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历史沿革

先秦为古滇国地。汉置双柏县,属益州郡,辖今易门、双柏二县及新平县的西北地区。因建县时县衙门前有两株古柏而得名。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双柏县属建宁。西晋为双柏县,属宁州建宁郡;东晋至南朝梁为双柏县,属宁州晋宁郡。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剑南道姚州所辖傍州,南诏国时属弄栋节度辖地。宋大理国时名摩刍,属威楚府。

元宪宗六年(1256),设立摩刍千户所和鄂嘉千户所,隶属威楚万户府。至元十二年(1275)改摩刍千户所为南安州,下辖广通县;改鄂嘉千户所为鄂嘉县,南安州、鄂嘉县均隶威楚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楚雄府,南安州、鄂嘉县均属楚雄府,广通县直属于府。鄂嘉县治设于密架,后迁至石羊厂上岳庙内。至明万历年间,县治署迁建于鄂嘉。后因战乱,鄂嘉旧署为兵营所占,县署曾一度迁往楚雄城内。

清初沿明制,南安州属楚雄府;康熙八年(1669)裁鄂嘉县并入南安州,编为罗甸里(亦称鄂嘉乡);雍正八年(1730)7月,楚雄府属迤西道;雍正十年(1732),设州判一员,将原鄂嘉县旧地拨归鄂嘉州判管理,仍隶属南安州,治所建于鄂嘉旧县山下大村。民国2年(1913)4月,改南安县,属滇中道。民国3年(1914)1月,因与福建南安县重名改为摩刍县,隶滇中道。民国18年(1929)6月改为双柏县。民国18年(1929),废道直属云南省。民国37年(1948)1月,属云南第六行政督察区(驻新平县)。

1950年双柏县属楚雄专区。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决定: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正式成立)。1958年9月双柏县并入楚雄县为区,1959年11月复置双柏县,属楚雄彝族自治州。1962年,双柏县驻地由云龙镇迁至妥甸镇。

1997年,双柏县面积4045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人,其中彝族占40%。辖1个镇、8个乡:妥甸镇、大庄乡、法脿乡、雨龙乡、鄂嘉乡、安龙堡乡、大麦地乡、爱尼山乡、独田乡。县政府驻妥甸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双柏县常住总人口153403人,其中:妥甸镇39967人,大庄乡25948人,鄂嘉乡26546人,法裱乡16895人,雨龙乡10606人,安龙堡乡9697人,大麦地乡6543人,爱尼山乡12963人,独田乡4238人。

2001年,全县总户数39019户,总人口1541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068人,占9.78%;少数民族人口72472人,占47.0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67500人,占总人口的43.80%。辖1镇8乡:妥甸镇、大庄乡、法脿乡、鄂嘉乡、雨龙乡、爱尼山乡、独田乡、安龙堡乡、大麦地乡,共有84个村委会,1512个村民小组。

2002年,大庄乡、法脿乡分别撤乡设立大庄镇、法脿镇(省政府2002年4月3日批准);鄂嘉乡撤乡设镇(省政府2002年4月16日批准)。调整后,双柏县辖4镇5乡,8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15525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9%,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2%。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双柏县撤销雨龙乡,将原雨龙乡所辖的雨龙、法甸、古木、折苴4个行政村划归法脿镇管辖;将原雨龙乡所辖的邦山、野牛、蚕豆田3个行政村划归大麦地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大麦地乡改设为大麦地镇,镇政府驻地搬迁至原大麦地乡普龙。

2006年,双柏县总面积4045平方千米。总人口15.84万人。辖5个镇、3个乡:妥甸镇、大庄镇、鄂嘉镇、法裱镇、大麦地镇、安龙堡乡、爱尼山乡、独田乡。共有2个居委会、82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妥甸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双柏县常住总人口159867人,其中:妥甸镇44265人,大庄镇26880人,法脿镇24656人,鄂嘉镇27235人,大麦地镇10041人,安龙堡乡9450人,爱尼山乡13195人,独田乡4145人。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