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县历史沿革

马关县因县境内有马白关而得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马关属牂牁郡进桑县。东汉属益州牂牁郡进乘县。三国蜀汉建兴三年(225),属益州兴古郡进乘县。西晋永嘉四年(310),属宁州梁水郡新丰县。北周时,属西爨(白蛮)地。隋代属南宁州总管府昆州。唐初马关属南宁州都督府郎州地,唐南诏时属通海都督僚子部。宋代大理国前期,属通海都督矣部,后期属最宁府矣尼迦部。元至元八年(1271),属南路总管府阿僰万户舍资千户。至元十三年(1276)属临安路矣尼迦部。明代先属八寨长官司,直隶云南布政使司,后属临安府阿迷州教化三部长官司。

清康熙五年(1666)8月,临安府析置开化府,今马关属开化府地。雍正六年(1728)九月设“马白关”。雍正七年(1730)12月,开化府置文山县,今马关属文山县地。雍正八年(1730)7月,置迤东道,开化府属之。同年设马白同知专理对外事务。嘉庆二十四年(1819)6月,置安平厅,改马白同知为安平抚彝同知。安平厅署设于开化(今文山)与知府衙门同城。道光二年(1822)3月,析文山县属东安、逢春、永平三地入安平厅。

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结束后,中国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越南变成了法国殖民地。光绪十三年(1887),中法两国互派官员至中越边境勘定边界,都龙等地回归中国,取名归仁里,为安平厅管辖。同年10月,置临安开广道,开化府改属临安开广道。光绪卅二年(1906)9月26日,安平厅衙门由开化移至马白,治理逢春、东安、永平、归仁4里。

民国二年(1913)4月,改安平厅为安平县,属蒙自道。民国三年(1914)1月,因其与贵州安平县同名,安平县改为马关县。民国18年(1929),废道后直属省。同年11月,由马关析置设西畴县。民国31年(1942),隶第二行政督察区(驻文山县)。民国33年(1944)6月,马关县为一等县,总面积2782平方千米,总户数15472户,总人口104191人,其中男性52347人、女性51844人。全县辖1镇、9乡;112保、1604甲。民国37年(1948),隶第四行政督察区(驻砚山县)。

1950年3月,马关县属文山专区。1957年5月24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9次会议决定设置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1965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复: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改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属文山州。1996年,马关县面积2676平方千米,人口约33.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6.3万人。辖8个镇、7个乡:马白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山车乡、南捞乡、坡脚乡、大栗树乡、浪桥乡、蔑厂乡、古林箐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马关县常住总人口350002人,其中:马白镇60859人,八寨镇25816人,仁和镇31759人,木厂镇25059人,夹寒箐镇36635人,小坝子镇14151人,都龙镇32400人,金厂镇8440人,南捞乡12927人,山车乡11378人,坡脚乡12162人,大栗树乡31288人,浪桥乡15812人,篾厂乡17377人,古林箐乡13939人。

2006年3月16日,省政府批准撤销山车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坡脚乡,并将坡脚乡改设为坡脚镇,镇政府驻原坡脚乡政府驻地;撤销浪桥乡,其行政区域并入八寨镇,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马关县辖马白、坡脚、八寨、仁和、木厂、夹寒箐、小坝子、都龙、金厂9镇和南捞、大栗树、篾厂、古林箐4乡。共有4个居委会、120个行政村,2197个村民小组。全县总面积2755平方千米,总人口35.7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马关县常住总人口367507人,其中:马白镇79534人,八寨镇43755人,仁和镇30290人,木厂镇24158人,夹寒筲镇36947人,小坝子镇13453人,都龙镇36961人,金厂镇8589人,坡脚镇21953人,南捞乡12939人,大栗树乡30273人,篾厂乡16729人,古林箐乡11926人。

2014年,八寨镇、都龙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