县宝华乡撤乡设镇;同年10月1日,浪沧乡举行撤乡建镇仪式,设立公郎镇。至此,南涧彝族自治县辖4个镇、6个乡:南涧镇、小湾东镇、公郎镇、宝华镇、得胜乡、拥翠乡、乐秋乡、碧溪乡、无量乡、沙乐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南涧彝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209887人,其中:南涧镇24832人,小湾东镇17829人,公郎镇21339人,宝华镇28228人,得胜乡19673人,拥翠乡19262人,乐秋乡16982人,碧溪乡17037人,无量乡34046人,沙乐乡8014人,小湾公路建设指挥部2645人。

2002年7月23日,云政复[2002]80号批复同意撤销南涧县得胜乡,并入南涧镇,镇政府驻县城振兴北路24号。2004年末,全县面积1731.63平方千米。总人口21.7064万人,其中:彝族100214人、汉族109868人,少数民族共698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6.17%、50.61%和3.22%;农业人口203355人,占93.68%;人口密度125人/平方千米。

2005年9月30日,南涧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销沙乐乡划归公郎镇的决定》(南人大发[2005]22号):会议决定撤销沙乐乡,其行政区域整体划归公郎镇。

2006年,全县面积1802平方千米,人口约21.93万人。辖4个镇、4个乡:南涧镇、小湾东镇、公郎镇、宝华镇、拥翠乡、乐秋乡、碧溪乡、无量乡。共有1个居委会、79个行政村。

2010年1月25日,正式撤销无量乡,设立无量山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南涧彝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211433人,其中:南涧镇50083人,小湾东镇18104人,公郎镇29004人,宝华镇29011人,无量山镇34202人,拥翠乡18000人,乐秋乡16198人,碧溪乡16831人。

2013年末,全县总面积1731.63平方千米。总人口224697人,其中农业人口198382人,占总人口的88.29%;非农业人口26315人,占总人口的11.71%;少数民族113727人,占总人口的50.61%。辖5镇3乡,80个村(居)委会,1133个自然村,1606个村(居)民小组。

2014年,公郎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