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历史沿革

汉置宋熙郡、兴乐县,治今嘉川镇,改平周县为义城县,且置东洛郡。隋废宋熙、东洛二郡,改义城县为清化县。唐改清化县为胤山县。宋改胤山县为平蜀县,后并入嘉川县。元初将嘉川县并入绵谷县。明初复置嘉川县,后并入广元县。1942年分广元县东建立旺苍设治局,1945年建旺苍县。原为望苍坝,坝上四望皆苍松翠柏,故名。一说因县四面皆山,其中地势平坦,有宋江和黄洋水环绕其间,四时登眺,望之苍然。又昔时文人以望苍四时,有兴旺之气,故名旺苍。

1950年1月12日,旺苍解放。1952年 5月9日,旺苍县调整区、乡行政区划为9个区、2个镇、64个乡。1953年3月10日,中共广元地委撤销,旺苍县委改属中共绵阳地委领导。1954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并报经上级批准,第四区(正源)并入第九区(英萃),合并区称第四区,区治设英萃。第九区改为第八区。

1981年1月3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精神,绵阳地区行署同意将旺苍县城更名为旺苍县洪江镇,为县直属区级镇(1991年冬撤区建镇时洪江镇更名为东河镇)。1986年8月7日,根据四川省民政厅[1986]41号文件之批复,撤销东凡乡,建立木门镇。

1992年10月8日,根据川府民政[1992]101号文批复,省人民政府同意旺苍县撤销9个区公所、37个乡,新建12个镇,扩大3个乡的行政区域,保留6个乡,将原来9个区、46个乡、3个镇调整为15个镇、9个乡。

1996年,旺苍县面积2969.2平方千米,人口约43.6万人。辖15镇20乡:东河镇、嘉川镇、木门镇、白水镇、尚武镇、张华镇、黄洋镇、济镇、三江镇、金溪镇、五权镇、高阳镇、双汇镇、英萃镇、国华镇、龙凤乡、大河乡、九龙乡、万家乡、子乡、水磨乡、鼓城乡、檬子乡、福庆乡、枣林乡、麻英乡、柳溪乡、农建乡、化龙乡、大两乡、万山乡、正源乡、天星乡、盐河乡、大德乡。县政府驻东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旺苍县常住总人口459119人,其中:东河镇71763人,嘉川镇36333人,木门镇20800人,白水镇23534人,尚武镇12340人,张华镇15650人,黄洋镇21438人,普济镇29934人,三江镇20631人,金溪镇8797人,五权镇15251人,高阳镇9326人,双汇镇9553人,英萃镇8706人,国华镇8596人,龙风乡13657人,大河乡5088人,九龙乡15425人,万家乡4981人,燕子乡6542人,水磨乡6476人,鼓城乡4638人,檬子乡3807人,福庆乡8703人,枣林乡6187人,麻英乡4565人,柳溪乡6142人,农建乡7207人,化龙乡9170人,大两乡6821人,万山乡3857人,正源乡7530人,天星乡6562人,盐河乡4335人,大德乡5015人,旺苍县煤铁厂9759人。

2004年,旺苍县辖东河、嘉川、木门、白水、尚武、张华、黄洋、普济、三江、金溪、五权、高阳、双汇、英萃、国华15个镇和龙凤、大河、九龙、万家、柳溪、农建、化龙、大两、燕子、水磨、鼓城、万山、正源、天星、檬子、福庆、枣林、麻英、盐河、大德20个乡。

2009年1月7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9]3号)批复同意天星乡政府驻地由黄松村迁至云峰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旺苍县常住总人口385787人,其中:东河镇81953人,嘉川镇38421人,木门镇16947人,白水镇11044人,尚武镇9842人,张华镇10020人,黄洋镇17558人,普济镇22032人,三江镇17807人,金溪镇5896人,五权镇13867人,高阳镇7137人,双汇镇7957人,英萃镇8192人,国华镇6947人,龙凤乡9295人,大河乡4049人,九龙乡11224人,万家乡4143人,燕子乡5678人,水磨乡5360人,鼓城乡4180人,檬子乡3117人,福庆乡7628人,枣林乡3714人,麻英乡3948人,柳溪乡4087人,农建乡4556人,化龙乡6356人,大两乡5420人,万山乡3026人,正源乡5879人,天星乡5644人,盐河乡3128人,大德乡3737人,静乐寺街道2972人,陈家岭社区街道2738人,磨岩社区街道288人。

2015年,撤销九龙乡、龙凤乡,设立九龙镇、龙凤镇(川府民政[2015]16号)。调整后,全县辖17个镇、18个乡:东河镇、嘉川镇、木门镇、白水镇、尚武镇、张华镇、黄洋镇、普济镇、三江镇、金溪镇、五权镇、高阳镇、双汇镇、英萃镇、国华镇、九龙镇、龙凤镇、大河乡、万家乡、燕子乡、水磨乡、鼓城乡、檬子乡、福庆乡、枣林乡、麻英乡、柳溪乡、农建乡、化龙乡、大两乡、万山乡、正源乡、天星乡、盐河乡、大德乡。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