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历史沿革

秦代属西城县,汉代和三国时期属安阳县。东晋永和三年(347年)于王水口置长乐县,兼为晋昌郡治。南朝宋废长乐县,齐复设,梁移治东阳川(今城关镇)。北魏延昌三年(514年)改长乐县为永乐县;孝昌三年(527年)于县东南池河堡(今池河镇)分设直城县,兼为金城郡治。西魏改晋昌郡为魏昌郡,废帝元年(552年)改永乐县为石泉县,以县北(今县治南)有石泉,其水清冽,四时不涸得名。《读史方舆纪要》石泉县:“石泉在县治南,其水清冽,四时不竭,流入汉水。县因以名。”于县南梅湖街(今喜河街)分置魏宁县。后石泉县还治王水口。

北周废魏昌郡,安康县移治汉江南岸石泉嘴(今藕阳乡石泉嘴、汉阴县汉阳坪),并省直城县入安康县。保定三年(563年)石泉县治复迁东阳川,天和三年(568年)省魏宁县入石泉县。隋开皇初废忠诚郡、安康郡、金城郡及直城县。唐圣历元年(698年)改石泉县为武安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石泉县,至德二年(757年)改安康县为汉阴县。大历六年(771年)省石泉县入汉阴县,贞元元年(785年)复设石泉县,属金州。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移汉阴县于今汉阴县。

元至元年间废石泉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复设石泉县至今。初属四川大宁州,五年仍属金州;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属汉中府,万历十一年(1583年)属兴安州。清属兴安府。1914年属汉中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11月30日解放,属安康分区。1950年属安康专区。1958年撤销汉阴、宁陕二县并入石泉县。1961年以原划入区域复设汉阴、宁陕二县,属安康专区。1969年属安康地区。2000年属安康市。

1995年,石泉县面积1525平方千米,人口约18.2万人。辖3镇26乡:城关镇、后柳镇、池河镇、长水乡、麦坪乡、喜河乡、藕阳乡、凤阳乡、长阳乡、合溪乡、中坝乡、饶峰乡、兴坪乡、两河乡、菩窑乡、古堰乡、银龙乡、银桥乡、石磨乡、长安坝乡、曾溪乡、左溪乡、后池乡、云川乡、红卫乡、青石乡、中池乡、松柏乡、前池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撤销柳城区、饶峰区、迎丰区、池河区、后柳区、熨斗区等6个区公所建制;撤销古堰乡、石磨乡、长安坝乡并入城关镇,撤销前池乡、松柏乡并入池河镇,撤销饶峰乡、菩窑乡合并设立饶峰镇,撤销长水乡、麦坪乡合并设立熨斗镇,撤销喜河乡、藕阳乡合并设立喜河镇,撤销后池乡、云川乡合并设立迎丰镇,撤销两河乡设立两河镇,撤销青石乡并入中池乡,撤销合溪乡并入中坝乡,撤销凤阳乡并入长阳乡。调整后,石泉县辖8个镇、9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泉县常住总人口159503人,其中:城关镇43638人,饶峰镇11286人,两河镇6225人,迎丰镇7054人,池河镇19411人,后柳镇6872人,喜河镇8118人,熨斗镇11585人,曾溪乡4242人,左溪乡2022人,银龙乡5665人,银桥乡3691人,兴坪乡3366人,红卫乡4790人,中池乡10146人,中坝乡5114人,长阳乡6278人

2001年,撤销兴坪乡并入两河镇,撤销左溪乡并入曾溪乡。调整后,石泉县辖8个镇、7个乡:城关镇、饶峰镇、两河镇、迎丰镇、池河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曾溪乡、银龙乡、银桥乡、红卫乡、中池乡、中坝乡、长阳乡。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182294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石泉县常住总人口171097人,其中:城关镇53422人,饶峰镇10586人,两河镇8662人,迎丰镇6940人,池河镇19866人,后柳镇7222人,喜河镇8010人,熨斗镇12491人,曾溪乡5715人,银龙乡5507人,银桥乡3661人,红卫乡5015人,中池乡10985人,中坝乡5992人,长阳乡7023人。

2011年,撤销银龙乡并入城关镇,撤销中坝乡并入后柳镇,撤销长阳乡并入喜河镇,撤销银桥乡、红卫乡合并设立云雾山镇,撤销中池乡设立中池镇,撤销曾溪乡设立曾溪镇。调整后,石泉县辖11个镇:城关镇、饶峰镇、两河镇、迎丰镇、池河镇、后柳镇、喜河镇、熨斗镇、曾溪镇、云雾山镇、中池镇。

2012年末,石泉县面积1516.4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1417人,常住人口17.14万人。2013年末,石泉县辖11个镇,共有18个社区、19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5年,全县撤并51个行政村,具体为:城关镇撤并7个村,饶峰镇撤并7个村,两河镇撤并4个村,池河镇撤并6个村,中池镇撤并4个村,迎丰镇撤并4个村,后柳镇撤并3个村,喜河镇撤并3个村,云雾山镇撤并5个村,曾溪镇撤并6个村,熨斗镇撤并2个村。调整后,全县辖11个镇,共有21个社区、140个行政村。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