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县历史沿革

【县名由来】一说,“美姑”即彝语“莫古”的谐音,意译为“中心”、“腹心”。相传,彝族先民古侯、曲涅两大氏族自云南分道迁来凉山时会合于“莫古”(今洛俄依甘乡境内),建县时“莫古”转写为“美姑”作县名。二说,因境内美姑河而得名。美姑河古称卑水,西汉时期在卑水河畔置卑水县时,就以河(水)名县。卑水更名为美姑河始于何时无考(清末民初资料已以“美姑”二字记此河流)。原洪溪县名因境内大山“惹夫洪基”有“洪基”二字,初拟译转为“红旗”,经讨论上报批准,定译为“洪溪”,故以此命名。(根据《县志》)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卑水县,属越巂郡。齐建元元年至建元四年(479-482)改越巂郡为越巂僚郡,废卑水县。隋唐属越巂县。咸通二年(861)属南诏建昌府。咸通十四年(873)至宋末,属彝族阿都部和沙马部管辖。元至元十二年(1275)属建昌路里州。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属“凉山夷部”。清雍正六年(1728)属宁远府西昌县。宣统二年(1910),今县境大部分地区隶属昭觉县,部分地区分属雷波、马边县管辖(实际由各黑彝家支分割统治)。

1952年4月30日,政务院批准设置美姑县,县治所牛牛坝(以大凉山为中心,东至西、南至北各约三百华里地区设美姑县)。1956年,美姑县驻地由甲谷区牛牛坝迁至巴普乡;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一说“依果觉”)。1960年(一说1959年),撤销洪溪县,将原洪溪县的行政区域划归美姑县。

1974年,全县“公社化”,共有8个区、45个公社。1984年7月,全县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建制;8月1日,改巴普乡为巴普镇。1990年底,全县共有8个区、1个镇,44个乡,291个村,1475个村民小组。

1996年,美姑县辖1个镇、35个乡:巴普镇、觉洛乡、巴古乡、农作乡、合姑洛乡、井叶特西乡、牛牛坝乡、佐戈依达乡、候古莫乡、尔合乡、竹库乡、典补乡、哈洛乡、九口乡、子威乡、依洛拉达乡、洛俄依甘乡、拉木阿觉乡、洛莫依达乡、柳洪乡、乐约乡、瓦古乡、尔其乡、候播乃拖乡、采红乡、苏洛乡、峨曲古乡、龙门乡、拖木乡、尼哈乡、炳途乡、依果觉乡、洒库乡、瓦西乡、龙窝乡、树窝乡。县政府驻巴普镇。

2004年,美姑县辖1个镇(巴普)、35个乡(觉洛、巴古、农作、瓦古、尔其、拖木、炳途、瓦西、采红、苏洛、竹库、典补、龙门、洒库、九口、柳洪、龙窝、子威、尔合、哈洛、尼哈、乐约、树窝、合姑洛、候古莫、牛牛坝、依果觉、峨曲古、佐戈依达、拉木阿觉、洛莫依达、井叶特西、依洛拉达、候播乃拖、洛俄依甘)。

2019年末,全县辖1个镇、35个乡(合计36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巴普镇、觉洛乡、井叶特西乡、合姑洛乡、巴古乡、农作乡、佐戈依达乡、子威乡、依洛拉达乡、典补乡、哈洛乡、牛牛坝乡、尔合乡、竹库乡、候古莫乡、候播乃拖乡、采红乡、苏洛乡、九口乡、洛俄依甘乡、拉木阿觉乡、洛莫依达乡、柳洪乡、乐约乡、尔其乡、瓦古乡、峨曲古乡、炳途乡、拖木乡、尼哈乡、龙门乡、依果觉乡、洒库乡、瓦西乡、树窝乡、龙窝乡。共有3个居委会、292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巴普镇美东路41号。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