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县历史沿革

1913年置和阗县。曾称豁旦、五端、忽炭,均系同名异译。一说源自于阗,于阗系古代尉迟部落名。一说系藏语,意为“玉邑”。一说为印地语“栅栏”、“牲畜圈”,或“碉堡”之意。《大唐西域记》称瞿萨旦那,系梵语“地乳”之意。1959年将和阗简化为和田。

和田历史悠久,汉代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两汉书、《魏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称于阗。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毗沙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置于阗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地当吐蕃要冲。《新唐书》称作西山城。北宋属喀喇汗王朝,南宋属西辽。元代为察合台阿鲁忽的封地,曾设置斡端宣慰使元帅府。明朝复称于阗。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设和阗办事大臣,辖额里齐、哈拉哈什、玉珑哈什、齐尔拉、克勒底雅、塔克等六城。光绪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州治额里齐(伊里齐),隶喀什噶尔道。1913年改直隶州为和阗县。1920年置和阗道,和阗县属和阗道。1928年属和阗行政区,1943年属和阗督察专区。1950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和阗县改名和田县。1977年后属和田地区。

1996年,和田县辖1个镇、11个乡:巴格其镇、吐沙拉乡、布扎克乡、拉依喀乡、朗如乡、罕艾日克乡、英阿瓦提乡、色格孜库勒乡、英艾日克乡、伊斯拉木阿瓦提乡、塔瓦库勒乡、喀什塔什乡。县政府驻和田市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田县常住总人口261498人,其中:巴格其镇46254人、吐沙拉乡40394人、罕艾日克乡35508人、英阿瓦提乡19208人、英艾日克乡6611人、布扎克乡23722人、拉依喀乡25065人、朗如乡14912人、塔瓦库勒乡21340人、伊斯拉木阿瓦提乡15012人、色格孜库勒乡7961人、喀什塔什乡5511人。

2003年,和田县总面积41403.17平方千米,总人口276295人。辖1镇11乡:巴格其镇、吐沙拉乡、罕艾日克乡、英阿瓦提乡、英艾日克乡、布扎克乡、拉依喀乡、郎如乡、塔瓦库勒乡、依斯拉木阿瓦提乡、色格孜库勒乡、喀什塔什乡。县政府驻和田市。

2006年,将和田县吐沙拉乡划归和田市管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田县常住总人口269941人,其中:巴格其镇57153人,罕艾日克乡43751人,英阿瓦提乡23624人,英艾日克乡10253人,布扎克乡27137人,拉依喀乡29032人,朗如乡16505人,塔瓦库勒乡26983人,伊斯拉木阿瓦提乡19828人,色格孜库勒乡9576人,喀什塔什乡6099人。

2012年,撤销罕艾日克乡,设立罕艾日克镇(新政函[2012]27号);设立吾宗肖乡,乡政府驻塔西力克村(新政函[2012]82号)。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10个乡:巴格其镇、罕艾日克镇、英阿瓦提乡、英艾日克乡、布扎克乡、拉依喀乡、朗如乡、塔瓦库勒乡、伊斯拉木阿瓦提乡、色格孜库勒乡、喀什塔什乡、吾宗肖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