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历史沿革

香格里拉,是迪庆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1993年,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原名中甸县,藏语称“建塘”,相传与巴塘、理塘系藏王三个儿子的封地。“甸”,似为彝语,意为“坝子”、“平地”。一说中甸系纳西语,为“土地”的音译,意为“酋长住地”或“饲养牦犏牛的地方”。

汉时为牦牛羌地。晋时为马儿敢地。南北朝属党项部。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吐蕃神州都督地,唐南诏国为剑川节度使地。宋大理国为旦当(今香格里拉),属善巨郡。元代称“大旦当”,至元三十年(1293)改属宣政院辖地吐蕃等路宣慰司。明中叶后为忠甸,属云南布政司丽江军民府。清康熙年间吴三桂以中甸地予达赖喇嘛,雍正四年(1726)划归丽江府。雍正五年(1727)4月,移剑川州判驻中甸,并划归鹤庆军民府。雍正八年(1730)7月,鹤庆府属迤西道。乾隆二十一年(1756)5月,于中甸地置中甸厅,设同知,复属迤西道丽江府。

民国2年(1913)4月,中甸厅改为中甸县,迤西道改为滇西道,中甸县属滇西道。民国3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中甸县属之。民国18年(1929),裁腾越道直属省。民国31年(1942)属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驻丽江县)。民国37年(1948)属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维西县)。民国38年(1949)属云南省第十行政督察区(驻鹤庆县)。1950年5月10日,中甸和平解放,属丽江专区。

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7次会议决定:设置迪庆藏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中甸县城。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61年由维西县划入五境区(乡)。2001年12月17日,民政部(民发[2001]348号)批复同意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年12月16日,民政部(民函[2014]375号)批复同意撤销香格里拉县,设立县级香格里拉市。

1996年,中甸县面积11613平方千米,人口约12.2万人,其中藏族占41.2%。辖2镇、8乡、1民族乡:建塘镇、虎跳峡镇、格咱乡、上江乡、三坝纳西族乡、洛吉乡、尼西乡、东旺乡、小中甸乡、五境乡、金江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甸县常住总人口147416人,其中:建塘镇47577人、虎跳峡镇18438人、上江乡10915人、金江乡16084人、三坝乡16732人、洛吉乡4458人、小中甸乡9267人、尼西乡6631人、格咱乡6710人、东旺乡6675人、五境乡3929人。

2002年小中甸乡撤乡建镇(省政府2002年7月16日批准)、金江乡撤乡建镇(省政府2002年8月20日批准)。2005年格咱乡驻地由翁上村迁至格咱村(省政府2005年11月8日批准)。

2006年,香格里拉县总面积11613平方千米,总人口15.41万人。辖4个镇、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建塘镇、小中甸镇、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三坝纳西族乡、洛吉乡、尼西乡、格咱乡、东旺乡、五境乡。共有6个居委会、58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香格里拉县常住总人口172988人,其中:建塘镇65189人,小中甸镇10169人,虎跳峡镇19922人,金江镇16738人,上江乡10462人,三坝乡18597人,洛吉乡4724人,尼西乡8111人,格咱乡8384人,东旺乡6505人,五境乡4187人。

2014年12月16日,《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香格里拉县设立县级香格里拉市的批复》(民函[2014]375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香格里拉县,设立县级香格里拉市,以原香格里拉县的行政区域为香格里拉市的行政区域,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驻建塘镇金沙路22号。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