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秦汉以前,属羌人牧地。东汉景帝建发十九年(214年)归附汉朝。西晋时为吐谷浑辖地,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地属北周廓州总管府辖。隋朝前期属吐谷浑辖,后期属西海郡赤水县(治今兴海县境)地。唐高宗始为吐蕃管辖。天宝十二年(753年)属唐洮阳郡。五代十国时期为吐蕃、吐谷浑、党项、羌等势力各霸一方,无以统属。北宋时属中原王朝。南宋时属金国。元为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地,属河州必里万户符。

明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地,万历后属河州必里千户符。清属循化厅,为和硕特前首旗(俗称河南亲王)牧地。民国初由“青海办事长官”及“蒙蕃宣慰使”管辖,民国廿四年(1935年),和硕特南左中旗划同德县,其余“河南三旗”由河南亲王统领,隶省直辖。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由省直辖。1955年6月改称河南蒙族自治县。1959年由黄南自治州代管。1964年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978年12月县驻地有干滩更名为优干宁。

1999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面积6273平方千米,人口28683人(根据青海省志)。辖6乡:智后茂乡、赛尔龙乡、宁木特乡、托叶玛乡、多松乡、柯生乡。县政府驻优干宁(智后茂乡辖地)。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32260人,其中,智后茂乡7580人、宁木特乡8132人、托叶玛乡3827人、赛尔龙乡3177人、柯生乡2705人、多松乡2180人、优干宁地区(未批镇)4649人。

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1号文批复:撤销智后茂乡,设立并命名为优干宁镇(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辖1个镇、5个乡:优干宁镇、宁木特乡、托叶玛乡、赛尔龙乡、柯生乡、多松乡。

2001年末,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总人口3.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8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06%。全县辖1个镇、5个乡,38个村(牧)委会。 优干宁镇:驻优干宁,辖智后茂、参美、秀甲、荷日恒、多特、直龙、纳其、阿木乎、吉仁木9个牧委会。 赛尔龙乡:驻牙塘,辖赛尔龙、尖克日、尕欠、尕克、兰龙5个牧委会。 宁木特乡:驻曲格寺,辖宁木特、作毛、周龙、卫拉、德旦、浪琴、苏青、夏拉、赛尔永、梧桐、尕群11个牧委会。 托叶玛乡:驻托叶玛,辖托叶玛、曲海、夏吾特、曲龙、文群、宁赛6个村委会。 多松乡:驻上多松,辖多松、夏日达哇、拉让3个牧委会。 呵生乡:驻香扎寺,辖柯生、毛曲、尖克、次汉苏4个牧委会。

2006年8月,撤销托叶玛乡,并入优干宁镇。调整后,全县辖1个镇、4个乡:优干宁镇、宁木特乡、多松乡、赛尔龙乡、柯生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常住总人口39374人,其中,优干宁镇21323人,宁木特乡9677人,多松乡2319人,赛尔龙乡3038人,柯生乡3017人。

2014年,撤销宁木特乡,设立宁木特镇(青政函〔2014〕43号)。

本站内容是根据各种公开资料整理,仅供行政区划爱好者交流使用。
本站对本页内容准确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如需转载或引用,请自行核实内容。
网站首页 | 返回顶部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