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历史沿革

“芒市”既是专名,其“市”字又是政区通名。芒市历史悠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传教来到这里时,天刚蒙蒙亮,雄鸡啼鸣,晨曦就要普照在这翠绿的坝子,便为它取名“勐焕”,意为“黎明的城市”。芒市作为地名,早在唐代樊绰的《云南志》中就有记载。芒市作为政区名称使用也很早,元代设芒市路,明清时期分别设芒施府、芒市长官司等,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曾名潞西。潞西取“潞江之西”之意。“潞江”为“怒江”在当地的又一称呼。

先秦为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西汉为滇越乘象国及哀牢国故地。东汉永平12年(69),设哀牢县(今盈江县),属永昌郡。三国蜀汉属益州永昌郡。两晋属宁州永昌郡。南朝属宁州永昌郡西城县(今盈江县)。北朝周至隋属濮部。唐初属为金齿部,今潞西为茫施部。唐南诏国为茫施,属永昌节度辖地,。宋大理国为怒谋甸金齿白夷地,属永昌府。元初置大理等处宣抚司。中统二年(1261)置金齿等处安抚司,至元八年(1271)分置东路、西路二安抚司,今潞西属东路。至元十二年(1275)东路改置镇康路安抚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属镇康茫施柔远宣抚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镇西平缅麓川等路、镇康茫施柔远等路二宣抚司合并设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驻永昌府。至元二十八年(1291),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改置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茫施路改置茫施府,属布政司,后废;正统八年(1443)置芒市御夷长官司,改属金齿军民卫,后仍直属布政司。正统年间陇川宣抚副使驻遮放城,万历十二年(1584)置遮放副宣抚司,属陇川宣抚司。崇祯十三年(1640)芒市御夷长官司升置为芒市安抚司。清初袭明制,设芒市安抚司,直属云南省。顺治十七年(1661),芒市安抚司、陇川宣抚司(下辖遮放副宣抚司)划归永昌府。雍正八年(1730)7月,永昌府属迤西道。乾隆三十六年(1771)永昌府同知移驻龙陵后,将芒市、遮放改隶龙陵厅。嘉庆二十五年(1820)10月,升永昌府属腾越州为腾越直隶厅,将遮放副宣抚司及勐卯、芒市二安抚司划归腾越厅。道光二年(1822)9月,降腾越直隶厅为散厅,复属永昌府。光绪二十五年(1899)增设勐板土千总(今潞西芒牛坝),属龙陵厅。

民国元年(1912),勐卯安抚司和遮放副宣抚司合并为遮卯弹压委员,芒市安抚司和勐板土千总合并为芒板弹压委员,均属滇西道。民国4年(1915),芒板弹压委员并入遮放司地改为芒遮板行政委员,驻勐戛,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裁腾越道,设立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芒遮板行政区属之。民国21年(1932),芒遮板行政委员改为芒遮板设治局(1935年6月批准)。民国23年(1934),芒遮板设治局改为潞西设治局,局署设在勐戛,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25年(1936)11月始设区、乡(镇),与土司制度原设合一,潞西共设三区24乡4镇。民国29年(1940),废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改设腾龙边区行政督察区(一说为1938年),潞西设治局属之。民国31年(1942),潞西设治局属云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腾冲县,1943年移驻保山县)。民国37年(1948),潞西设治局属云南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驻腾冲县)。民国38年(1949)3月潞西设治局从勐戛迁至芒市。民国38年(1949)7月,潞西设治局改为县治,县府设在芒市,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土司的基层政权未变。

