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历史沿革

县名由来:武城县战国时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境边塞,四无山阜,为防御强齐入侵,岁饬武备,修筑城防以屯兵,是谓武备之城。一说,据《临清直隶州志》:“夏禹七代孙芸,封公子武于此,因名。”西汉初年设立东武城县,西晋太康年间去“东”字始称武城县。

1993年10月9日,省政府批准撤销梁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1993年10月27日,省政府批准撤销鲁权屯乡,设立鲁权屯镇。1994年11月24日,省政府批准撤销滕庄乡,设立滕庄镇。

1996年,武城县面积748平方千米,人口36.1万人。辖5个镇、9个乡:武城镇、四女寺镇、老城镇、鲁权屯镇、滕庄镇、大屯乡、马庄乡、甲马营乡、杨庄乡、李家户乡、郝王庄乡、祝官屯乡、董王庄乡、蔡村乡。县政府驻武城镇。

1996年6月3日,撤销祝官屯乡,将原祝官屯乡的祖寨、梁寨、范庄、韩寨、陈衣庄、后王庄、冶庄、前王庄、祝官屯9个行政村划归老城镇管辖;田庄、董白三、徐庄、谭庄、北王庄5个行政村划归甲马营乡管辖,行政区划变更后,老城镇和甲马营乡的行政区域界线以德政发[1996]62号文所附的1:5万地形图上标绘的界线为准(鲁政函民字[1996]27号)。至此,武城县辖5个镇、8个乡:老城镇、武城镇、四女寺镇、滕庄镇、鲁权屯镇、杨庄乡、李家户乡、马庄乡、大屯乡、董王庄乡、郝王庄乡、蔡村乡、甲马营乡。

2000年5月8日,经省政府批准(鲁政函民字[2000]33号),撤销郝王庄乡、蔡村乡,以原郝王庄乡、蔡村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郝王庄镇,镇人民政府驻原郝王庄乡人民政府驻地;撤销四女寺镇、马庄乡,将原四女寺镇的行政区域和马庄乡的胡家洼、潘庄、代官屯、南郑庄、小史庄、张郭秦、小贾庄、朱庄等8个村划归滕庄镇管辖,将原马庄乡的其它村划归鲁权屯镇管辖;撤销董王庄乡、大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武城镇。至此,武城县辖5个镇、3个乡:武城镇、老城镇、滕庄镇、鲁权屯镇、郝王庄镇、杨庄乡、李家户乡、甲马营乡。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武城县常住总人口361179人,其中:武城镇107450人,老城镇41313人,膝庄镇51678人,鲁权屯镇36484人,郝王庄镇40773人,杨庄乡20232人,李家户乡30282人,甲马营乡32967人。

2004年9月30日,武城县设立广运街道办事处、武城镇政府驻地迁移:设立广运街道办事处,将武城镇的振华、兴武、兴隆、振东、漳南、贝州等6个居委会和棘围、果里、沙西、沙中、沙东、姜官屯、黄花园、曲庄、梁庄、钱庄、林尔庄、祝庄、张庄、西刘庄、北关、东关、西关、南关、东赵庄、高庄、东刘庄、前王立屯、后王立屯、东林庄等24个村,划归广运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机关驻振华街;武城镇人民政府机关驻地迁至县城东北六六河与德商路交叉处桥头西南侧。

2007年底,全县总面积748平方千米。总人口377495人,其中城镇人口5.95万人。有少数民族11个。辖1个街道、5个镇、3个乡,6个居委会、393个行政村。

2009年6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滕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鲁权屯镇。鲁权屯镇政府驻地不变。2010年7月,撤销杨庄乡、甲马营乡,设立杨庄镇、甲马营镇。至此,全县辖1个街道、6个镇、1个乡:广运街道、武城镇、老城镇、鲁权屯镇、郝王庄镇、杨庄镇、甲马营镇、李家户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城县常住总人口376063人,其中:广运街道73278人,武城镇57122人,老城镇38553人,鲁权屯镇85427人,郝王庄镇40688人,杨庄镇21914人,甲马营镇31818人,李家户乡27263人。

201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撤销杨庄镇,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老城镇;设立四女寺镇,将鲁权屯镇原四女寺辖区及郝庄镇部分村庄划归四女寺镇,原武城镇8个村划归广运街道。同年,撤销李家户乡,设立李家户镇。全县现辖1个街道、7个镇:广运街道、武城镇、老城镇、鲁权屯镇、郝王庄镇、甲马营镇、四女寺镇、李家户镇。县政府驻广运街道。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