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县历史沿革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宁远县,隶伊犁府。1913年改为伊宁县,取伊犁、宁远首字得名。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仍沿用“固勒扎”(即宁远城的少数民族语称谓),系突厥语,盘羊之意。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伊宁县归入祖国版图,西汉及晋地属乌孙国,南北朝时为悦般国。隋唐时隶西突厥。宋时为西辽领地,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及其后裔封地,明属别失巴里。1888年5月25日(清光绪十四年)置宁远县,隶属伊犁府。因与湖南宁远县重名,故于1914年改称伊宁县。1945年伊、塔、阿三区革命临时政府设在伊宁。

1950年6月成立伊宁县人民政府,隶属伊犁专署。1951年十五区所辖6个乡划归宁西县,1952年5月23日将县城五个区划出析置伊宁市,1954年为伊犁州直属县,1957年县党政机关迁驻吉里于孜,1975年恢复伊犁行署,伊宁县归其管辖,1979年撤地复归州辖,1984年又划归恢复后的伊犁地区行政公署。2001年撤地复归州辖。

1996年,伊宁县面积6253平方千米,人口约35.6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48.8%,辖2个镇、18个乡:吉里于孜镇、墩麻扎镇、达达木图乡、潘津乡、吐鲁番于孜乡、胡地亚于孜乡、萨地克于萨孜乡、莫洛托乎提于孜乡、曲鲁海乡、愉群翁回族乡、温亚尔乡、麻扎乡、喀什乡、萨木于孜乡、维吾尔玉其温乡、巴依托海乡、英塔木乡、阿热吾斯塘乡、喀拉亚尕奇乡、阿乌利亚乡。县政府驻吉里于孜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伊宁县常住总人口385829人,其中:吉里于孜镇24409人、墩麻扎镇11125人、愉群翁回族乡42117人、吐鲁番于孜乡20072人、喀拉亚奇乡11368人、潘津乡22285人、达达木图乡25534人、胡地亚于孜乡18449人、阿热吾斯塘乡17524人、英塔木乡21783人、巴依托海乡17473人、维吾尔玉其温乡15495人、萨木于孜乡18122人、喀什乡20179人、麻扎乡 9430人、温亚尔乡23094人、阿吾利亚乡12003人、曲鲁海乡10241人、莫洛托乎提于孜乡10015人、萨地克于孜乡5220人、青年农场7793人、多浪农场6656人、兵团拜什墩农场2877人、兵团七十团场虚拟乡9328人、新宁糖厂3237人。

2003年,伊宁县东临尼勒克、精河县,南隔伊犁河与察布查尔、巩留县隔河相望,西接伊宁市、霍城县,北靠库色木契克河与博乐、精河两县交界。东西最长116千米,南北宽95千米,总面积4486.05平方千米,总人口405051人。辖2镇16乡:吉里于孜镇、墩麻扎镇;吐鲁番于孜乡、胡地亚于孜乡、武功乡、萨地克于孜乡、曲鲁海乡、温亚尔乡、麻扎乡、喀什乡、萨木于孜乡、维吾尔玉其温乡、巴依托海乡、英塔木乡、阿热吾斯塘乡、喀拉亚尕奇乡、阿乌利亚乡、愉群翁回族乡。县政府驻吉里于孜镇。

2004年,将伊宁县达达木图乡、潘津乡整建制划入伊宁市管辖。调整后,伊宁县的行政区划面积减少100.45平方千米。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伊宁县常住总人口372590人,其中:吉里于孜镇37238人,墩麻扎镇11932人,胡地于孜乡18537人,吐鲁番于孜乡13565人,喀拉亚尕奇乡11766人,武功乡8122人,萨地克于孜乡5229人,愉群翁回族乡46759人,阿热吾斯塘乡19986人,英塔木乡24761人,巴依托海乡19217人,维吾尔玉其温乡18669人,萨木于孜乡19621人,喀什乡23543人,麻扎乡12069人,温亚尔乡26322人,阿乌利亚乡15427人,曲鲁海乡10447人,青年农场8951人,多浪农场7905人,兵团七十团中心团场12524人。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政函[2014]187号)同意撤销英塔木乡,设立英塔木镇。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1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吉里于孜镇、墩麻扎镇、英塔木镇、胡地亚于孜乡、吐鲁番于孜乡、喀拉亚尕奇乡、愉群翁回族乡、阿热吾斯塘乡、巴依托海乡、维吾尔玉其温乡、萨木于孜乡、喀什乡、麻扎乡、温亚尔乡、阿乌利亚乡、曲鲁海乡、武功乡、萨地克于孜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