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历史沿革

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古“汶”、“岷”通用,汶江即岷江,汶乃岷的隶书之变,且岷汶古音相通。岷江亦读作汶江。

其地古属冉毵部。公元前111年以冉毵地置汶山郡,辖绵池等5县,绵池为郡、县旧址在今威州镇姜维城。东汉曾改绵池县为绵池道,西晋改绵池县为汶川县。东晋汶川郡侨迁都安(今都江堰市),废绵池县。南朝梁于绵池县地置汶川县,西魏时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复置汶川县,县治仍在姜维城,直到明宣德年间治寒水驿(今绵虒镇政府所在地)。1952年县治迁至威州。1958年汶川县与茂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3年复置汶川县。

1990年底,全县辖3镇、14乡,总人口96054人(农业人口占70.46%,非农业人占29.54%)。有羌族27154人,占总人口的28.27%,主要居住在县北部的威州、绵池地区;藏族13837人,占总人口的14.4%,多聚居在氓江以西地带;汉族53978人,占总人口的56.2%,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区;回族916人,占总人口的0.95%。

1996年,汶川县面积4048.1平方千米,人口10.4万人。辖6个镇、8个乡:威州镇、绵虒镇、卧龙镇、映秀镇、漩口镇、水磨镇、克枯乡、龙溪乡、雁门乡、草坡乡、银杏乡、耿达乡、三江乡、百花乡。县政府驻威州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汶川县常住总人口111935人,其中:威州镇29237人,绵虒镇9373人,映秀镇7977人,卧龙镇2552人,漩口镇13091人,水磨镇10467人,龙溪乡4851人,克枯乡3445人,雁门乡6980人,草坡乡4906人,银杏乡2672人,耿达乡2583人,白花乡9644人,三江乡4157人。

2004年,汶川县辖威州、漩口、映秀、水磨、绵虒、卧龙6个镇和雁门、克枯、龙溪、草坡、银杏、耿达、白花、三江8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汶川县常住总人口100771人,其中:威州镇34460人,绵虒镇7845人,映秀镇2468人,卧龙镇2421人,水磨镇12574人,漩口镇13597人,龙溪乡3724人,克枯乡3078人,雁门乡7504人,草坡乡3826人,银杏乡2302人,耿达乡2857人,三江乡4115人。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号)批复同意撤销三江乡,设立三江镇,镇政府驻街村,辖原三江乡所属行政区域;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26号)批复同意撤销耿达乡,设立耿达镇,镇政府驻耿达村,辖原耿达乡所属行政区域。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9号)批复同意撤销草坡乡,将草坡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绵虒镇管辖。

至此,全县辖8个镇、4个乡:威州镇、绵虒镇、映秀镇、卧龙镇、水磨镇、漩口镇、三江镇、耿达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银杏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