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地区历史沿革

那曲曾名“黑河”,因怒江上游的那曲河流经境内而得名。“那曲”藏语意即黑色的河流。在明清时代曾名“哈喇乌苏”(蒙古语“黑河”的译音)。在近代,那曲(指现那曲镇周围地区)称为“吾尔古雄”或“色如襄巴”。

宋朝时期,那曲被称作北方四部落之一。1269年,蒙古军士开始屯驻藏北,以后形成霍尔三十九族的藏北蒙古人势力。1731年,清政府将三十九族地区划归驻藏大臣直接管辖。1751年,在那曲设坎襄宗,归属于噶厦政府直接统治,一部分地区归班禅管辖。辛亥革命前后,噶厦政府将三十九族地区收归其统治,并强行接管班禅属地。1916年设立“霍尔总管”。1942年,设立绛曲基巧,即那曲总管公署。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绛曲基巧驻黑河,辖拉萨北部羌塘牧地及黑河一带6宗,包括申扎宗、朗如宗、朋已宗、白仓、达木蒙古(当雄)、纳曲(黑河)6宗;班禅堪布会议厅辖达木萨迦宗。【1951年,原属噶厦绛曲基巧的聂荣、巴青、比如、索、色扎、尺牍、丁青8个宗改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第一办事处管辖,那曲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由绛曲基巧管理】

1954年绛曲基巧辖黑河宗、聂荣宗、巴青宗、索宗、比如宗、尺牍宗、沙丁宗、嘉黎宗、朗如宗(江龙宗)、当雄、达木曲柯尔、白仓谿、达波错斯、旁多谿等14宗谿。1956年10月,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那曲设立基巧办事处。1959年改设黑河专区。

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黑河专区改名为那曲专区,专署驻黑河县。以黑河宗及恩果设黑河县(驻那曲卡);将当雄、达木曲柯尔、白仓谿、达波错斯(色)、旁多谿划归拉萨市,原属昌都地区的巴庆宗(巴青)、比如宗、聂荣宗、索宗划入那曲专区。以达木萨迦及南木错、曲柯尔设达木萨迦县(驻扎倍达);以朗如宗的西南部和新格尔设班戈县(驻普保);以申扎宗改设申扎县(驻甲觉底布);以黑河宗的北部和朗如宗的东北部设安多县(驻帕那);以巴庆宗(巴青)设巴青县(驻拉西堂);以比如宗设比如县(驻比如雄);以聂荣宗设聂荣县(驻色贡乡);以索宗设索县(驻赞丹雪)。那曲专区辖黑河、巴青、比如、班戈、安多、聂荣、索县、达木萨迦、申扎等9县。

1964年,原属林芝专区的嘉黎县划归那曲专区;撤销达木萨迦县,并入班戈县;辖9县。1965年,黑河县改名为那曲县。1966年,嘉黎县由嘉黎村迁驻达玛。1970年那曲专区改为那曲地区,地区驻那曲县,辖那曲(驻那曲卡)、巴青(驻拉西堂)、比如(驻比如雄)、班戈(驻普保)、嘉黎(驻达玛)、聂荣(驻色贡)、索县(驻赞丹雪)、安多(驻帕那)、申扎(驻甲觉底布)等9县。1975年巴青县由拉西堂迁驻达尔唐。

1976年,成立双湖、文部2个办事处,为那曲地革委派出机构。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212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尼玛县。辖申扎县的查桑、文布、邦多、甲谷、卓瓦、尼玛六个区,班戈县的荣玛区和该县新建的嘎琼区。县人民政府驻尼玛,由那曲地区管辖。将班戈县的新吉尔区划归申扎县管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区常住总人口366710人,其中,那曲县81786人、嘉黎县24953人、比如县45222人、聂荣县28192人、安多县32843人、申扎县16487人、索县34736人、班戈县32287人、巴青县35895人、尼玛县34309人。

2002年,那曲地区将把11个县(特别区)的11个区,2个镇、145个乡、3个保留区,1532个行政村(居委会)调整为25个镇、89个乡、1283个行政村(居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那曲地区常住总人口462381人,其中,那曲县108781人,嘉黎县32356人,比如县60179人,聂荣县32376人,安多县37802人,申扎县20285人,索县43621人,班戈县36842人,巴青县48284人,尼玛县41855人。

2012年11月15日,国务院以国函〔2012〕191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双湖县,将尼玛县的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划归双湖县管辖,以措折罗玛镇、协德乡、雅曲乡、嘎措乡、措折强玛乡、多玛乡、巴岭乡的行政区域为双湖县的行政区域。双湖县人民政府驻多玛乡索嘎南路9号。双湖县由那曲地区管辖。2013年7月26日,双湖县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即改双湖特别区为双湖县】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