1950年4月21日潞西和平解放,5月6日中共潞西县工委、县人民政府建立。1950年属保山专区。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潞西设治局,设立潞西县。1952年12月6日,政务院批准:潞西县的畹町镇改由保山专区直接领导,潞西县置3区24乡(镇、街)。1954年梁河县高埂田等7个乡划入潞西县。1954年9月11日,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地级),潞西县属德宏自治区(1953年1月23日成立)。1956年4月29日国务院批复: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改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隶属德宏州,置9区(站)61乡(镇)。1958年曼令等8寨划归畹町镇,10月至12月设15个人民公社。1959年莫里等15寨划归瑞丽县,1960年崩补乡半个乡域划归陇川县。1966年为12区(站)78乡(镇)。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专区,潞西县属保山专区革命委员会管辖,置14个人民公社,80个大队。1970年保山专区改为保山地区,潞西县属之。

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潞西县属德宏州。1984年人民公社改区乡。1987年12月改区、乡(镇)为乡(镇)、村公所(办事处),辖4镇11乡,84个行政村(办事处):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风平乡、城郊乡、法帕乡、轩岗乡、江东乡、五岔路乡、象滚塘乡、西山乡、东山乡、中山乡、三台山德昂族乡。1996年10月28日,民政部【民行批80号】批复:撤销潞西县,设立潞西市(县级),以原潞西县的行政区域为潞西市的行政区域。1998年,风平乡、城郊乡、法帕乡撤乡设镇。至此,全市辖7镇8乡,即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城郊镇、风平镇、法帕镇、江东乡、中山乡、东山乡、轩岗乡、象滚塘乡、西山乡、五岔路乡、三台山德昂族乡,共有8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潞西市常住总人口337406人,其中:芒市镇60671人、城郊镇33454人、遮放镇44745人、勐戛镇26614人、芒海镇5774人、风平镇34254人、法帕镇27583人、轩岗乡20166人、江东乡27072人、西山乡11669人、东山乡5439人、中山乡10935人、三台山乡6994人、五岔路乡15972人、象滚塘乡6064人。

2002年末,潞西市辖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风平、法帕、城郊7镇及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东山、中山、象滚塘8个乡,8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共有33.5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2.2人;其中:农业人口25.9792万人,非农业人口7.5212万人;当地少数民族人口16.5227万人。2003年末,潞西市总人口33.9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3.6人。其中:汉族16.80万人;少数民族17.14万人,其中:傣族12.43万人;景颇族2.84万人;德昂族9155人(占全国德昂族总人口的53%)。2004年,新设芒市经济开发区居委会。2004年末,潞西市辖7个镇、8个乡,80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人口34.3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15人。

2005年11月,潞西市撤销城郊镇和象滚塘乡,其行政区域并入芒市镇管辖,镇政府驻原芒市镇政府驻地;撤销东山乡,其行政区域并入遮放镇管辖,镇政府驻原遮放镇政府驻地;撤销法帕镇,其行政区域并入风平镇管辖,镇政府驻原风平镇政府驻地(省政府2005年10月24日批准)。2005年末,潞西市辖芒市、遮放、芒海、勐戛、风平5镇,轩岗、江东、五岔路、三台山、西山、中山6个乡,80个村委会,8个社区。年末总人口34.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93万人,占总人口的77.57%;非农业人口7.79万人。汉族17.23万人,占总人口的49.62%;当地少数民族人口17.40万人,占总人口的50.14%。其中,傣族12.67万人,占总人口的36.49%;景颇族2.89万人,占8.33%;阿昌族0.18万人;傈僳族0.33万人;德昂族0.93万人;其他少数民族0.48万人。

2007年12月13日,云政复[2007]70号《关于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潞西市对芒市镇进行区划调整,增设勐焕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市辖1个街道、5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勐焕街道、芒市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风平镇、轩岗乡、江东乡、西山乡、中山乡、三台山德昂族乡、五岔路乡。

2010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更名为芒市。8月23日云南省政府通知正式更名。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潞西市(注:普查数据中仍用潞西市)常住总人口389891人,其中:勐焕街道99970人,芒市镇46353人,遮放镇51477人,勐戛镇24344人,芒海镇5641人,风平镇69586人,轩岗乡21501人,江东乡25240人,西山乡12296人,中山乡10170人,三台山乡7068人,五岔路乡16245人。

2014年,勐戛镇、遮放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