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历史沿革

芮城商末为芮国。春秋时桓公三年(公元前709年),芮伯万为其母所逐出奔魏,筑城居之,因名芮城。战国时属魏国,秦属河东郡。西汉于今城关东北3千米置河北县,属河东郡。后秦于县置河北郡,县属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河北郡治徙今平陆县境。西魏于今城关东5千米东张村置安戎县,属河北郡。

北周明帝二年(558)安戎县改芮城县。武成二年(560)河北县改永乐县,于县置永乐郡,与芮城县俱属之。保定二年(562)永乐县废入芮城县。天和二年(567)徙治今城关。隋改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析芮城县地复置永乐县;二年于芮城县置芮州,二县俱属之,七年永乐县治徙今城关西南20千米永乐镇故址。贞观元年(627)废芮州,芮城县属陕州;永乐县属鼎州,后次第属蒲州、河中府。

宋熙宁六年(1073)废永乐县。金芮城县属解州。元世祖至元年间芮城县废入平陆县,元贞年间复置,仍属解州。民国初年废州,县改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1947年以芮城与永济2县部分地区复置永乐县,属太岳行署三分区,1949年并入永济县;芮城县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

1997年末,芮城县面积1161平方千米。总人口363845人,其中农业人口335590人。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陌南镇、永乐镇、风陵渡镇、西陌镇、大王镇、岭底乡、东垆乡、大禹渡乡、南卫乡、学张乡、古仁乡、阳城乡、杜庄乡、汉渡乡、中瑶乡。共有310个行政村,723个自然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芮城县常住总人口372773人,其中,城关镇71328人,风陵渡镇36338人,陌南镇28168人,西陌镇20708人,永乐镇15140人,大王镇22796人,阳城镇22911人,岭底乡15481人,东垆乡20632人,南卫乡27670人,大禹渡乡6240人,学张乡21123人,古仁乡15872人,杜庄乡15170人,汉渡乡14287人,中天乡18909人。

2001年,城关镇更名为古魏镇;中瑶乡、汉渡乡并入风陵渡镇;岭底乡并入陌南镇;杜庄乡并入阳城镇;大禹渡乡并入南卫乡;撤销古仁乡,尚村、陈常、古仁、大阳、樊庄5村并入大王镇,王涧、杜家2村并入学张乡,许湾、新村、南张、杜村、郑家、杨沟、沟渠头、蔡村、曹家、李湾10村并入永乐镇。区划调整后,全县辖7个镇、3个乡:古魏镇、风陵渡镇、陌南镇、西陌镇、永乐镇、大王镇、阳城镇、东垆乡、南卫乡、学张乡。共有310个行政村,707个自然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芮城县常住总人口394849人,其中,古巍镇91225人,风陵渡镇63518人,陌南镇43851人,西陌镇21656人,永乐镇22205人,大王镇29237人,阳城镇36554人,东垆乡20001人,南磑乡30615人,学张乡23798人,风陵渡经济开发区12189人。

2015年末,芮城县辖7个镇、3个乡(合计10个),8个居委会、172个村委会(合计180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