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历史沿革

西汉置翟道、浅水二县,东汉末废。十六国后秦在今县南置中部县,北魏兼置中部郡,并分西北部地置狄道县。西魏大统九年(543年)中部郡、县迁至县境杏城(今桥山镇南的南城),北周改狄道县为利人县,后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因避文帝父杨忠名讳改中部县为内部县;大业三年(607年)内部县迁治今址。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称中部县,并在县城兼置坊州。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撤销坊州,县属鄜州。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省。

1944年因县城北桥山上有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传为黄帝衣冠冢),更名为黄陵县。1948年属黄龙分区。1950年5月属延安分区,10月属延安专区。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

1950年全县设5区22乡。1956年3月,宜君县店头区店头、仓村、官庄、集贤、腰坪、建庄6乡88个自然村及鄜县南道德、新庄科2乡17个自然村归黄陵县。黄陵县北谷、南谷、永乐3乡43个自然村归洛川县,辖地为今黄陵县地。1958年12月,撤销宜君县,焦坪公社归铜川市,其余地区并入黄陵县。全县调整为桥山、隆坊、店头、宜君、偏桥、棋盘、五里镇7个公社,19313户,辖地为今黄陵县地和宜君县地(不含云梦、县口、焦坪3乡)。

1961年9月,宜君县恢复,黄陵县南部划归宜君县;黄陵县设城关、桥山、侯庄、田庄、龙首、太贤、阿党、隆坊、店头、仓村、建庄、双龙12个公社,辖地为今黄陵县地。1964年5月成立城关镇公社,辖3个大队、4个生产队和5个居委会,驻地设城关;桥山公社迁至康崖底村。

1984年9月撤社改乡,改店头、隆坊、田庄为镇,城关镇称桥山镇,桥山乡称康崖底乡,建庄乡称腰坪乡。1988年,全县设桥山、店头(七里镇)、田庄、隆坊4镇及龙首、双龙、仓村、腰坪、阿党、侯庄、太贤、康崖底8乡,共19388户,91422人。

1996年,黄陵县面积2288平方千米,共27247户,112740人。辖4个镇、8个乡:桥山镇、隆坊镇、田庄镇、店头镇、阿党乡、太贤乡、龙首乡、侯庄乡、康崖底乡、仓村乡、双龙乡、腰坪乡,共12个居委会、19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桥山镇。

1998年,双龙乡改为双龙镇,龙首乡改为龙首镇,阿党乡改为阿党镇。调整后,黄陵县辖7个镇、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黄陵县常住总人口133988人,其中:桥山镇32576人,店头镇28717人,隆坊镇15187人,田庄镇6689人,龙首镇6288人,阿党镇5702人,双龙镇4242人,太贤乡6928人,侯庄乡6949人,仓村乡8004人,康崖底乡5937人,腰坪乡6769人

2001年,撤销龙首镇、康崖底乡并入桥山镇。区划调整后,黄陵县辖6个镇、4个乡:桥山镇、店头镇、隆坊镇、田庄镇、阿党镇、双龙镇、太贤乡、侯庄乡、仓村乡、腰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黄陵县常住总人口129803人,其中:桥山镇45302人,店头镇29676人,隆坊镇14603人,田庄镇5185人,阿党镇5625人,双龙镇6435人,太贤乡5453人,候庄乡5407人,仓村乡5585人,腰坪乡6532人。

2011年,撤销侯庄乡并入田庄镇,撤销太贤乡并入阿党镇,撤销腰坪乡并入店头镇。调整后,黄陵县辖6个镇、1个乡:桥山镇、店头镇、隆坊镇、田庄镇、阿党镇、双龙镇、仓村乡。

2012年末,黄陵县面积2286.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29410人,常住人口13.01万人。2013年末,黄陵县辖6个镇、1个乡,共有7个社区、19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桥山镇。

2015年,撤销仓村乡,并入隆坊镇;撤销桥山镇,设立桥山街道。调整后,黄陵县辖1个街道、5个镇:桥山街道、店头镇、隆坊镇、田庄镇、阿党镇、双龙镇。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