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历史沿革

据《寰宇通志》:“葭县,奉汉圁阴县地。内有葭芦川,宋即川为寨。”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于西北部设中乡县并兼为中乡郡治。隋开皇元年(581年)因避文帝父讳,改名真乡县,三年郡废。唐和五代属银州。北宋至道后废县,元丰五年(1082年)置葭芦寨,以城西葭芦川西岸葭芦(芦苇)丛生得名。元符二年(1099年)升为晋宁军。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晋宁州,二十四年改葭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为葭县,属绥德州,十三年升为葭州,属延安府。清属榆林府。1913年罢州复设葭县。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省。1949年属绥德分区。1950年属绥德专区。1958年省入米脂县,1961年复置。1964年因葭字生僻,改名佳县。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

 

1942年6月2日,陕甘宁边区第21次会议决定,把德胜、界牌划归神府县,开光划归榆林县,其余10个乡公所改为10个区公所,辖55个乡。1945年8月,改辖10个区、56个乡、2个乡级市(螅蜊峪市、葭芦市)。

1946年10月原榆林县报恩乡、金明乡及安崖底一带并入葭县,新设毛谷区、兴隆区、开光区。1947年6月,撤销兴隆区,辖地划给响石、古木、毛谷等区;同年秋,毛谷区改为葭芦区;同年秋冬,榆林县常乐乡、双建乡并入葭县。1948年2月新设常乐区、双建区。

1949年,全县辖14个区、74个乡、295个行政村、879个自然村。1950年将开光区划归神府县,常乐区、双建区划归榆林县,葭县辖11个区。1952年7月,将原11个区依次排列为第一至第十一区。1956年11月17日,原11个区改编为12个区,辖64个乡,627个自然村;另设城关街政府,归县人民委员会直辖。

1958年9月7日,调整为6个区、32个乡,城关街政府未变。坑镇区:驻地黑水坑,辖螅镇乡、峁上乡、雷家沟乡、康家港乡、黑水坑乡、楼底乡。店镇区:驻地店头,辖三岔沟乡、特牛沟乡、木头峪乡、刘家沟乡。乌镇区:驻地乌镇,辖申庄乡、秦家坪乡、拓家乡、下高寨乡、乌镇乡。金明寺区:驻地王石畔,辖金明寺乡、朱官寨乡、磨川乡、中上乡、官庄乡。通镇区:驻地通镇,辖河川乡、下何家坬乡,大坬乡、通镇乡。王家砭区:驻地王家砭村,辖打火店乡、方塌乡、高武沟乡、白家铺乡、郑家沟乡。县直辖乡:谭家坪乡,驻地谭家坪村。

1958年10月,撤销6个区,原32个乡和城关街政府合并为17个乡人民委员会;同月,开始试办公社,政社合一后,改乡人民委员会为人民公社。1959年,榆林县安崖公社王寨大队(100户)划归王家砭公社管辖。1961年9月1日,复设葭县,将8个公社划为23个公社(除通镇公社外,其他公社名称均与驻地名称相同)。

1962年10月增收3个区工委。坑镇区,驻地坑镇,辖螅镇、坑镇、康家港、楼底(驻地楼底,后迁大佛寺,改为大佛寺公社)、店镇5个公社。通镇区,驻地高家塄,辖西山、通镇(驻地高家塄)、朱家坬、刘国具、上高寨、王家砭、崖窑坬(驻地崖窑坬,1970年1月迁驻方塌,改为方塌公社)7个公社。金明寺区,驻地王石畔,辖兴隆寺、官庄、朱官寨、金明寺4个公社。木头峪、峪口、城关、神泉、乌镇、下高寨、郭家圪(驻地郭家圪,后迁刘家山,改为刘家山公社)7个公社由县直属。

1965年12月29日撤销区工委,仍设23个公社(除康家港公社迁至开花寺外,其他公社名称、驻地均未变)。1980年,全县辖23个公社、653个生产大队。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