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县历史沿革

新绛古称“绛州”。西汉于今城关西北15千米泉掌镇置长修县,属河东郡,东汉废。北魏始光年间于今城关西南10千米柏壁村置南太平郡,神麚元年(428)改征平郡,隶东雍州。太平真君四年(443)东雍州治徙今柏壁村。太和十八年(494)废东雍州,征平郡改正平郡。东魏天平二年(535)复置东雍州。北周正平郡治徙今闻喜县境,明帝二年(558)东雍州改绛州。武帝时正平郡复归故治,闻喜县治自今闻喜县境徙柏壁村。建德六年(577)正平郡与绛州徙治今稷山县境。

隋开皇三年(583)绛州治徙今新绛县境。十年闻喜县治徙今闻喜县境。十八年于今县境置正平县,属绛州。大业三年(607)正平县属绛郡,且为郡治。唐武德元年(618)属绛州,置绛州总管府。三年废总管府。天宝初年绛州改绛郡。乾元元年(758)复为绛州。宋为绛州绛郡。金复为绛州。天会六年(1128)于州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升晋安府。元复为绛州,县属之。明洪武初年正平县废入绛州,隶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民国初年(1912年)废州,改置新绛县,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

1945年析置绛南县,属太岳区,后废。1949年置晋南区新绛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废分区,县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废。1962年复置。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地级运城市。

1997年末,新绛县面积600平方千米,人口299384人。辖7个镇、6个乡:城关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泉掌镇、万安镇、阳王镇、店头乡、南社乡、古交乡、支北庄乡、横桥乡、柳泉乡。共有220个行政村,235个自然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绛县常住总人口312063人,其中,城关镇55930人,三泉镇24990人,泽掌镇28207人,北张镇22574人,泉掌镇18403人,万安镇19199人,阳王镇24326人,店头乡16211人,南社乡14990人,古交乡40886人,支北庄乡9065人,横桥乡20102人,柳泉乡17180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个乡:龙兴镇、三泉镇、泽掌镇、北张镇、古交镇、万安镇、阳王镇、泉掌镇、横桥乡。县政府驻龙兴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新绛县常住总人口332473人,其中,龙兴镇56381人,三泉镇40227人,泽掌镇27773人,北张镇22682人,古交镇41121人,万安镇18575人,阳王镇21766人,泉掌镇17578人,横桥乡40154人,社区办33282人,开发区11997人,新绛县煤化园区管委会937人。

2015年末,新绛县辖8个镇、1个乡(合计9个),9个居委会、220个村委会(合计229个)。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