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濞县历史沿革

西汉时属益州郡。东汉时属益州永昌郡。三国蜀汉分属益州云南郡与永昌郡。西晋至南朝梁时分属宁州云南郡和永昌郡。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剑南道姚州样备诏地(史学家方国瑜认为即蒙篙诏),唐南诏国时分属蒙秦赕和永昌节度辖地。宋大理国时分属永昌府胜乡郡和蒙舍镇。元分属大理路蒙化州、永平县,境内设样备站。明、清均分属蒙化府和永昌府,明洪武十七年(1384)在今漾濞之地设蒙化府(清为蒙化直隶厅)所属样备巡检司和永昌府永平县所属打牛坪巡检司,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裁撤打牛坪巡检司,清朝仍设样备巡检司,改由样备汛(武官)辖。

民国元年(1912)4月,云南军都督府批准,以原蒙化直隶厅所属漾濞巡检司及永平所属漾濞里故地为基础,划入云龙、洱源两县瓯脱地设漾濞县,属迤西道,县域面积约为1860平方千米。同年6月1日,设漾濞县公署于下街原巡检司署,正式设立漾濞县。民国2年(1913),迤西道改为滇西道,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漾濞县隶属之。民国2年(1913),县以下分设东南西北中5个区,其中中区又称城区。五区对应的今地是:东区为今干坡、顺濞两乡地,南区为今龙潭、鸡街、瓦厂三乡地,西区为今富恒、太平两乡地,北区为今双涧、脉地两乡地,中区为今上街镇和河西乡地。区下设保,保下设甲。民国14年(1925)2月,县公署迁驻上街。民国18年(1929)11月,废腾越道,漾濞县直属于省。

民国19年(1930),依全国制度县以下仍设区,区以下设乡镇,乡镇下设闾,闾下设邻。按规定应以5户为邻、5邻为闾,20闾为一乡镇,但本县因地广人稀未完全按规定办理。共实设5区36乡5镇171闾978邻。其中:一区(城区)设马厂、山甸、茂林、美翕、密场、卧龙、石钟、淮安、仁厚、瑞凤、沙河、上庄、秀岭、白章14个乡和新化、金牛、凤翔三个镇,共77闾496邻。二区(东区)设向阳、石坪、玉龙、普应、长乐、碧玉6个乡和彩云镇,共29闾156邻。三区(北区)设紫阳、尚义、金盏、泮水、普坪、福寿6个乡和脉地镇,共27闾123邻。四区(西区)设双凤、太平、普忙、石竹、富恒、长寿6个乡,共22阊123邻。五区(南区)设仁里、永盛、安定、纯善4个乡,共16闾80邻。

民国21年(1932)4月,漾濞被列为第八政务视察区;民国23年(1934)改列第十一区;民国24年(1935),改列为第四区;民国27年(1938),又改列第十一区。民国26年(1937)废除区和间邻制设置。县以下设乡镇,乡镇下设保,保下设甲。原5区改设3镇2乡并给乡镇命名:原城区设化平镇,原东区设洱尾镇,原南区设白竹乡,原西区设汉营乡,原北区设金脉镇。民国27年(1938)12月,漾濞县奉省命进行户口整顿,改闾邻制为保甲制。民国33年(1944)全县共设35保266甲。民国36年(1947)9月,漾濞、永平争执了35年之久的迤古摩归属问题彻底解决,迤古摩正式划属漾濞县。民国37年(1948),漾濞县属云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驻大理县)。民国38年(194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1月1日,新旧政权交接仪式群众大会在县城举行,漾濞县属大理专区,县下设区,区下设行政村,全县设5区31行政村;8月1日,经上级批准,罗漶区自即日起回归洱源县管辖;同年10月,5区合并为3区。1952年7月至1957年6月,县以下设区,区下设乡,全县共设3区48乡。1956年7月,云龙县一区河东乡的芷打拉、皮匠房、庄房、三星厂、白荞地、撤哥密、罗里密、铁匠房、董家村等9个自然村共20余平方千米划归漾濞县。

1956年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决定:撤销大理专区,设置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属大理州。1957年7月至1958年8月,县下设乡,全县设14乡:上街乡、淮安乡、白羊乡、河西乡、马厂乡、太平乡、富恒乡、平坡乡、小村乡、脉地乡、烧涧乡、瓦厂乡、龙潭乡、鸡街乡。1958年10月末,中共大理地委发《关于并县建制的通知》,将全州13个县(市)合并为6县(市)。其中,漾濞、大理、凤仪、下关合并为大理市,属大理州,漾濞设区(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1958年10月至1961年9月,大理市(县)漾濞区下设公社5个,管理区49个。

1961年6月,原大理市分设为下关市、大理县,漾濞属大理县仍设区(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1961年10月,复设漾濞县,仍属大理州(1962年10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7次会议决定)。1961年10月至1963年2月,县下设公社,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其中1961年10月全县设14公社187大队:漾濞、淮安、白羊、河西、马厂、太平、富恒、平坡、小村、脉地、烧涧、瓦厂、龙潭、鸡街。1962年5月合并为11公社101大队。

1963年1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县下设区,区下设公社(俗称“小公社”),原11个公社合并为6个区:上街区(原漾濞、淮安、白羊、河西、马厂公社)、太平区、富恒区、平坡区(原平坡、小村公社)、脉地区(原脉地、烧涧公社)、龙潭区(原瓦厂、龙潭、鸡街公社),101个大队合并为62个小公社。1966年,县下设公社、镇,公社下设大队,镇下设居民委员会。全县设1镇2居委会,11公社65大队:上街镇、淮安(原淮安、白羊公社)、东风(原河西、马厂公社)、太平、富恒、平坡、小村、脉地、烧涧、瓦厂、龙潭、鸡街公社。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